《三朝書》
時間:2024-11-07 08:35:17
霜雪寒天十二月r還有三本老一點的《三朝書》,這是何豔新留給女兒、孫女和媳婦的。r何豔新老人翻開第一本《三朝書》,塵光撲來,發黃的紙。一頁頁地翻動,昨天來到此刻。有字的,就有聲音,有故事;無字的,空白頁,是舊的時間。r《三朝書》有自己的簡單格式,總的來說是自由地發揮。r翻開《三朝書》封面,第一頁用紅紙做扉頁,封底之前的最後一頁也是同樣的紅紙。發舊的紅紙,提醒來的人,提醒主人:一切不會成為過去,過去的一切都是值得慶賀的,紅,代表醒目的喜慶。r紅紙翻過去,正文隻有三張紙。r開篇,與寫信一樣,寫《三朝書》的姊妹,要新娘在夫家安心,不要東想西想,要做個好媳婦,不要想娘家。r中間寫新娘。r姐姐出嫁了,記得經常給妹妹寫信。在這一部分裡,她回憶姊妹之間在娘家的快樂日子,寫新娘的心酸,寫新娘的不易,舊事跳躍在文字裡,這中間部分,也可以随意發揮地寫。r後半部分,不寫新娘了,說自己。r類似于我們之前是好姊妹,經常在一起,現在少了你這位新娘,借此訴說自己所遭受的苦難,訴自己的憂愁,說自己的可憐,從出生到懂事,經受的磨難。這個自己是指送《三朝書》的人,是位女性。r給新娘寫《三朝書》的,是姊妹、嬸姨,她們都可以給新娘寫《三朝書》。《三朝書》就一本,不會你寫一篇她寫一篇的。在《三朝書》裡的訴苦,不是訴說給新娘聽的,因為,《三朝書》會由新娘夫家村寨裡的婦女們來公開唱誦,是說給這些姊妹聽的。最後這一部分,寫的全是妹妹的可憐,想說什麼就寫什麼,沒有一定的規定,一筆一畫——都是酸楚、歪斜的字,散發出美的動感。r《三朝書》女書字的留白處,畫有一些女書吉祥圖案,簡單、回環的線條,像是希望姐姐回家的路。r文字頁後面,留了一些空白頁,她們就把平常一些刺繡、剪紙的花樣夾在裡面。把做女紅的絲線、細小的針等工具,也放在《三朝書》裡。出來做女紅,把《三朝書》擺在身邊。r第二本《三朝書》。r何豔新從一個挎肩包裡掏出一把東西,從中翻出一個布面的紅色本子。r“這是我留下來的《三朝書》。”r舊時間,慢慢地改變着《三朝書》的顔色,紅色——老紅色,藍色——深濃的藍。時光,滲在書的所有細微處,融在一起,有聲音,靜靜地從每一個眼神裡散漫出來。《三朝書》,有些殘缺,才打開了一個角,翻動——時間的粉末揚起女性的心酸,女書字,一個個,在黑色的夜裡,被少數女性喚醒,女書字落地生根,一個筆畫,一組詞,對應女性每一個敏感的生活節點。r《三朝書》,不落款,不蓋印,隻是書寫,隻是道出生活的艱難。r老人從山上,走到山下,影子消失在樹林裡,她看見的是自己的無力。r包不大,第三本《三朝書》偏長,老人第一次沒有拿出來。第二次,包掉在桌子上。第三次,老人用了點力氣,把書蠻橫不講理地拽了出來。r老人,翻開書,像翻開她自己。殘敗的書頁左搖右晃,似乎會掉落出來。封面用老布縫制,如果不這樣,裡面的紙估計早已随風而去。老的《三朝書》,封面用綢布,現在的《三朝書》是一種展示,用布比較随意。r深藍色的封面、封底。正文紙,薄如蟬翼,每頁四行文字,豎寫,字不像是寫上去的,像刀刻的,被時間侵蝕過。r之前,何豔新老人最後寫過的兩本《三朝書》,是給兩個堂妹寫的。之後,結婚不用《三朝書》了,新娘們都不再需要《三朝書》了。r等會兒就要去夫家了。r閣樓。r新娘坐在床上,姑媽從身上拿出從自家帶來的一根粗的針,準備給新娘縫褲子。冬天,裡面穿了棉褲,鼓鼓囊囊的,很難縫。年輕的姊妹們和同村的大一點的婦女,在旁邊取笑新娘。r“不能讓你的男人碰你哦!”r“萬一撕破了怎麼辦!”r有更年輕的未婚姊妹怯怯地羞羞地問。沒人回答,姑媽反複叮囑新娘,“賀三朝”之前,絕不能讓你的男人解開你的褲子。河淵村,就因為新郎強行剪開新娘的褲子,兩人撕扯,把新娘的大腿、下身劃得鮮血淋漓。很多人出主意。r“甯死不屈。”r“多說好話,溫柔地說‘遲早是你的人’,給他撒嬌。”r“晚上睡覺,不要睡得太死。”r姊妹們半真半假地說着,新娘聽進去了,腦子裡亂糟糟的。r到了夫家,同房的第一天,夜晚最後一盞煤油燈吹滅以後,黑夜重重地壓過來,她睡在床上,動都不敢動,她擔心會驚醒身邊的男人,不知道他會如何。看他模樣,還不錯,畢竟沒有摸準他的脾氣,不敢驚擾到他。丈夫用手去拉她的褲子,新娘,低低哀求,用最大的力氣抓緊褲頭。r丈夫松手了,隻一個來回,洞房之夜平靜了,各自睡去。r她是幸運的。r第二天上午,要解手,新娘忍着,到中午,實在忍不住了,她把新郎的妹妹(沒有出嫁的小姑娘)叫到新房裡,請她幫忙用剪刀,把幾個線頭的死結剪開,之後,又請她幫忙縫上。r一天過去了,新娘不餓,因為精神太緊張,哭得太厲害了,新娘累了,第一天很輕松地過去,第二天中午,新娘感覺到了饑餓,想吃東西,媽媽叮囑過,千萬不要吃東西,一定要見到弟弟再吃。r熬到第三天,淩晨,她急切地盼望天早點亮,兩天沒有吃飯了。r5點鐘,她起了床,洗漱好,天蒙蒙亮,這是來到夫家的第三天,也是“賀三朝”的日子。她爬到閣樓上,希望可以看見村口,她想着弟弟早點來。窗戶上,除了看見對面的屋子和遠處的山嶺,什麼也看不到。r天亮了,村子外面的山不再沉浸在青色的灰蒙中。r樓下,有說話的聲音,是弟弟他們,很多人在說話。新娘開心啊。還有堂哥和姐姐們,五六個人,一擔圓圓的竹籃,裡面裝了煙、水果、酒,他們來了,進到屋裡,最為重要的是還有一本《三朝書》也擱在籃子裡。媽媽在竹籃裡放了一個圓盤,上面有一個圓圓的糍粑,上江圩人叫它“開口笑”,盤子裡還有一雙紅筷子。在“開口笑”沒來之前的兩天,夫家會請新娘吃飯,沒看見“開口笑”,沒看到這“月亮粑粑”,新娘怎會吃飯!她一直餓着,等着這一天。r娘家體面不體面,就看“賀三朝”之日的竹籃裡有沒有《三朝書》。《三朝書》是對新娘美好的祝福。r新娘結拜的姊妹,給新娘寫了一本《三朝書》,新娘之前聽姊妹的口氣,好像《三朝書》是寫在手帕上,現在,她看到的竟然是一本書。r半個月之前,新娘的結拜姊妹,找到何豔新的外婆,請她寫本《三朝書》。那時候,沒有女書傳人這一說法,外婆會寫女書字、會唱女書歌、會寫《三朝書》、會做女書女紅。請外婆寫《三朝書》的人,當然很多,她們會給外婆一個紅包,多少随意。在當地,像外婆這些會寫、會認、會唱、會做的女書能人,相當于男人中的“秀才”。r外婆從箱子裡找出一些紅紙,一些布。r她們把新娘的情況,與自己的關系和自己的生活,細細地說給外婆聽,外婆,根據她們說的,再創作,寫成女書,一般是五個字或七個字一句,《三朝書》以七個字一句的居多。r這次,外婆對何豔新說,她想到了很多五個字一句的句子,她來說,何豔新來寫。r外婆低低地吟誦,何豔新用女書字一個個地寫,寫到姊妹離家,随母出嫁後,要做很多本不該由女孩子來幹的活,經常受傷,經常無故挨打,外婆一邊小聲地唱,淚水一邊成串地流,年少的何豔新,習慣了外婆的流淚……r“賀三朝”的小隊伍來了,村裡的大部分女性都被婆婆請來,還請了村子裡兩位認識女書字的人來念誦,打開《三朝書》,兩位女書人聲音像蜜蜂一樣,旋律整齊而多韻部,細細密密,唱女書古歌有曲子,唱《三朝書》沒有音調,隻是比平常普通的說話音調、聲音要拖長一點,調綿長、迂回。r女書裡的“冬天”,寫作“寒天”,因為江永土話就叫“寒天”:r霜雪寒天十二月r《三朝書》把出嫁前的女孩子比作一朵花:r花到龍門開全色,步步高升滿堂紅。r讀、唱、吟誦女書文字、《三朝書》、歌謠,主音是江永土話,所以,一經女書秀才的吟誦,大家就都知道了《三朝書》的内容。r何豔新認為《三朝書》隻有上江圩這一小區域裡有,至于出現在其他地方的《三朝書》,都是上江圩的女子随嫁而帶去的,像道縣、廣西等地,莫不如此。r《三朝書》,新娘會一輩子保存。r一本《三朝書》代表女性的悲苦。《三朝書》的另一個功能就是擔當了一定的《女訓書》的角色,裡面有一段内容是告誡新娘,應如何盡好一個媳婦的本分。r《三朝書》是女書得以傳承的重要因素之一。r第一個鏡頭:r20世紀80年代末,舊的閣樓裡,塵埃落定的木箱,顫顫巍巍的老人,捧出一些書本和扇面。r“這些女書是我出嫁,還有出嫁以後姊妹們送給我的。她們走了,我也快走了。”r屋子裡還留有昨天的歌聲,女紅還戴在她的頭上,她說:r“這些,是與姊妹一起做的。”r第二個鏡頭:r“這是我娘手上傳下來的,在我出嫁後‘賀三朝’時送給我的,我不認識上面的字。”r八十歲的老人說起二十年前的事情。r“娘家有一個姊妹會讀《三朝書》,那天,她為我讀,我聽,大家都哭了。”r房子裡,淚水無聲地流動。r進門時,暗淡無光,歌聲起,聲音的微光照亮屋子裡的所有物件,木的洗臉架、靠牆的木椅子、小闆凳、小四方桌,慢慢地泛起微光,水波般流動。r過去,很多人家裡都有《三朝書》,現在的人,已不認識裡面的字。r“現在,一本老的、上了一定年紀的《三朝書》,估價是一萬元。”r很多人這樣說。r不落夫家r賀完三朝,新娘随弟弟們一起回娘家,雖隻三日,再回到自己的閣樓,她不想點燈,竟有陌生感,恍如隔世,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她的心,發生着變化,她在娘家住一天。r第二天一大早,夫家來人了,接新娘回去。下午,新郎到村裡那位給人看風水、懂五行八卦的人家裡,他把自己和新娘的出生年月日,還有時辰,報給算命先生——閉目、掐指,三分鐘,睜目,說,五月初七,可以“出橋”,就是走路和出門的意思。r兩個月過去了,五月初七這天,新娘目送老公的妹妹出門後,到河邊去挑一擔水回家。r路上,碰巧遇見胖大嫂從對面田埂走來,她裝作很平常的樣子,迎上去,那是回家的路,正準備交臂而過,胖大嫂突然笑嘻嘻地把一塊石頭,丢進她的水桶裡,她哭笑不得,羞澀地,又回到河邊挑水。這次她選擇一條人不多的路,遇見有人來了,躲已經來不及,她隻能假裝沒事,笑笑,側身,沒想到那人早有準備,從手裡丢出一塊石頭,她哭的心都有了。r隻能重新再來,有經驗了,三五次之後,她終于把幹幹淨淨的水挑回來了。r第二天,新娘先到帶她入洞房的司娘家。中午,司娘留新娘在家裡吃飯。下午,新娘欣喜若狂地跑回到娘家。r與姊妹屈指一算,新娘在夫家住了五十六天,有的新娘住得更短,也有更長的,再長,不會超過三個月。r新娘回到娘家後,要等到懷上身孕,才能搬回夫家長期居住。r有些新娘,為了不回夫家,就在娘家一直住着,住兩三年才回夫家去的都有。平常隻是逢年過節,新娘會去夫家小住一兩天。r“不落夫家”,這種女書習俗,從何而來?議之不清。r“這是争取自由的最後一次抗争,我們在拖延做閨女的時間,與姊妹在一起的時間。”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