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布魯斯和西夏瓷器都是粗線條的”

“布魯斯和西夏瓷器都是粗線條的”

時間:2024-11-05 11:36:47

三聯生活周刊:還記得當年離開北京前的最後一場演出麼?

杭天:大概是2002年吧,發了第二張專輯之後,在東三環的CBD,也沒準是香山的迷笛音樂節。當時已經知道自己要去美國了。後來,有個叫穆謙的朋友,他翻譯過一本叫《音樂人類學》的書,聯系我去新加坡的音樂節表演了一場,當時還有楊一。楊一消失了一陣子,現在在給窦唯做音樂,好像還有了法号。我記得新加坡那場演出是2004年,樂隊已經解散了,就找到一些石家莊的孩子一起排了一下,後來,這些年輕人組了一支名叫萬能青年旅店的樂隊。再有《十二年後》這首歌,是12年之後的事情了,嚴格來講我從2003年開始“消失”了12年。

三聯生活周刊:在你“消失”的十幾年裡,都做了些什麼?

杭天:記得當時做音樂确實做得不太爽,挺失望的,再加上當時的女朋友問我要不要試着來美國适應一下,我們最早在印第安納州,後來在芝加哥住了三年,現在又去了南卡。其實一開始去的時候,完全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畫過畫,後來發現通過那個謀生也挺難的。我小時候是畫工筆的,但是畫這個的收入跟你搭的工夫不成正比。

在2005年的時候,我開始跟人鑽研古董,為了考察窯址跑了好多地方,後來才發現,當時的自己挺投入的。之後我研究西夏瓷器,一下就鑽進去了,常去甯夏、甘肅、内蒙古、青海這些地方,說實話,我挺喜歡西部的,喜歡那兒的自然環境和那種民風吧,一到那兒就特别開心,心裡很開闊。中間還有一段時間,南卡的孔子學院院長跟我說你來這兒教點書畫課吧,就這樣,我把被搖滾樂間斷的書法也重新拾起來了。

那一陣,我看了很多瓷器,覺得西夏瓷器的美感帶給我的震撼可以說是空前的,那是一種屬于800年前中國人的藝術風格,是一種有别于今天的美,它的神秘感有宗教的氣息,強烈黑白對比的線條,看似很拙,卻很圓潤。做個類比吧,比如說宋瓷是油畫,其他宋瓷的門類可能是古典油畫、宮廷油畫,或者說是米開朗琪羅、達·芬奇,西夏瓷器就是凡·高,表達直接,又少有修飾。那時候我發現關于西夏瓷器的資料很少,有些專家對西夏瓷器的紋樣描述中有不少錯誤信息,感到這個領域是被忽略和誤解較深的,于是就想給這類瓷器寫本書。也正機緣巧合,在給書找資料的時候,結識了安思遠,我去紐約拜訪他時,老先生還轉讓給我一些藏品。後來書出了,印在封面上的這件就是我見到的第一件民間藏品。因為我去考察的窯址都很荒涼,那些瓷器碎片都是散落在漫山遍野的,不像去河南窯址,都是在村莊的地基裡,或者農田裡。我就四處打聽,終于在呼市找到了這件瓷器當時的藏家,很激動,于是借了些錢把它買了回來。

三聯生活周刊:你覺得中國傳統藝術,或者說你所研究的書法、瓷器,跟音樂有什麼關系?

杭天:直接的關系比較弱,但是也有個類比,比如陶瓷這個圈兒,江南地區的人喜歡南宋的瓷器,因為造型規整,單色釉的、青釉的居多,因此可以聯想到擺放這些物件的室内環境會聽什麼音樂,絲竹像古琴、古筝和這些都是搭的;龍泉窯、汝窯,更适合中國古典民樂;我喜歡的是西夏瓷器,和遊牧民族的關系比較大,這種器物造型上比較粗犷,裝飾技法有刻釉、刻花,是一種樸素的美,紋飾題材也是具象的偏多,體現了一種地貌的特色,這和我喜歡的布魯斯,還有搖滾很相似,這些都不是很躁的音樂,質感就像暗沉中有爆發的情緒。所以說,在審美上是有些關系的,我喜歡粗線條的東西。

三聯生活周刊:你覺得布魯斯跟其他音樂有什麼不一樣?

杭天:首先是重音,它讓音樂有了一種扭動感。我剛開始聽布魯斯那會兒想得特别多,認真研究了一下歌詞,就覺得裡面說的事都特别生活化,那會兒很多人對布魯斯的理解是往爵士上靠,理解成小資咖啡館那種氛圍,但其實布魯斯特别具象,流行音樂和搖滾都是抒情的,裡面有很多虛的成分、描寫,布魯斯的歌詞都是故事,甚至是人的對話。我之前還寫過像西北信天遊的賦比興式的歌詞,在當時很多人覺得是一種低俗感的東西。但是我恰恰覺得,它是有文學性的、高明的,是叙述的,不是寫意的,有時候,它就像電影的那種鏡頭,描述的時候、唱的時候都充滿畫面感。

三聯生活周刊:你當時寫過一首歌叫《比比爸爸》,應該跟當時的社會狀況是有一定關系的吧?

杭天:其實跟現在“拼爹”的意思一樣。在我上大學的時候,已經深有體會了,同學直接會互相打聽彼此的父親,這個孩子在大學裡的地位,以及最後是否能留京,跟這個都是密切相關的。我當時覺得自己有點懷才不遇,也就是在那時候有了這種不公平感。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