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陸帕與史鐵生的時間對流

陸帕與史鐵生的時間對流

時間:2024-11-05 11:33:16

“我可能試圖找一個全人類共有的情緒,比如說孤獨,酗酒問題,生存恐懼的問題,邊緣化問題。”

從2014年的《假面·瑪麗蓮》開始,不會說英語的波蘭導演陸帕(KrystianLupa)逐漸成為一個被中國戲劇觀衆熟悉的名字。随後,又有了《伐木》和《英雄廣場》,他帶來的每一部戲,都受到熱烈讨論。今年的林兆華戲劇邀請展,陸帕又有新戲。不過,特殊之處在于,這回他選擇了一個中國作家史鐵生的文本,在天津大劇院進行了最終定名為《酗酒者莫非》的排演。

史鐵生的原作《關于一部以電影作舞台背景的戲劇之設想》,是他生前唯一一次戲劇嘗試,主角是一位酗酒者,名字就是個A,而不是後來陸帕版本中的莫非。史鐵生在他的劇本結尾寫道:我相信,這東西不大可能實際排演和拍攝,所以他最好甘于寂寞在小說裡。難于排演和拍攝的直接原因,可能是資金以及一些技術性問題。但難于排演和拍攝的根本原因在于:這樣的戲劇很可能是上帝的一項娛樂,而我們作為上帝之娛樂的一部分,不大可能再現上帝之娛樂的全部。上帝喜歡複雜,而且不容忍結束,正如我們玩起電子遊戲來會上瘾。

這個“不大可能實際排演和拍攝”的文本,最早林兆華想過要排。天津大劇院總經理錢程把這部作品推薦給陸帕後,後者“相見恨晚”。實際上,陸帕顯然對史鐵生這個人更感興趣,談到劇本,他說:“劇本本身是好的,但史鐵生并沒有把所有的東西都想好。”劇本裡,隻有酗酒者A是一個具體可觸的人物,“排戲的時候就要把那些想象中的人物具體化”。所以陸帕把史鐵生的劇本當作一個初稿,慢慢補充,排的時候,就加一點這個,加一點那個,影像比重也往下調整。

但此前,波蘭語世界對史鐵生一無所知,所以陸帕找人翻譯了他的《合歡樹》和《宿命》,當然,還有最著名的《我與地壇》。陸帕好幾次使用了“謎”這個字來形容在陌生的中國,排一出陌生的中國作家所寫的戲的經曆。比如,演員選擇就是件挺難的事。實際上主角定為王學兵之前,還有兩任人選,最開始是濮存昕,之後又定了何冰,這兩位都由林兆華推薦給他,其中何冰還作為該劇主創參加了林兆華戲劇邀請展發布會。

陸帕說他不知道錢程是通過什麼方式找來的演員,他自己對中國演員非常陌生,“隻能看、聽,然後決定是否接受”。有一天他們帶來了王學兵,陸帕以前當然沒聽說過他,在那之前,他看了一部王學兵演的電影,“覺得很有特點,值得見面,聊一聊”。

排戲過程中,陸帕發現王學兵想象力很豐富,很天才,有很強的個性。他在舞台上有自主創造力,而不是那種隻聽導演擺布的演員。“他很擅于傾聽,我把自己的想法講完了,他會挑戰這種想法,因為他聽得非常投入,自己在理解這個角色,會做自己的加工。”

最終效果也的确讓許多人驚喜,這種驚喜不隻來自中國演員在舞台上展現出來的沉靜一面,人們還有一種模糊的感知,如劇作家李靜所說:“中國人在舞台上終于有了飓風般沉默的精神性的面容。”

關于這個劇,演出前後讨論熱點中的另一部分,不可避免地集中在陸帕對史鐵生的改編上。一個西方導演對中文文本如何處理?處理得怎麼樣?批評的意見是,他們不認為“将史鐵生的個人經曆和形象融入戲劇主角莫非身上”是件合适的事。還有人覺得,陸帕作為西方導演,僅以幾個月時間去理解史鐵生,并不足夠。

在演出之前,我們跟陸帕有過一個半小時的采訪。等演出結束,再回過頭去看這次采訪,會發現,這幾個許多人關心的問題,在戲完全成形之前,導演就已經想得很清楚。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