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坐公交遊北京 天安門廣場

坐公交遊北京 天安門廣場

時間:2024-10-31 11:03:21

位于長安街中心、北京城市中軸線上的天安門廣場,是衆多重大政治、曆史事件的發生地,是封建王朝滅亡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走向繁榮富強的親曆者。這裡先後舉行過新中國成立後的多次國慶慶典和點燃亞運聖火儀式、迎接香港回歸慶典、迎接澳門回歸慶典等重大活動。它見證了“五四運動”時北京高校數千名學生的集會抗議,“外争國權,内懲國賊”“廢除二十一條”“誓死力争”“還我青島”的口号聲曾經此起彼伏,從這裡傳向了華夏大地;它見證了新中國成立,莊嚴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的聲音從這裡傳遍了世界每一個角落;它見證了中華民族實現偉大複興的壯麗征程……天安門城樓。天安門廣場,一個讓國人耳熟能詳的地方,也是每一位來京遊客必去的景點之一。早在元大都時,天安門廣場(那時叫千步廊)就已經是進出皇城的必經之地,但真正奠定現在天安門格局的還是明代永樂皇帝遷都北京之後。明朝遷都北京後,在皇城的最南端建有大明門(清代改為大清門),位置大緻在天安門廣場毛主席紀念堂附近。大明門左右兩側各有兩道紅牆,分别向東和向西,然後再向北,并在今天的東長安街西口和西長安街東口建立了長安左門和長安右門。城牆再向北與承天門城牆相接,形成一個“T”字形廣場,這個廣場是皇家舉行活動的重要場所,也就是天安門廣場的雛形。

前門西站和前門東站:凝聚自豪的愛國激情

清晨,乘坐公交車前往天安門廣場看升旗儀式。當公交車駛過長安街時,遠遠就看見了廣場的旗杆下已經擠滿了圍觀的人群,這些遊客或居民在此徹夜等候,就是為了觀看與日出相伴的升旗儀式而搶個好位置。看圍觀的人們水洩不通,升旗的時間又馬上到了,下了公交便一路狂奔而來。

當太陽的第一道光芒從天安門廣場可見的地平線隐隐露出,整齊劃一的國旗護衛隊就出現在了旗杆下。此時,我仿佛聽到了因剛才一陣猛跑而讓心髒高速運轉的心跳。随着國歌奏響,護衛隊員們向國旗行舉手禮和持槍禮。現場所有的人們都向國旗緻意,目送國旗慢慢升起。這時的廣場,盡管人頭攢動,但卻不見白天的喧鬧,呈現出一種令人振奮的沉默。心兒随着天空回蕩的每個音符而顫動,眼窩裡會情不自禁地溢滿淚水,一股愛國的激情刹那間便湧上心頭。

如果足夠幸運,特别是趕上國慶節、大年初一看升旗,還能看到震撼心靈的國歌大合唱,但要注意的是,因為天安門廣場每天都有很多來自各地的遊客等待看升旗,而安檢的過程非常嚴格。如果想占一個好位置看升旗,最好能早一點去排隊,并且盡量減少攜帶的行李物品,否則大把的時間會耗在安檢上而讓你錯失良機。

升旗儀式結束後,人群慢慢散去。如果不為觀看升旗儀式,就是專程為遊覽而來,那麼這時正是前往天安門廣場參觀的好時機。在前門西站或前門東站公交車站下車後,步行穿過天安門廣場南側的地下通道進入天安門廣場。也可以選擇從天安門廣場北側進入。在天安門廣場西北側和天安門廣場東北側,專門設有兩處進入天安門廣場的入口。

天安門廣場南側最矚目的景點是毛主席紀念堂,建于1976年。這是一座宏偉的建築,坐落在北京城市中軸線上。長、寬都是105.5米,方方正正,穩穩當當,遠遠看上去,既有平衡感,又有位于中軸線建築的威嚴。

走近紀念堂,可以看到由來自大渡河畔的棗紅色花崗岩石砌成的台基,漢白玉欄闆上雕刻着象征江山永存的萬年青。據介紹,台基下方還砌進了來自珠穆朗瑪峰的石頭,澆灌了來自台灣海峽的水。正門上方的漢白玉匾額上,鑲嵌着由時任中共中央主席華國鋒題寫的“毛主席紀念堂”六個鎏金大字。紀念堂分為北大廳、瞻仰廳和南大廳三部分。為了方便遊客進出瞻仰與參觀,紀念堂南、北入口各設有三扇大門。

排隊進門後先來到北大廳。這裡是舉行紀念活動的地方。廳内有4根1米見方的大柱子,頂上是110盞葵花燈,地面鋪的是杭州産的灰色大理石。中央是用漢白玉雕塑的毛澤東主席坐像,面含微笑,端莊安祥。坐像背後是由43名女紅繪制的絨繡壁畫《祖國大地》,錦繡山河,磅礴氣魄,都鎖在這一針一線當中。

進入瞻仰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大廳正面白色大理石牆壁上一排金光燦燦的大字:“偉大的領袖和導師毛澤東主席永垂不朽”。随着人群向前走,目光自然落在了大廳中央花崗岩基座上的水晶棺,裡面安放着毛主席的遺體。水晶棺周圍,由萬紫千紅的鮮花簇擁着由黑色花崗岩石砌成的梯形棺座,棺座四周鑲嵌着黨徽、國徽和軍徽。水晶棺裡毛主席的遺體身着中山裝,覆蓋着鮮紅色的黨旗。

從紀念堂南大廳的出口出來,向北前往位于天安門廣場中央的人民英雄紀念碑。遠遠望去,碑身正面镌刻的毛主席“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個鎏金大字在朝霞中熠熠生輝。繞行至碑身背面,上面刻有毛澤東起草、周恩來題寫的碑文。碑座分兩層,四周環繞漢白玉欄杆。四面都有台階。下層座為海棠行,上層座為正方形。台座上是大小兩層的須彌座,上層小須彌座四周镌刻着以牡丹、荷花、菊花、垂幔等組成的8個花環,象征着高貴、純潔和堅忍,表示全國人民對英雄們永遠的懷念和敬仰;下層的大須彌座鑲嵌着8塊巨大的漢白玉浮雕,座底東側是“虎門銷煙”和“金田起義”浮雕,南側是“武昌起義”和“五四運動”“五卅運動”浮雕,西側是“南昌起義”和“抗日遊擊戰”浮雕,北側是巨型浮雕“勝利渡長江”。人民英雄紀念碑莊嚴而宏偉,與馬路對面的天安門城樓遙相呼應,顯得大氣磅礴。

在天安門廣場看升旗儀式。

毛主席紀念堂前的雕像。

從前門看毛主席紀念堂。

國慶時的人民大會堂。

人民英雄紀念碑與天安門城樓。天安門廣場西站:探訪明清的金融中心

到天安門廣場也可以直接選擇在天安門廣場西站下車,這裡是前往天安門廣場最近的公交站點之一,與之相對應的是天安門廣場東站,它們分布在廣場西側路和東側路上。

從天安門廣場西站下車後可以先去參觀人民大會堂。大會堂高樓穹頂,巍峨寬闊,氣勢恢宏。以前認為人民大會堂僅僅是國家重大會議的召開地,後來才知道這裡也是各種大型舞台文藝作品的集中展示地。不論是政客還是藝人,都以能來到這裡為榮。在沒有大型會議的時候,裡面的萬人大會堂對外開放。

在人民大會堂南側,有一棟西方古典風格的五層大樓,樓頂上的鐘樓和紅色穹隆頂,成為廣場周邊與天安門、正陽門等中式建築和人民大會堂等新中國建築風格并立的另一道風景。一般遊人可能不太了解,這座大樓其實是1924年興建的大陸銀行北京分行,它是當時僅有的幾座能與東交民巷外資銀行媲美的中國民營銀行建築。從這座今天仍然宏偉富麗的大樓南側走過,就可以進入被譽為清末民初金融街的西交民巷。

西交民巷東從大陸銀行老樓起西至北新華街,全長約一公裡。與天安門廣場的人流相比,這裡不太為人矚目,遊人極為稀少。東段建築高大莊嚴,西段建築凋敝破敗。但在清末民初,這處紫禁城前的街巷,聚集了中國具有現代意義上的中央銀行、股份制銀行、私營銀行,還有老式銀号錢莊,共有幾十家,與東交民巷的外資銀行一起,一度掌控着中國的金融命脈。

西交民巷東口北側第二棟建築是北洋保商銀行,現已改造成中國錢币博物館。

這是一座三層西式風格建築。花崗石牆面以6根古希臘式粗大柱廊為支撐,褐色立式玻璃門窗上覆蓋着西式屋檐。北洋保商銀行1910年為清理天津商人積欠洋商款項而設,由政府和華洋商人共同出資,所以名為“保商”。1920年,北洋保商銀行完成設立目标後,改組為普通商業銀行,并在西交民巷建了這座大樓,1937年日本侵華後關閉。

緊挨着中國錢币博物館的是一座中西折中風格的兩層樓,其西南角是古樸典雅的半圓外廊大門,四根門柱支撐着門廊和上面的環形陽台,門前鋪着幾級大理石台階,正門上方還留有一尊鷹雕。大門右側挂者“中央銀行舊址”的牌子,查詢得知,這實際上隻是民國政府中央銀行北平分行舊址,1931年建成并開始營業。現在門柱上挂着方泉齋集币服務部的牌子。其西側有一條短巷子,能看見北邊人民大會堂南門。

西交民巷東段南側原有銀行舊樓拆除後,改建成了全國人大辦公樓,北邊中段是人民大會堂賓館。在接近人民大會堂西路的路段,還遺有兩個銀行舊址:一個是中國農工銀行,該行原為1918年北洋政府财政部在大興、宛平縣設立的大宛農工銀行,1922年在此建了這棟兩層歐式古典風格小樓,1927年該行改組為中國農工銀行,這裡為總行營業場所,如今樓頂上還标注着1922字樣,但這裡現在已成為中國記者協會的辦公樓。另一個舊址,西交民巷56号,這裡是中華彙業銀行,這是一個三層與兩層組合的西式建築群,也有高大的廊柱,金屬門窗,銘牌标注建成于1918年,該行是北洋政府時期一家中日合資銀行,僅存十多年就倒閉了。法國郵政局舊址。

中國法院博物館外牆。

首都大酒店寫字樓。

行走在東交民巷。

使館舊址。

東交民巷29号。

7897-9東交民巷老照片。

聖彌額爾天主堂。天安門廣場東站:尋覓帝都的西洋遺迹

與西交民巷相對應的是東交民巷,它位于天安門廣場東側,是一條東西走向的靜谧胡同。這裡歐式風情的小洋樓鱗次栉比,大槐樹枝頭搖曳着一去不返的時光。

從天安門廣場東站下車後,向東直走便進入東交民巷。巷頭有一塊巷匾,上面标注着東交民巷的地理位置,記錄着這裡風雲滾滾的史志。巷匾雖有些破舊,但文字依舊清晰可見:“東交民巷是北京的著名街區,位于東城區南部,呈東西走向,東起崇文門内大街,西至天安門廣場東側路,南與前門東大街平行,北與大華路、興華路相通,中與台基廠大街、正義路相交,全長1552米,是目前北京市最長的胡同……”

一路走來,昔日的使館、郵局均已不見了蹤影。19号的法國郵政局舊址略顯衰敗,20号德國使館舊址變成了今日的首都大酒店,英國使館舊址現為公安部,花旗銀行舊址現為北京警察博物館,荷蘭使館現為北京市公安局所在地,27-35号及現在的最高人民法院主樓是俄國使館舊址,日本使館舊址現為北京市人民政府……曆史已遠去,東交民巷經過改建、重建,早已變得物是人非,巷末的建築還在施工之中。遺留在樓宇間的那些零星的歐式建築圖案,記錄着近代中國史,警醒着後人。胡同裡的一位老人告訴我,從前的那些使館都已變成機關單位,不對外開放參觀。如今很多遊客來這裡,也隻剩下對着那些建築拍照,但濃厚的人文氣息與曆史的厚重感,依舊是這裡最迷人的景緻。

在正義路與東交民巷交叉口,有一座紅白相間的古堡式建築,在周邊一群四四方方的羅馬式大樓的簇擁下顯得頗有幾分妩媚。日本侵華期間,這裡曾是日本的正金銀行,解放後也長期作為銀行業的辦公機關使用,如今變成了中國法院博物館。

天安門西站:遙望遠去的曆史風雲

天安門西公交車站,位于人民大會堂北側與中山公園南門外的西長安街上。車站左右兩側各有兩處地下通道,但右側的地下通道禁止通行,前往天安門廣場或天安門城樓的遊客,隻能走左側的地下通道。地下通道可以南北穿行,往北可以前往中山公園和天安門城樓,往南可以前往人民大會堂和天安門廣場。

下車後首先向北前往中山公園。通過安檢口後,一座漢白玉石牌坊赫然入目。這座牌坊規制不低,為四柱三間三樓造型。中間的橫匾上手書四個大字“保衛和平”。從牌坊下徑直向西,穿過遊廊,一座别緻的亭子屹立前方,真可謂鎮園之寶。重檐藍色琉璃瓦的八角亭上,懸挂着亭額,上書“景自天成”,而亭中的八根石柱,卻更是不同尋常。原來這“蘭亭八柱”,是圓明園四十景之“坐石臨流”的一部分。這八根石柱是愛好漢學書法的乾隆皇帝所制,分别刻着虞世南、諸遂良、馮承素的臨摹,柳宗元版的《蘭亭序》真迹、柳公權《蘭亭詩》原本,還有清乾隆年間進士于敏中補修柳公權所寫的《蘭亭阙筆》,明代書法家董其昌仿柳公權所寫的《蘭亭詩》,都是不可多得的書法作品精選。新中國成立後給柱子加了頂蓋,成為真正的蘭亭。如今雖被風化,但仍可辨讀。

轉過蘭亭前行幾步有一座六角亭,這便是著名的習禮廳,又叫做演禮廳,它始建于明朝永樂年間。原來在正陽門内兵部街鴻胪寺内,舊時外藩想要觐見天子,都要在這亭子裡學習禮儀,以免觸怒聖駕。後來鴻胪寺毀于八國聯軍侵華戰争,這座亭子就搬到了這裡。

如果你是個音樂迷,那一定對公園南門的一對石獅子不陌生——去中山堂聽音樂會都會和它邂逅。這石獅子也是身世非常,屬于宋朝文物。據說,因石質不同,用木棍敲打它倆,一隻出鐵音,一隻出銅音,而如今,中山公園已經申報了世界遺産,這對千年的石獅是珍貴文物,又有誰舍得去敲打它們呢?

從中山公園出來,向東可以前往天安門城樓,如今天安門的大名可謂世人皆知,但一般人恐怕并不知曉它的原名。大約600年前的某一天,那位雄心勃勃,以“清君側”為名奪取皇權的明成祖朱棣頒布了一紙诏書《北京宮殿告成诏》,宣布北京皇宮正式落成,整個國家的政治經濟中心由南京遷到了北京。那時候的天安門叫做“承天門”,取自“承天之門,承天之命”之意。然而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1644年清軍入關後,順治帝摘掉了“承天門”的牌匾換成了“天安門”。

天安門就這樣闖入了曆史的舞台,以巍峨的姿勢在紫禁城南端矗立了三百多年。如今站在天安門前,看着長安街上來來往往的車流,仰望那朱紅色的牆體、鎏金的屋頂,威嚴之感依舊存在,但更多的感覺是,天安門仿若一位古老的守城人,在守望這個國家心髒的每一寸土地。

面對天安門城樓,你會看到其下方有5個門洞,與之相對應的是五座漢白玉石橋,叫金水橋。明清時代,這五座石橋身份地位各有不同。中間最寬的那座是禦路橋,專屬皇帝行走,尊貴無比;禦路橋左右兩側的兩座橋是皇族橋,隻有皇親國戚才能踏足;最外兩側的是品級橋,隻有三品官銜以上的大臣才能走。古老的階級意識,全部濃縮在這五座石橋中,可憐的是那些地位低下的小吏隻能從故宮東側的太廟(勞動人民文化宮),或是從西側的社稷壇(中山公園)進入皇城。

站在金水橋上向兩側觀望,橋前有兩對石獅和一對華表。石獅面露兇悍之色,如皇家威嚴不可侵犯,想必那九五之尊生起氣來,就是這般令人膽寒的模樣。石獅的前面是華表,象征着人類對權力最單純的向往——公正。華表上有雲闆,像一對翅膀。頂端坐着一條龍一樣的動物,名叫犼。在上古神話中,犼最喜歡登高望遠,性情兇殘,喜歡吃人。經過文化的洗禮,它變成了一隻神獸,可以起到警醒皇帝的作用。于是,在天安門前的華表上,兩隻犼面朝南,似乎在等待什麼。它們有自己的名字——盼君歸。如此詩情畫意的名字與兒女私情并無關系,而是提醒處出宮在外的皇帝不要留戀花花世界,要記得回到紫禁城中勤勉于政。

來到天安門最重要的行程應是登上天安門城樓,體會“一覽衆山小”的感覺。幾百年前,天安門城樓是頒布诏書的地方。宣诏官畢恭畢敬捧着诏書,戰戰兢兢登上城樓,将诏書放在木雕金鳳的口中,然後用繩子将金鳳緩緩放下城樓。樓底是負責接诏書的禮部官員,他們手捧着木雕雲盤,等到金鳳落下,便将诏書取出,放在盤中擡到城門外的禮部抄寫,再拿去昭告天下。那些關系民生國計的重大決策,都是從這裡送出去的。

幾百年後,一代偉人毛澤東站在這裡宣布了新中國的誕生。于是站在城樓,不僅是地理位置上的登高望遠,更是穿越古今的政策決策的高度,從這裡望出去,是一片自古而成的輝煌。

登上城樓,發現城牆上東西兩側各建有3間黃瓦紅牆的房子,這是守衛天安門城樓的護軍住房。城樓由漢白玉的須彌座和磚石組成。須彌座用42塊大磚石砌成,磚縫間灌的是糯米石灰汁,非常結實和堅固。天安門城樓下的5個門洞,門洞呈園形,大小不一,中間的最寬,是皇帝通行的禦道。明、清兩代,天安門是皇帝進行重要活動的場所之一。每逢冬至祭天、夏至祭地、孟春祈谷、仲夏親耕以及皇帝大婚、出兵等隆重的典禮,皇帝及随行人員都要從天安門出入。另外,皇帝登基、冊立皇後和皇太子等也都要在天安門城樓上舉行頒诏儀式。這個儀式稱為“金鳳頒诏”。曆史上最後一次在天安門城樓舉行的“金鳳頒诏”儀式是1912年2月12日頒布末代皇帝溥儀的退位诏書。太廟。

中山公園的郁金香花海。

中山公園六角亭。

紫禁城。

登上天安門城樓。

太廟寝殿。天安門東站:走近中華的文化瑰寶

天安門東公交車站,位于國家博物館和勞動人民文化宮兩側的東長安街上,緊鄰天安門東地鐵站。在公交車站西側有地下通道可以南北穿行,往北可以前往勞動人民文化宮和天安門城樓,往南可以前往國家博物館和天安門廣場。

下車後,到處都能看到熙熙攘攘的遊客。他們大多直接前往國家博物館和天安門廣場,而前往勞動人民文化宮參觀的遊客相對較少。以前隻知道這裡是勞動人民文化宮,後來才知道這地方原來叫太廟。按一般古代規矩,凡“太”字在前的都與皇帝有直接關系,比如太上皇、太後、太子,太師、太傅、太保……太廟顯然是皇帝為祭拜祖先營建的廟宇。廟一般蓋在殿前,表示尊重先祖。秦漢起就逐漸形成定制,左祖右社。比如紫禁城,出午門面南,左手太廟右手社稷壇;面南尊左,将太廟設置于此符合祖制。明清兩代至少二十幾位皇帝都在此祭典過祖宗,表明自己的血脈正宗。

太廟蓋得宏大,比紫禁城三大殿之首太和殿還大。太和殿高近27米,太廟高近32.5米,差距5.5米。這使太廟的體積比太和殿多出8600立方米。隻要走進太廟大殿,看見素雅粗碩的楠木立柱,立刻便知道自己的渺小,想必當年營建太廟時,皇家也做了周密的考慮,讓後人知道對祖宗的敬畏。

太廟主殿采用明清兩代宮廷建築最高等級——黃琉璃瓦重檐庑殿頂,百姓俗稱四大坡,外行一聽也懂。坐落在三層須彌座台基上,漢白玉石欄圍繞,莊重肅穆。皇帝大祀時親自祭拜,普通人連看的機會都沒有。今天在門口買張票就可以進去了,也不管什麼儀規,想怎麼着就怎麼着,多數人去看個熱鬧。殊不知太廟的核心價值觀是“敬天法祖”,敬重上天,效法先祖。過去皇帝與百姓都懂這個理,所以太廟是曆朝曆代皇家的精神家園。

帝制滅了之後,太廟就顯得無用了,便改名叫“勞動人民文化宮”。這名字改得特别奇妙。早年間勞動人民上不起學沒文化,到皇家宗廟來一趟熏陶熏陶,就會多少沾點兒文化仙氣。這文化仙氣今天已将明清莊重肅穆的鐘鼓齊鳴、韶樂悠揚潛移默化為每天清晨的吊嗓踢腳、外加大媽的健身熱舞了。

下車後往南前往國家博物館。如果第一次來此,要注意博物館的入口朝北,一開始我不知道,就直接奔正門(西門)而去。由于這個錯誤,我見識到了長龍一般排隊等票的人群,也近距離領略到中國國家博物館“正面像”帶給人的那種難言的震撼力。

在服務人員的指引下,終于找到了博物館北門的入口。經過安檢過後進入博物館的内部,立即被眼前開闊、明亮的廳堂給迷住了:那是一個和建築外觀幾乎一樣高、一樣長的大廳,百米左右寬,乳白色的基調,間或有淺咖啡色的牆壁裝飾,整體感覺非常敞亮、優雅,卻又讓人感覺到意外的安靜。南北兩側的樓梯,猶如一副寬厚的臂膀,展廳的銅門好像敞開着胸襟,迎接八方來客。

環顧四周,看到了各個展覽的導引圖,于是先去“中國古代佛造像藝術”和“中國古代青銅器藝術”展館參觀。這裡大多數展館都在三層。巨大、寬敞的台階直通建築的高處,上行和下行兩條扶梯把台階分隔開,讓人覺得分外舒适。沿扶梯上去右轉進入一條敞開式走廊,然後是一個被走廊分成兩半的展廳。初看之下,隻能感受到黑暗中散發着點點亮黃色的光芒——那是這個展廳左側的佛造像在燈光下的視覺效果。踩着厚厚的地毯,流連于魏晉、隋唐,及至宋代、清代的造像之間,那殘留在石造像上的華麗色彩、巨大然而缺損或者裂隙的“背光”,以及每一尊佛像的迷人神态,都讓我深深為之感歎。

造像館對面是青銅館。隔着昏暗的走廊,一方巨大、顔色深邃的商代青銅鼎正對着一尊兩米高的宋代菩薩造像,也許隻有在那種環境的感染下,才能直接地感受到中國先民是多麼富有造詣,他們對神的敬仰,對安定生活的渴望,都活靈活現地通過石像、青銅傳達得淋漓盡緻。站在這青銅鼎和造像之間時,忽然能感受到課本中“中華五千年”的具體意義:一個宋代,一個商代,都放在當代中國最大的博物館裡,文化,跨越了時間、空間,毫無保留地向每一個願意去了解和贊歎它們的人散發着獨特的魅力!

帶着對石造像和青銅器那種質樸的感懷,進入了下一處國博的長設館——中國古代瓷器藝術館。入館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瓷器特有的白色光芒。瓷器館不大,玻璃展櫃裡陳列着從漢代到清朝,每個時期最具特色的珍品。有元青花大洗,有五顔六色的明代五彩瓷,有紋飾帶着西洋味兒的外銷瓷,有世界聞名的法門寺秘色瓷;從起初顔色灰暗、厚重的漢代瓷壺,到近百年之内官窯制作的晶瑩、精緻的杯盤……讓人目不暇接,唏噓不已。一位爸爸抱着他的兒子,正諄諄教導着:“這是龍泉窯……這是釉裡紅……這是耀州窯的……”孩子的小手輕輕指點着玻璃櫃裡的瓶瓶罐罐,似懂非懂地重複着那些詞彙——這一幕令我深受觸動,仿佛看見文化幻化成了真實的血脈,正在代代相傳……

走出國博的時候,我回頭看了看那依舊宏偉的建築,突然又想起初見到它時心裡的那種種莫名的自豪感。這種自豪感從何而來?因為這座建築——中國國家博物館,是我們現在中華五千年悠久文化的象征,它凝聚了我們華夏祖先世世代代的心血與智慧,值得我們中華兒女永遠為之自豪,值得我們子子孫孫永遠珍藏!3

4

5

63-6太廟掠影。

7

8

97-9太廟一角。

中國國家博物館内景。

中國國家博物館外景。遊天安門廣場的公交線路指南:

由于天安門廣場極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它的出入口可以分為地上和地下兩類。遊客可以從天安門廣場東站或天安門廣場西站通過地面通道進入廣場,也可從前門東站或前門西站通過地下通道進入廣場。

天安門廣場升旗時間因日期不同而有所變化。每年1月11日到6月6日,升旗時間由早上7時36分逐漸提前到4時36分,平均每天提前一分鐘;6月22至12月30日,升旗時間逐漸由4時46分推遲到7時36分,平均每天推遲52秒。12月31日至1月10日與6月7至6月21日相同,每天升旗時間分别為恒定的7時36分與4時46分。

當然,也可以很容易在網上搜索到升旗的準确時間。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天安門廣場夜間會清場封閉。觀看天安門廣場升旗儀式最好的位置,就是旗杆周圍。但是,如果去得比較晚,金水橋兩側也是不錯的選擇。升旗儀式結束後,可以就近參觀毛主席紀念堂、人民英雄紀念碑、國家博物館、故宮。

參觀天安門廣場周圍的景點時請一定記得帶身份證。

距天安門廣場最近的公交站點有6個:天安門西、天安門東、天安門廣場西、天安門廣場東、前門西、前門東。

●天安門西站過路公交:

1路:四惠樞紐站-老山公交場站

5路:菜戶營橋-北土城公交場站

52路:靛廠新村-平樂園

觀光1線:永定門内-永定門内

觀光2線:前門-前門

●天安門東站過路公交:

1路:四惠樞紐站-老山公交場站

2路:海戶屯-寬街路口南

52路:靛廠新村-平樂園

82路:國家體育場東-前門

120路:左家莊-石榴園東區

●天安門廣場西站過路公交:

120路:左家莊-石榴園東區

觀光2線:前門-前門

●天安門廣場東站過路公交:

2路:海戶屯-寬街路口南

5路:菜戶營橋-北土城公交場站

120路:左家莊-石榴園東區

觀光2線:前門-前門

●前門西站過路公交:

9路:金家村橋東-金台路

22路:前門-牡丹園西

44内:北官廳-北官廳

67路:前門-樊家村公交場站

特2路:麗澤橋北-炎黃藝術館

●前門西站始發公交:

332路:前門西-地鐵北宮門站

●前門東站:

8路:前門-北京華僑城

9路:金家村橋東-金台路

20路:北京南站-北京站東

44外:北官廳-北官廳

特2路:麗澤橋北-炎黃藝術館

●票務信息:

國家博物館:

門票:預約參觀

開放時間:9:00-17:00(15:30止票,16:00停止入館)周一閉館。

勞動人民文化宮:

門票:2元

開放時間:淡季(7:00-17:30)

旺季(6:30-19:30)

中國錢币博物館:

門票:10元

開放時間:每天9:00-16:00(15:30停止售票)周一、周日閉館。

中山公園:

門票:3元

開放時間:6:00-20:00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