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雜色鐘報春(攝影/IBE王辰)
白花雜色鐘報春。(攝影/IBE董磊)産地生境産于我國西藏東南部(朗縣、米林、林芝)。生長于水溝邊、灌叢下和林間草甸,分布在海拔3000-4600米。不丹亦有分布。
形态特征多年生粗壯草本,具粗短的根狀莖和多數長根,除花序外,無粉狀附屬物。葉矩圓形至矩圓狀橢圓形,長10-20厘米,寬3-8厘米,先端圓形,基部截形至圓形,有時微呈心形或短楔形,邊緣具小牙齒或小圓齒,幹時薄紙質,上面近于秃淨,下面多少被小腺體,稍呈粗糙狀,中脈稍寬,側脈10-20對,在下面微凸起;葉柄與葉片近等長至長于葉片1倍,具狹翅。花莛高15-90厘米,頂端微被粉;傘形花序通常2-4輪,每輪5至多花;苞片窄披針形或矩圓形乃至卵形,長6-20毫米,寬1.5-5(8)毫米,綠色或帶紅褐色,通常被粉;花梗長1-8厘米,被淡黃色粉;花萼鐘狀或窄鐘狀,長7-10毫米,具5脈,外面被小腺體和稀薄黃粉,内面密被黃粉,分裂達全長的1/4-1/3,裂片三角形至披針形,先端銳尖,微向外翻;花冠黃色、紫色或白色,冠筒長11-13毫米,筒口周圍被黃粉,冠檐直徑1.2-3厘米,裂片闊倒卵形至近圓形,先端具凹缺;長花柱花:雄蕊距冠筒基部約3毫米着生,花柱長達冠筒口;短花柱花:雄蕊近冠筒口着生,花柱長約2毫米。蒴果筒狀,稍長于花萼。花期為7月。
本種提示本種在同一生境的同一群體中常同時出現黃花、紫花和白花的個體,國外庭園已引種栽培供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