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馬雞(拉丁名:Crossoptilonharmani)也叫“哈曼馬雞”。
藏馬雞。(攝影/IBE郭亮)外形特征藏馬雞雄鳥頭頂被以黑色的軟而卷曲的短羽,如絨,頭側裸出,滿布绯紅色疣狀突,格外醒目。耳羽後面生有兩簇白色羽毛向頭後伸出,形長而稍硬,往往突出于頸項,好像兩隻犄角,又宛如圍着白雪樣的圍巾,被微風輕輕掠起,所以也被稱為“角雞”或“耳雞”。體羽形長,呈毛發狀,兩翅稍圓。體羽主要為藍灰色;尾藍黑色,具綠藍色金屬光澤。雄鳥的跗跖上有一個短鈍的距,有時雌鳥也有距。尾略側扁或平扁,藏馬雞隻有22枚尾羽,中央尾羽比較平扁,其羽支短,也不披散,整個尾部是向下拖垂的。
藏馬雞的羽色介于白馬雞和藍馬雞之間,近灰色馬雞。藏馬雞的耳羽簇短小幾乎看不出,兩枚中央尾羽下垂平拖跟藍馬雞和褐馬雞有明顯的差别。具白色的耳羽簇,似白馬雞但羽色深沉,耳羽簇較長。喉、耳羽簇及枕部白色,與黑色頭蓋及灰色體羽成對比;兩翼近黑;尾上覆羽淡灰色;中胸近白;彎曲的絲狀尾羽近黑具銅紫色光澤。虹膜橙黃色;嘴角質色;腿、腳紅色。雌、雄羽色相似。
分布範圍主要分布于中國西藏南部的拉薩、林周、達孜、曲水、墨竹工卡、堆龍德慶、加查、錯那、林芝、墨脫、朗縣、米林、工布江達等地;在四川西南也有少數分布。
栖息環境主要栖息于海拔3000-4000米的高山和亞高山針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帶,有時也上到林線上林緣疏林灌叢中活動,冬季有時可下到2800米左右的常綠闊葉林和落葉闊葉林帶活動。大都栖息于丘陵和高山。
生活習性留鳥。喜集群,常成群活動,特别是冬季至春季,有時集群多達50-60隻。群中常有一隻健壯的雄雞充當頭鳥,它不時昂首觀望,警惕性很高,當發現異常情況時,便發出鳴叫,并向高處奔跑,群雞緊随其後,形成一列不整齊的縱隊,危急時則往低處飛。白天活動,從清晨天一亮即開始活動和覓食,一直到黃昏。中午多在樹蔭處休息,夜晚則栖息于樹上。早晨和黃昏時常發出高聲的鳴叫,聲音短促、粗犷而洪亮,呈斷續的“咯,咯,咯,咯”的聲音。
繁殖方式繁殖期5-7月。4月中旬群即開始逐漸分散成小群和配對,一雌一雄制。營巢于3000-4000米的向陽坡針葉林中,巢多置于林下灌叢中、地面上、倒木下、林中岩洞中,周圍均有灌木或高草隐蔽,在茂密的林下或灌叢間的地面低窪處,不注意一般難以發現。巢内略鋪些幹草、枯葉,即偎窩産卵。每窩産卵4-7枚和15-16枚。孵卵由雌鳥承擔,雄鳥在巢附近活動和警戒。
種群現狀藏馬雞是中國特産鳥類,數量稀少,分布區域狹窄,屬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