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鄭瑩劉晔原
2015年,古裝玄幻劇《花千骨》打破周播劇收視紀錄;奇幻仙俠劇《蜀山戰紀》網絡VIP付費獨播;打破網台聯動、視頻網站跟播模式,《我是機器人》開啟了中國軟科幻電視劇的先河;奇幻電影《捉妖記》票房超24億,成為内地影史第一⋯⋯一時間,影視劇市場掀起了“幻”熱潮。
幻,即幻想,是對超現實的想象。可分為玄幻、魔幻、奇幻和科幻。“玄幻”可釋義為看似不真實的、難以理解的東方神話;奇幻則泛指奇異而虛幻;魔幻,雖與“奇幻”無法割裂,但作為一種電影類型,它源自西方,中國市場中“魔幻”題材起步較晚,也未成規模,為了與西方魔幻加以區别,曾被稱為“東方新魔幻”,近年來也多以“奇幻”相稱。因此以上三種歸為一類,統稱奇幻。比較獨立的是科幻,即科學幻想,是在幻想中加入科學元素、使用科學語言、借用科學邏輯。“科幻”雖和“奇幻”有相似之處,但注重科學使之成為單獨一類。因此,本文将影視劇中的“幻想”題材,分為“奇幻”與“科幻”,并在此基礎上加以論述。
一、幻想影視劇熱潮形成的原因
奇幻影視劇的備受追捧和神話題材的回歸将奇幻劇引向春天,2016年中國亦将迎來“科幻片大潮”。探讨“東方奇幻”、“中國科幻”盛行的原因首先要從受衆需求的角度考慮。
首先是掙脫現實羁絆,滿足精神的需求。無論奇幻還是科幻,都離不開幻想。無論是對仙山幻境的想象、對神仙眷屬的想象、對神力法術的想象、對未知科技的想象,還是對未來生活的想象,它們都創造了一個遠離現實的理想國度,一個超越現實的未來世界。現代社會競争激烈,人們期盼在娛樂中使壓力得以釋放。幻想影視劇可使創作者的想象力更好地被激發,人們可以抛下現實生活中的所有教條進行一次心靈的狂歡與探索,影視遂成為了大衆逃避現實的首選。
奇幻與科幻通過兩種不同形式的幻想折射出現代人的心理需求。奇幻劇構建了一個完全颠覆現實社會的虛幻世界,是對理性思維的解構,是一種非邏輯、非理性的原始思維,這是人類童年時期的思維方式。奇幻劇中無論是飄渺潇灑的神仙境界、浪漫奔放的真摯愛情,亦或是正邪之間的交戰鬥法,都是一種最狂放直接的表達,正中現代人渴望回到那個自由暢快、無憂無慮的人類童年的需求“要害”,進行着一場跳脫理性的精神狂歡。
科幻劇也有相同作用,它構建了一個超越現實社會、看似理性的世界。科學技術越來越深地影響和改變着現代人的生活,科技給人類帶來驚喜的同時,也帶來了驚恐和希望。人們開始思考,新發明、新技術會給人類的明天帶來什麼?于是人們通過天馬行空但邏輯嚴謹的科學思維想象着未知世界,太空探險、時空旅行、智能機器人、星際戰争、外星生物等等,這些看似遊離于現實生活之外的内容,實際上和現實生活息息相關,是對現實的超越與延伸。人們渴求在有限的生命裡能夠看到無限的可能,能夠掙脫現實時空的束縛,拓展無限的精神時空。奇幻劇是感性的人類想要逃離現實的戀古情感,科幻劇則是理性的人類想要超越現實的生命探索。
其次是奇幻視聽盛宴,滿足了感官欲望。幻想影視劇的發展離不開數字技術的推動。運用影視技法和數字技術,創作者幻想中的世界得以實現,從想象到影像的跨越,将虛幻的世界呈現在觀衆眼前。電子媒介讓‘看’成為一種帶有快感體驗的習慣。數字技術的運用和發展使得觀者對影像這種傳播形式的迷戀成為主導性經驗。天宮地府、神仙妖魔、宇宙黑洞、多維空間,一個個超越現實生活的視覺奇觀躍然眼前,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不僅作用在觀衆的眼睛上,更帶來直接的心理享受與觀影欲望。奇幻劇故事經常采用單一線索的叙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接受難度,讓觀衆更直接地享受畫面與聲音帶來的視聽盛宴。科幻劇通過嚴謹的科學途徑塑造未來世界,數字技術描繪出這個雖為虛構但看似真實的世界,觀衆在觀影過程中更為真切地感受到超越生命的激動與愉悅。
總之,在追究幻想影視劇熱潮形成的原因之時,首先要探讨其是否能滿足觀者心理的好奇與視覺的“真奇”,幻想影視劇不僅僅在感官上滿足了觀衆的奇觀性需求,更從内在精神層面俘獲觀衆的心。這種精神與感官上的雙重滿足,成為了幻想影視劇熱潮形成的原動力。
二、幻想影視劇熱潮背後的思考
随着近年來影視劇制作政策上的放寬,市場環境的開放,文化産業的繁榮,幻想劇從小衆視野中走向大衆,并正在走向主流,探讨其成長可見其成就,也引起思考。
首先,奇幻劇十年磨劍,漸成正果。2004年《仙劍奇俠傳(一)》的熱播,開啟了新世紀奇幻電視劇的熱潮。十年之後的《軒轅劍》、《古劍奇譚》将奇幻電視劇帶入90後、00後受衆的視野,使之成為現階段奇幻電視劇的重要收視群體。2015年夏季熱播的《花千骨》收視走熱,秒殺一衆黃金檔電視劇;《蜀山戰紀》探索播出新模式;《仙劍奇俠傳之雲之凡》未播先熱。2016年,各路奇幻電視劇紛至沓來,《青丘狐傳說》、《誅仙青雲志》、《山海經之赤影傳說》、《幻城》等等,十幾年間,奇幻電視劇從電視劇類型中的少數派變成了受年輕受衆追捧的主流劇種,大器漸成。
奇幻電視劇風生水起,奇幻電影也在進行着華麗蛻變。2015年奇幻電影接連上映,2016年初《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播出,《封神傳奇之雷震子》、《西遊伏妖篇》的蓄勢,中國奇幻片數量在增加、質量在提升、口碑在提高,可說是漸顯正果。
其次,成長伴随的質疑之聲。十年磨劍,奇幻劇漸漸被市場和觀衆認可,然而離真正的“東方奇幻”還有差距。觀衆吐槽說:《花千骨》人物“瑪麗蘇”,特效水平“五毛錢”;《西遊記之大鬧天宮》隻有炫技卻沒劇情;《新倩女幽魂》被改編的面目全非;《九層妖塔》機械模仿西方同類型影片,堆砌奇幻元素,内容空洞等等。“邊罵邊看”也成為一種“特别”的觀看體驗。觀衆的吐槽點集中在奇幻片最重要的兩個要素—故事和特效。好的故事是成功的基礎,好的特效是故事得以呈現的手段。奇幻片在内容上多涉及古代神話或民間傳說。中國古代豐富的神話傳說就是一個得天獨厚的資源庫,這是他國無法比拟的優勢。這些故事産生于民間,經過文人騷客、民間藝人的妙筆潤色和口耳相傳,成為最接地氣、最具中國味道的瑰寶。在這個故事相對成熟并有良好群衆基礎的巨大寶庫中,創作者尋找故事原型進行二次創作可謂事半功倍。
有了故事基礎,才能運用特效,通過數字技術将玉宇清澄的天界、旖旎奇幻的仙境、苦樂參半的人神妖糾葛呈現在觀衆眼前,形成蔚為壯觀的東方奇幻烏托邦。适度的特效,可以讓觀衆更好地體會故事、體味情感,形成感官與心靈水乳交融的審美體驗。過度的炫技,則是對觀衆視覺與聽覺的機械刺激,隻會讓觀衆在觀影後更加空虛與失落。可以說,中國奇幻劇“并不缺乏奇觀式想象,但要賦予這些想象以靈魂和生命,就要在其中注入更多的内容—比如,對人性更深層的思索,有着更鮮明的民族文化特征的價值觀。”①“東方奇幻”不是對西方成功模式的一味模仿和克隆,而是努力去發揮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弘揚中國文化價值觀,自主探索中國奇幻劇的成功之路。
第三,科幻元年難圓夢。與奇幻劇漸成正果不同,中國科幻劇還處于起步之初。《盜夢空間》、《地心引力》、《星際穿越》、《變形金剛》、《X戰警》,一部部好萊塢科幻大片在國内上映,席卷票房。觀衆不禁發問,中國何時能夠拍出本土的科幻大片?2014年11月,中影集團曝光的24個電影項目中包括《超新星紀元》、《流浪地球》、《微紀元》三部科幻片,也是最“燒錢”的三個項目。各路導演與資本也紛紛宣布進軍科幻片市場,其中包括張藝謀、周星馳、甯浩、賈樟柯等知名導演。2015年8月,劉慈欣的《三體》勇奪雨果獎,将中國科幻帶入世界視野,掀起了中國科幻觀衆對本土科幻的熱情,更成為了影視行業科幻熱潮的催化劑。因此業内人士稱2015年成為“中國科幻元年”。
然而,2015年中國的科幻片市場隻是雷聲大雨點小,真正上映的僅有一部打着中國首部軟科幻題材電視劇旗号的《我是機器人》,科幻的外衣包裹下的還是情景喜劇的身體;而另一部号稱中國首部3D科幻喜劇電影《不可思異》,也被毒舌觀衆說成“爛到不可思議”。有人又提出2016年則可能是中國科幻爆發年。2016年,有已經上映的《蒸發太平洋》、備受關注的電影版《三體》、計劃上映的《北極》,而《瘋狂的外星人》、《鄉村教師》、《流浪地球》和《超新星紀元》等幾部科幻電影将在2016年進入籌備期。通過廣電總局立項備案的科幻劇劇本也比往年增加。一系列科幻精品,皆是由名導執導的超級制作,預示着中國本土科幻劇大潮即将到來。
“元年”、“爆發”、“大潮”等詞彙,似乎預示科幻片的炙手可熱,但是數量的增加、熱情的高漲,并不代表中國本土科幻劇真正春天的到來。中國科幻劇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特技落後和資金不足,也不是受衆群體的小衆化,而是創作人才和優質原創作品的缺乏。
以技術短闆來作為中國科幻劇發展障礙的說辭越來越立不住陣腳,中國的特效制作水平已經能夠達到世界水平,近年來中國影視劇市場不乏高成本大制作,上億甚至幾億投資并不罕見,中國完全可以為本土科幻劇的制作提供技術和資金上的支持。然而,相當一部分人對中國科幻劇的看法卻不甚樂觀,問題主要還是出在劇本創作這一産業源頭。中國現階段科幻作品創作人才缺乏,優質的作品也是鳳毛麟角。科幻文學評論家、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吳岩曾說:“截至目前,中國科幻原創力還不足以成為科幻産業大廈的地基,量不夠,質也不夠”。中國科幻文學一直很薄弱,一部作品被肯定并不能帶來根本性的改變,劉慈欣也坦言國内科幻出版規模很小,全中國能以科幻創作為職業的科幻作家不超過三個。科幻小說作為創意密集型文學,“燒腦”是其尤為突出的特征。想要快速地培養出創作者并不是一件易事,科幻作品不僅要有故事性,更離不開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天文學等自然科學作為支撐。影視劇編劇中大部分人雖然對于文字和情感表達很精通,但科學知識卻欠佳。即使是成熟的編劇也很難創作出優質的科幻作品,更何況要培養全新的創作人才。
現階段,科幻劇多改編于已經具有一定影響力和口碑的中國科幻小說,但這畢竟是極其有限的資源,原創力缺乏成為當下阻礙中國科幻影視劇發展的最大問題。除此之外,提高科幻劇整體從業人員的科學素質,形成完善的生産鍊條,将中國文化内涵融入炫目的科幻世界也是中國科幻劇發展中不容忽視的問題。
綜上所述,幻想題材影視劇從感官到内心全方位地緊抓着觀衆的興趣點,在受衆喜愛、市場向好的條件下,勢必形成井噴式爆發之态。但作品數量的增加并不代表着作品的成熟。處于起步階段的科幻劇則應該首先把握好創作的源頭問題,提倡科學人才介入創作,打破科學與文學的壁壘,培養紮實的原創人才。但無論奇幻還是科幻,都不能忽視中華民族文化價值觀的塑造。幻想劇是向受衆尤其是年輕受衆傳達中華精神的良好載體,明确的價值主張與民族精神是影視劇創作的重中之重。隻有這樣,中國幻想影視劇才能創作出真正的“東方奇幻”、“中國式科幻”,在世界範圍内發出中國好聲音。
注釋:
①田卉群:想象界的實現:中國魔幻電影的突圍之路,《中國藝術報》,2011年3月7日,第5版。
(作者鄭瑩系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博士研究生、北華大學講師;劉晔原系中國傳媒大學教授/責編:倪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