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歐洲杯營銷,海信是赢家嗎?

歐洲杯營銷,海信是赢家嗎?

時間:2024-10-29 05:43:27

海信的策略成功,就在于利用一個看似“耍小聰明”的曲線打廣告,實現了廣告的“出口轉内銷”。

文/青雲

作為歐洲杯曆史上首個出現的中國贊助商,海信在争議中成了大赢家。

争議的焦點在于“海信電視中國第一”。當這幾個大字出現在歐洲杯賽場邊時,衆人嘩然。而争議是最好的傳播,海信的廣告一經打出,便在中國社交媒體上引發了廣泛争議和刷屏,甚至争吵。

令大家争論的焦點,就是“聲稱中國第一是不是違反《廣告法》”。

中國有争議,歐洲很喜歡

挺海信的用戶觀點集中,認為這事值得驕傲:“沖出亞洲走向世界,國足沒辦到的,海信實現了!”“全場最搶眼的廣告,沒别的,就它!”“海信确實是國産裡不錯的,至少人家敢去贊助。”“海信這兩年越來越牛這是真的。”

反對的則認為明顯違法《廣告法》:“中國第一,在國外違反《廣告法》哦。”“别鬧了,違反《廣告法》了知道麼?”“違反《廣告法》的廣告到國外去打,真聰明,真缺德。”

其實,“海信電視中國第一”是不是違反《廣告法》原本不是問題。因為《廣告法》前文就說了“适用範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内”。但是這并不妨礙話題以争論的形式持續在社交媒體引發傳播。

為什麼隻有在中國市場有争議?而且所謂的争議其實僅僅是限于在中國本土市場?評價海信本次贊助歐洲杯廣告事件的好與壞,不能完全以中國市場作為标準。因為海信的目的,就是要走向世界,要站在世界家電舞台之巅。中國消費者的評價,是影響不了歐洲消費者的選擇或評價的。

歐洲消費者在歐洲杯期間,對于海信的了解從無到有,正是海信用這種簡單直接的方式,起到了告知消費者的作用。當消費者首次近距離接觸一個陌生的品牌時,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轟炸。講故事未必是最好的策略。因為消費者根本不了解品牌屬性、缺少使用感受,在這樣的背景下,能用故事打動他們嗎?顯然不太可能。而簡單直接的廣告訴求,則正符合歐洲消費者的需求。

海信的策略成功,就在于利用一個看似“耍小聰明”的曲線打廣告——在歐洲杯賽場打中文廣告,打中國《廣告法》禁止的絕對化描述廣告,反差和意外使得這則廣告極具話題性,實現了廣告的“出口轉内銷”。“中國人更關心中國企業在海外的事情”,就是源動力所在。

本次歐洲杯贊助,不會營銷的海信給中國企業上了一堂廣告課。外界對于海信的評價,一直以來的做法是技術驅動型,而不是營銷型。向來不太會講故事的海信,這一次在歐洲杯以巧妙和務實的姿态,成功吸引了歐洲消費者的關注,從這個層面講,營銷就是成功的。

歐洲杯的“三好生”陣營

這則廣告的中文版為“海信電視,中國第一”,英文版為“Hisense,CHINA’SNO.1TVBRAND”。根據歐洲杯贊助商權益,每個贊助商每場比賽獲得8分鐘廣告時間,也就是滾動播出16次30秒廣告。海信廣告的劃分是英文14次,中文兩次。

這就是海信之于英利的進步之處。2010年和2014年,中國英利成為世界杯合作夥伴,成為一時美談。但是每場比賽“中國英利”四個字突兀地出現在場邊,既缺少變化也不美觀,着實讓人看着揪心。而海信的廣告中英文兼具,而且以英文版為主,這顯然堵住了想罵“人傻錢多”人的嘴,當然更重要的是回歸了傳播的初心——在海外打品牌,向外國用戶傳遞中國電視品牌的形象。

營銷界人士認為,海信在歐洲杯傳播“第一”是一次教科書式的精彩策劃。

首先,根據定位理論,傳播“第一”是效率最高的品牌塑造途徑,“成為第一”總是勝過“做得最好”。因為,在潛在消費者心目中,他們相信“第一”優于其他品牌。消費者猶豫不定時,都有尋求“他人之證”的從衆消費心理,外國消費者也不例外。

其次,歐洲杯是中國企業絕少涉足的全球三大賽事之一,在這個大平台上,海信還是個新品牌。海信要告訴全球消費者幾個層面的信息:我是誰?我來自哪裡?我的優勢是什麼?可以說“海信電視中國第一”這八個字很好地傳遞了三個層次的信息。

再者,歐洲杯不獨海信,而是形成了一個“三好生”陣營:

阿迪達斯的廣告“FirstNeverFollowes”,嘉士伯的“……thebestintheworld”,土耳其航空的“MeetEurope’sBest”都在強調品牌的領先、最佳、最優。這說明大品牌對“第一”重要性的認知是共識。

圖東方IC5000萬歐元贊助歐洲杯值嗎?

海信以5000萬歐元的贊助費跻身頂級贊助商陣營,歐洲杯為什麼被海信抓住了?相比國内買球隊的投入,贊助歐洲杯雖然号稱5000萬歐元,但性價比仍然高了很多。為什麼其他中國企業沒有看到此機會?

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海信一直在進行體育賽事贊助,這些年來從贊助澳網到贊助F1紅牛車隊,積累了經驗和段位,也有了賽事贊助的眼光。另一方面是歐美金融危機後,頂級體育賽事的贊助都有松動的迹象,以往的“頂級品牌俱樂部”、“歐洲杯贊助商圈子”被打破,實現了亞洲特别是中國品牌的逆襲。

事實上,世界三大賽事(奧運會、世界杯、歐洲杯)一直是亞洲品牌走向全球的跳闆。20世紀末日本品牌首先崛起,21世紀初的韓國品牌異軍突起,今天,更多中國企業開始亮相。從時間上排序,僅有三家中國品牌成為過三大賽事頂級合作夥伴:2008年奧運會合作夥伴聯想,2016年歐足聯合作夥伴海信,2018年國際足聯合作夥伴萬達。

本屆歐洲杯上,海信和土耳其航空實際上取代了日本佳能、夏普的名額,得以和麥當勞、阿迪達斯、可口可樂、嘉士伯等全球品牌并列,這無疑提高了自身段位和品牌形象。

這次海信贊助歐洲杯的成功,勢必會引起中國企業對國際頂級賽事的重視。三大賽事會再次成為中國企業追逐的目标。

從中國家電業的現狀來看,無論是品牌還是技術,都必須要走向世界,這是不争的事實。海信代表的并不僅僅是它自己,而是中國家電業。以全球銷量第三的身份出現在歐洲杯上,這對于中國家電業而言,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

這,難道不值得中國家電同行借鑒嗎?

(本文作者系家電行業資深人士)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