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老牌鳳凰的“後共享時代”

老牌鳳凰的“後共享時代”

時間:2024-10-29 03:32:12

共享單車浪潮下的傳統自行車廠商果真如人們所想的那麼不堪一擊嗎

“一個月之内,必須給我造五台車出來!”上海鳳凰自行車有限公司(下稱“鳳凰”)總裁王朝陽下了死命令。這五台車,可不是工廠裡正在投産的普通自行車,而是公司秘密打造的升級版共享單車。

王朝陽心裡算盤着:必須搶在共享單車企業找上門來之前,就做好充分準備,做出最适合共享的自行車。如果僅僅憑借制造能力,鳳凰的優勢并不明顯,除非把一輛完美的車擺在他們面前。

鳳凰之外,言論四起:“共享單車讓老國貨煥發新生機”“為什麼推出共享單車的不是鳳凰飛鴿永久?”“單純代工能維持多久?”這些聲音中,無不隐含着對實體制造業的某種質疑和批判。傳統自行車企業果真如人們所想的,那麼不堪一擊嗎?

至少鳳凰不是。在過去的六年時間裡,鳳凰自行車引入了民營資本,進行體制改革,走上了一條“鳳凰涅槃”之路。一組數據足以說明變化之大:改制之後,老式車型的占比從95%下降到5%。2016年,鳳凰自行車線上銷售75萬輛,全渠道銷量302萬輛。王朝陽在“2020年赢戰略”規劃中提出,鳳凰最終要打造線上線下完整服務鍊,實現全渠道品牌運營,向新零售進軍。

隻不過,正當鳳凰穩步前進之時,被半路殺出的共享單車,狠狠撞了一下腰。

2016年8月,一次針對共享單車的熱烈讨論在鳳凰内部展開。同時,這次頭腦風暴也拉開了鳳凰擁抱共享單車的序幕。這家有着120年曆史的國内老牌自行車企業,在面臨新經濟模式的沖擊時,其行動并不像人們想象中那樣緩慢和踉跄,而是異常的積極和敏捷。這隻騰飛的“鳳凰”,正在試圖重新找回昔日的輝煌。

選ofo,還是選摩拜?

2016年10月4日,五台在材質、功能、架型上各有差異的共享單車,已經全部出爐。10天之後,ofo等幾家共享單車陸續找上門來。

王朝陽心裡清楚,這次合作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傳統企業可以苟延殘喘,但互聯網企業說沒就沒了,留下的永遠是那1%。”坐在《中外管理》記者面前,王朝陽謹慎地說,選擇和誰合作很重要。第三名自然不考慮,那老大和老二到底選誰?

他所了解的摩拜和ofo,最大不同在于其戰略思想。

摩拜的思路是,注重産品本身,步步為營,但是成本高,資金需求大。王朝陽對此的解讀是:他們希望共享單車最好不要壞,不需要維護,但在互聯網時代,拼的是擴張速度。“五年不壞,太難了,關鍵是你要把财務模型和成本算出來。”作為運營使用的共享自行車,使用壽命和成本的平衡點才是關鍵。

相比之下,ofo則是通過快速擴張來占領市場,輕産品重運營推廣。單從成本就能看出來,摩拜每輛車的成本在2000元上下,現在改進版也至少在800元以上。而ofo的成本僅在400元左右。

從表面上看,兩種模式是質和量之間的博弈。但王朝陽深知,從制造層面來看,二者最終的競争焦點在于行業制造資源。共享單車發展的瓶頸,永遠是制造資源。在共享單車出現的早期,針對車輛重、質量差、不帶智能鎖等問題,行業裡曾掀起過一陣激烈探讨。王朝陽那時就堅信一點:所有技術問題都能克服,但如果是戰略問題,則很難調整。

“不要講究這個拳頭打出去好不好,關鍵是能不能把對方打倒。”摩拜和ofo戰略思維的差異,讓王朝陽最終選擇了和ofo進行合作。

代工隻是最後一步

和ofo如何合作?有人說,傳統制造業就是為共享單車代工。王朝陽反複強調:制造隻是最後一環。

雙方合作的基礎,首先是聯合開發,鳳凰幫助ofo解決産品問題。比起家用自行車,共享單車有着截然不同的産品特性。因為戶外、多人高頻使用等原因,防偷、防摔、防鏽,成為共享單車的三大産品特性。

早期的ofo,面臨諸多質量問題被用戶所诟病。在産品設計上,鳳凰針對一些易損壞環節,進行了調整和改善。例如:自行車鞍座會被不同的人調節成不同的高度,同時騎車的人體重也各有差異,輪胎承受的重力也不一樣。而針對一些人為破壞現象,王朝陽認為,隻要螺絲能被輕易擰動的東西,都容易被偷。所以,鳳凰把車把鈴铛、腳踏、鞍座、泥闆,這些部位的普通螺絲換成了防盜螺絲。王朝陽認為:“能省錢的地方就要省,不能省的堅決不省。”

在這種聯合開發模式裡,鳳凰為ofo做的所有産品開發都是免費的。“大家互相幫襯,隻有做好車,幫助其快速成長,客戶做大了,我們才能做大。所有免費都是為了未來共生共長。”這個過程也在不斷提升王朝陽和鳳凰對共享單車的理解。

但不可否認,外界對ofo的争議仍然非常大。王朝陽坦承,最初的産品質量确實部分不夠好。因為考慮到把量做大,所以使用的空心輪胎多,實心輪胎少,“10輛壞掉的車子停在路邊,大概有9輛是沒氣的。”而這和實心輪胎本身的供應量也有密切的關系。

除了輪胎,沒有GPS定位和智能鎖也是ofo的劣勢。不可否認,這跟ofo創始人戴威的戰略思路有關:“讓每個人都看得見我的車,而不是找到我的車。”不過,目前ofo改進版車輛已經帶有智能鎖。據王朝陽透露:一般普通人使用的代步自行車,大約出廠價在300元左右,而ofo産品的價格在400元左右,已經高出一般代步自行車。現在,在鳳凰的幫助下,ofo的産品質量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

此外,憑借其在海外市場的知名度,以及對國外用戶的騎行習慣、車輛标準的了解,鳳凰還會進一步幫助ofo開拓國外市場。事實上,最近ofo已經轉戰美國市場了。

共享單車帶來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既然早就嗅到了這個風口,鳳凰為什麼不自己入局共享單車,而選擇與共享單車初創企業合作呢?

這個問題要追溯到2016年8月那次頭腦風暴會。他們圍繞共享單車,主要探讨了幾個問題:

第一,共享單車會給整個自行車市場帶來哪些影響?

第二,鳳凰要不要殺入共享單車?

第三,如果不入局,如何分一杯羹?

王朝陽仔細為《中外管理》記者分析:自行車主要分為四塊市場:一是日常代步,又分為短途和長途。短途是指最後1-3公裡,長途指騎車上下班等。二是休閑騎行,如在公園或野外騎行。三是運動,非專業人士騎車健身。四是專業領域,專業人士參加專業自行車比賽。

“共享單車僅僅把代步工具的短程代步部分給代替了”。短程代步那一部分,原來騎自行車的人很少,而更多是打出租車、騎電動車或者走路。事實上,對這一部分需求,共享單車吞噬了其他行業,而對自行車行業的影響反而沒那麼大。

從人群來看,校園市場的确被共享單車搶走。原來學生會買車,但經常會被偷。共享單車來了,他們就更不買車了。從地區來說,一二三線城市會受到影響。而共享單車很難影響到百萬人口以下的城市,“因為有可能車子到了農村就回不來了。”所以,縣級市和農村市場仍然存在空間。

“很多人認為共享單車直接分割了我們的蛋糕。其實剛好相反,我們是一起把蛋糕做大了。”王朝陽對《中外管理》強調。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騎行文化和習慣培養起來了,而政府對騎行安全則更加重視,随之帶來的是騎行環境的改變。統觀全球,北歐人均擁有1.5輛自行車;在擁有3億人口的美國,自行車年銷售量達3000萬輛。而在中國,每年的銷量僅2300萬。這不得不說自行車市場和騎行文化、環保意識、騎行環境等有着緊密的聯系。

除此之外,共享單車的出現将大大推進自行車智能化的進程。對此,王朝陽深有體會,鳳凰曾嘗試過智能自行車,但是無論如何就是賣不動,這正是因為缺少互聯網大力的推廣和應用。而共享單車幾乎在一夜之間把這件事情做成了。

同時,從市場競争格局來看,共享單車會加速市場洗牌。自行車行業門檻低,造成了長期的惡性競争。而共享單車會直接對中低檔以及雜牌自行車市場構成威脅。而人們傾向于在休閑、運動、健康領域選擇好品牌的産品。

“這個行業幾十年來想洗牌,但沒洗成。結果被外來的野獸給洗掉了。這是好事!”王朝陽打趣說道。

最大瓶頸:制造資源的枯竭

既然共享單車對傳統自行車原本業務的影響,還不至于危及自身生存,那麼鳳凰要不要也沖進去?

最後,内部達成一緻結論:不入局共享單車。原因是:“共享單車是互聯網企業、金融企業,更是數據公司,而不是一家自行車企業。跨行業的事情我們玩不來。”王朝陽說。

在共享經濟大潮下,鳳凰能不能從中分一杯羹?而彼時萦繞在王朝陽心頭的,有兩個問号:鳳凰的比較優勢在哪裡?共享單車究竟需要什麼?

經過一番研究,他得出結論:“共享單車發展過程中最大的瓶頸:自行車制造資源的枯竭,具體而言是自行車零部件和智能鎖的枯竭。”

2017年4月,钛媒體全球創投數據庫TMTBase曾發表過一組數據:目前全國共享單車企業已經達到45家。而這些企業都能順利拿到制造資源嗎?王朝陽道出了另一個現實:每年自行車行業的産能在8000萬輛左右,其中包括國外5000萬,國内3000萬輛。“現在突然要增加3000萬到4000萬輛,你有這個産能嗎?沒有!”

所以,制造資源才是鳳凰的優勢。行業内都知道,鳳凰生産的不少零件都已經做到了全球最大。一方面,鳳凰盤算着如何加快改造、提升效率和産能,随時準備為共享單車企業服務。同時,鳳凰加大了智能鎖和共享管理平台軟件上的投入。而這種投入,實際上是針對後共享時代自行車品牌企業的一個布局,站在未來,規劃現在。在王朝陽的構想中,“從自行車到零部件,再到智能系統,鳳凰就真正變成所有共享單車最需要的資源了。”

而合作夥伴最近的動作也間接證明了這一點:ofo與全球最大的自行車制造商富士達簽署戰略合作。其開放、連接的平台思維,也和鳳凰“堅守自身優勢”的理念不謀而合。

但是,為共享單車貢獻了部分制造資源,也意味着鳳凰的原有業務受到了影響。“這叫‘逼良為娼’,做和不做共享單車都會面臨這個問題。供應商為什麼不供應單一、量大的共享單車,而是要給你的小批量、多品種供貨呢?供不出貨,一樣是等死。”王朝陽的思考似乎更加理性。

擁抱“後共享時代”

共享單車是否會昙花一現?風口過後,鳳凰、飛鴿、永久等傳統制造廠商怎麼辦?

王朝陽堅信:共享單車一定會變成一種常态,最終會成為滲透到企業的一種應用,一種商業模式。而共享單車和非共享單車之間的分工,會更加明晰。前者解決一二三線城市的短途代步問題,而品牌企業則聚焦休閑、運動、健康領域。同時,代步市場的雜牌會消失,整個市場會達到一種全新的平衡。

王朝陽将這種狀态稱為“後共享時代”,即共享單車對自行車市場産生影響之後的一種平衡生态系統。所以,對于他來說,當初打造的那五台共享單車,也同樣是為鳳凰奮戰未來的後共享時代做鋪墊。

鳳凰未來的路該怎麼走?總體而言,“聚焦鳳凰品牌,打造差異化産品和服務。”

首先,放棄低端,加快中高端市場的升級步伐,逐步擴大休閑、運動、專業等細分領域市場。事實上,鳳凰已經開始從中嘗到甜頭。2014年,鳳凰開始大力推廣8-12歲人群使用的學生車。此前,自行車領域一直缺少該年齡階段的車型。而恰好,這部分人群是不能使用共享單車的。而之前布局的童車和學生車均在今年進入了爆發期。童車每個月能賣到接近20萬輛,學生車也能賣到4-5萬輛。

其次,加快終端有序布局。讓更多的實體店為用戶提供真正的休閑、運動産品的體驗和服務。

再者,發力線上,把更多的個性化産品銷售到全球。最後,加快O2O進程,打通線上線下渠道,真正做到産品和服務的無縫對接,實現全面互聯網化,重塑鳳凰自行車品牌。

就在共享單車大戰正酣之際,鳳凰聯手了兩家智能創新企業推出了幾款智能模塊化電助力自行車,它會将人們更快捷、更便利地送達目的地。

共享電單車是否會成為後共享時代的一種選擇?

面對跨界競争者,這一次,實體制造業終于做到了不悲,不喜。管理

責任編輯:朱麗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