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共享模式”的福利,傳統産業能共享麼?

“共享模式”的福利,傳統産業能共享麼?

時間:2024-10-29 03:32:42

赤橙黃綠青藍紫的共享單車遍布城市每個角落背後卻是一場共享經濟與傳統經濟模式的暗中較“共享”與傳統,能不能“共生共赢”

盡管被唱衰,即使現在也遭質疑,但不可否認,共享單車确實火了。

最初,摩拜單車、ofo的大紅大紫見諸于網媒,甚至刷爆了微信朋友圈。其實,真正“滿城盡是共享單車”,才不過是最近這半年的時間。細算起來,由Airbnb、Uber、滴滴打車帶動起來的共享經濟模式,早在三四年前就已經掀起了風潮。而共享經濟概念的提出就更早,在上世紀就有了。

有人說如今的共享單車模式,不是真正的共享經濟,倒更像一種租賃;有人把共享單車視為奄奄一息的傳統單車企業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也有一些傳統自行車企業因與共享單車企業簽約重新煥發活力……

以共享單車為代表的共享模式,與過去的共享經濟模式到底有何不同?創新之處在哪裡?對傳統産業(或制造業)帶來怎樣的影響與利弊?傳統産業又如何加入戰局,與之融合創新?這些切實問題更重要。

這一波共享經濟,有點兒不一樣

“共享經濟”(Sharingeconomy)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國得克薩斯州立大學社會學教授費爾遜和伊利諾伊大學社會學教授斯潘思于1978年提出的。其意指供求雙方借助一個由第三方創建的、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市場平台進行交易,以創造價值并使價值增值的經濟模式。

從這層意義上看,共享經濟至少具有以下四個特征:其一,共享的對象是閑置資源;其二,通過互聯網技術平台連接交易雙方;其三,交易時使用權産生轉移而非所有權産生轉移;其四,商業道德基礎源于開放與共享。

拿目前我們最常用的滴滴專車為例,“滴滴師傅”一般都是私家車主,利用自己的空餘時間,充分發揮所有車的利用率或順路搭載乘客,不但給乘客提供便利,而且給自己創造閑置資源的經濟利益。而相比較而言,不管是摩拜單車還是ofo,抑或bluegogo小藍車,這些遍布城市角落的單車都是分别隸屬于一家公司,非哪個單位個人的閑置資源,而是平台投放的自行車。從這個意義上看,共享單車和我們常說的共享經濟似乎有點不一樣了,甚至有人說這種付費使用更像是最早的租賃方式。

潤米咨詢董事長,互聯網轉型專家劉潤在接受《中外管理》采訪時,用Uber或Airbnb舉例:要麼一邊是開車的,一邊是坐車的,要麼一邊是房東,一邊是租客,兩邊都是資源分享;而共享單車是單邊資産,資産方是一家擁有,類似古老的租賃方式。從資産端看,Airbnb是存量資産,是把現有閑置房子拿出來使用;而共享單車是增量資産,是單車公司為了一場生意去買了一批新車,社會上自行車的保有量增加。隻是這一波共享經濟和上一波的不同,但是這種方式确實提升了資産的使用率,從社會效率看,這是對社會資源的一次重大推動。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張新紅就此提出一個觀點,比較有參考意義。

他曾經公開表示:這幾年,我們對共享經濟的理解有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其實它的内涵可以更加豐富。以前,共享、分享的必須是閑置資源;現在,資源未必是閑置的,優質的也可以分享,比如“名醫主刀”分享的就是優質醫療資源。以前,分享大多局限于房屋、汽車等有形物品;現在,無形的也可以分享,比如通過在線問答等平台可以分享知識技能。

以前,共享平台上供需雙方往往都是“無限”的,但現在看來,隻有一方是“無限”的也可以。比如共享單車,如果平台隻靠接入個人擁有的單車,就很難發展起來,因此平台按一定規模投放定制車輛,供給方有限、使用方“無限”,這是一種“不完全分享”。

所以,隻要基本理念符合共享的要求,就可看做共享經濟。

傳統産業:是救命稻草,還是最後一根稻草?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共享單車火了後,修車大爺成了香饽饽。

這是因為,目前被損壞的共享單車堆積成山。而自行車維修師傅被共享單車企業吸納到了自己的平台上。修車師傅甚至說,“一周工作6天,風雨無阻也有修不完的車”。

有新聞報道稱,一位季師傅幹修理自行車這行20多年了,去年共享單車大火之後加入的ofo,他說,周末隻休息一天。還有一位大爺說他修了大半輩子自行車,從來沒想過會去“大公司”上班,現在倒好了,好幾個公司要聘請他——六險一金加年終獎。突如其來的“幸福”,讓手藝人感到欣喜。

鋪天蓋地的共享單車新聞頻繁見于報端,刷新朋友圈,類似的消息也讓讀者備感新奇。可以說,自行車修理師傅們成了共享經濟大潮中的“共享員工”,這是之前無論如何也不曾出現的,但現在确實在發生着。

再來看傳統自行車制造企業,當摩拜單車在北上廣深單城投放數量超過10萬輛的同時,也撬動了上遊相關制造業産能迅速增長,僅摩拜單車零配件供應商之一的深圳鎂航科技公司,2016年稅收收入就增長50倍。今年年初,摩拜單車又宣布與富士康達成行業獨家戰略合作,簽署了年産560萬輛的共享單車訂單。緊接着,天津飛鴿自行車與ofo共享單車合作的消息也接踵而至,按照共享單車高強度使用和耐磨損的特點進行生産,目前共享單車的生産規模達每月40萬輛。深圳麥可斯車業公司廠房内,工人們正在流水線上快馬加鞭地組裝ofo自行車。而在二三線城市,又有強勁對手小鳴單車采用半開放平台和城市聯運的策略,與城市當地合作方進行聯合運營,以解決更多二三線城市的市場開拓和落地問題。飛鴿、永久、鳳凰、喜德盛、凱路仕等傳統自行車企業先後以不同的方式入局共享單車。

共享單車從無到有再到風頭正勁,看似給傳統自行車制造企業帶來了一股春風,不過線下的事實卻是傳統自行車市場被這股浪潮裹挾着和沖擊着。很多地方的自行車門店門可羅雀,滞銷、甚至倒閉、關門。《中外管理》雜志的記者也線下了解到,不少南方的小型自行車廠商在為共享造車的熱浪下遇冷,“共享單車來臨後,訂單逐步縮水,大家都看不到希望,沒有增長點。供應商顧不上我們,都為共享單車服務了。”而這,并不在少數。

共享單車和傳統自行車制造企業的關系,不免有些尴尬。

在劉潤看來,共享單車是典型的走商業模式創業的路線,這種模式要求企業必須具備典型的核心競争優勢。說殘酷點,無論是小黃車還是小橙車、小藍車,商海厮殺若要想獲勝,必須把其他人逼向死路,自己才能殺出一條血路。說到底,這就是一場資本密集型的商業惡戰。在這場戰争裡,上百家參與競争,到最後剩下的無非就是兩三家,直到最後一家獨大,然後走上接受政府監管的路子。

互聯網效應的本質就是“風口”。短期内帶活幾家自行車制造企業很正常,但對傳統企業而言,共享單車談不上是壓垮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因為這種影響隻是暫時的。

劉潤判斷:自行車市場從原先的個人購買行為,變成現在以幾家共享單車企業集體采購,個别自行車企業會和單車建立起專業合作,但整個行業不可能會因為一兩家互聯網公司而釜底抽薪,反倒是會促進行業結構的改變,催生出行業巨頭;另外就是,社會群體騎車的需求會被激發出來,總體自行車量和使用頻率會上升。

而從傳統自行車制造企業層面來看,在這樣一個颠覆與不确定的時代,除非這些企業有很強的開拓能力,否則迅速死亡也不無可能,這畢竟是一個淘汰賽。傳統企業應該去做分散市場;反而共享單車是赢家通吃的市場。

不過,曾是BAT高管,年初剛上任的小鳴單車CEO陳宇瑩,在面對小鳴單車搶灘成功共享單車領域單車投放量品牌前三甲時感慨:“共享單車是一個不需要依靠BAT就能存活的行業,重資産和良好的資金回報率,最終考量的是對于供應鍊的把握能力,可以肯定的是,燒錢模式并不是這個行業市場的必殺技,因為共享單車說到底跟滴滴是完全不一樣的模式。共享汽車入口在線上,燒錢主要用于貼補獲客。但共享單車是線下入口,隻要有單車停在那兒,就可以獲客,哪怕你在線上做投放拉用戶再多,用戶出門看不到車也是沒用的。

所以,從這層意義上看,共享單車的競争和傳統商業模式又不能完全脫離關系。

不過,她也承認,從目前來看,市場依然很大,但一切新興的事物總有一個沉澱的過程,誰能夠堅持到最後,誰能夠提供更好的服務,誰能夠掌握核心技術,誰就能夠占據有利的地形,從而取得最後的勝利。勝利者肯定不隻一個,但最終也不太可能超過五家。

“共享”VS傳統相愛相殺

今年1月13日,摩拜單車創始人胡玮炜和其他6名不同領域的專家、企業家受邀參加了李克強總理舉行的座談會。會上的聲音是,“某個自行車企業可能就被你帶活了,新興服務業的發展給制造業創造了巨大的市場空間”。

毋庸置疑的是,共享經濟正在改變着傳統産業的競争格局與商業模式。

共享單車,國内除了我們熟知的摩拜、ofo,國外也有創建于2007年、主要覆蓋美國和加拿大的知名共享單車Zagster。此外,共享出行的優步、滴滴,共享住宅的Airbnb、小豬短租、途家,共享辦公空間的Wework、優客工場,共享醫療資源的線上問診移動醫療,共享達人技能的面包獵人App(國内一家以移動App為主題的個性化旅行社區“面包旅行”旗下一款娛樂方式,分享軟件),以及很多企業正在出現的共享員工等新生事物,都在共享經濟大潮中湧動。

那麼,共享經濟下傳統企業如何創新共榮?

清華大學互聯網産業研究院院長朱岩此前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說:“共享經濟未必都去騎共享單車、用滴滴打車,而是要用共享經濟改變傳統經濟。未來網絡世界萬物互聯,傳統産業應搭上共享經濟這趟快軌,挖掘連接資源蘊藏的價值。”

面包旅行創始人兼CEO彭濤,在看待共享經濟對傳統企業帶來的競争、共生關系時表示,共享經濟就像一個不同的操作系統,為一些個性化的服務和個性化産品提供了規模化生産的可能。在這個充分連接的時代,共享經濟讓很多商業協作變得更加有效率了。尤其在當前智能制造的工業時代,共享模式能讓C-B模式下很多雙方需求變得更加清晰,通過C端倒逼供應鍊,從而促進和擡升B端的制造機能,這是一種正向的影響。

朱岩也曾公開表示,技術上哪怕一點點小進步,都可能會給社會帶來很大變化。共享經濟的基礎性變化,會給傳統企業帶來大量機會,甚至會刺激新需求帶動新消費。但通過技術發現新經濟需求,這還不夠,我們需要建立新規則。萬物互聯時代,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都是連接的,連接變成新的社會資源,像石油、天然氣、煤炭一樣。而挖掘資源、連接資源的過程,就是書寫新規則的過程。

以曾經風靡全球的Airbnb為例,2015年就實現估值達200億美金,僅次于希爾頓和萬豪等傳統酒店。但近日Airbnb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BrianChesky在接受媒體采訪,表達他對Airbnb與傳統酒店之間競争的看法以及Airbnb未來的擴張和IPO計劃時說,并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誇張,因為雙方的目标人群是不同的。同時,Airbnb仍然面臨着核心業務與全球許多城市當地的房屋管理規範沖突的棘手問題。

凱悅酒店集團全球CEO馬赫瀾并不畏懼科技新秀給傳統酒店行業帶來的沖擊。他認為,在酒店行業,“人”的作用,無法被科技完全取代,如管理龐大的酒店供應,希爾頓需要用16萬名員工,Airbnb則隻有1600人。他說:“目前共享經濟的風靡并沒有對傳統酒店造成多大影響,更加重要的反而是我們從中學習到,當今的旅行者希望得到真實的體驗與互動。”很多傳統酒店正在努力将這共享模式體驗融入到傳統酒店的服務當中,這是共享經濟最重要的部分。

這一點和解決全民辦公問題的優客工場創始人毛大慶的感慨類似:“共享經濟比做地産好玩多了,而且思維方式完全不一樣。我現在特别感興趣的是研究空間運營模式,怎麼把一個房子裡面裝上從來沒有過的内容,然後讓它掙很多錢。”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2017年工作總體部署》中,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明确指出:“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産業”,要求“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加快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應用,以新技術新業态新模式,推動傳統産業生産、管理和營銷模式變革。”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有政協委員騎着共享單車去會議駐地報到的消息也成為兩會期間一道風景。甚至有委員認為,單車平台和制造企業的合作,将推動傳統産業生産模式變革。

緊接着,針對當下異常火爆的共享單車市場,4月21日,北京市交通委、發改委、公安局在内的多部門聯合發布《北京市鼓勵規範發展共享自行車的指導意見》,這标志着相關部門正式通過文件形式介入共享單車領域的監管。

可不容忽視的事實是,共享經濟與傳統經濟的創新融合之路,還在不斷摸索,且行且珍惜!

責任編輯:朱麗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