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拖拉拉搞了快四個月的裝修,終于看見曙光了!我是不是也可以升級為青銅級乘客了?”2016年10月28日,武洪斌在朋友圈發出這樣一聲感慨。配圖不是他即将完工的新家,而是一張具有特殊意義的照片。照片裡,幾十張高鐵票巧妙地疊放在一起,拼成了一個雙環。
很快,老友們紛紛在評論裡點贊調侃:“高鐵老達人”、“年度鐵路最佳貢獻獎”、“何止是青銅級,簡直是骨灰級的了。”
“骨灰級還算不上,不過我的确在北京、石家莊兩地往返好多年了。”武洪斌是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新安鎮人,畢業後一直在北京工作。去年,夫妻倆在老家買了一套三居室。一到周末或假期,武洪斌一家就坐着高鐵回老家盯裝修,這才有了那一疊車票。
平時工作生活主要在北京,但一有空就随時回家鄉探親訪友。早上離京,晚上返程,坐高鐵就像坐公交,像武洪斌這樣常年保持雙城節奏的河北人還有很多。“早些年我記得是城際特快,T字頭的車;後來坐動車,D字頭,也要3個小時左右;到現在都是高鐵,從北京回石家莊,最快的車僅需1小時7分鐘。”回憶起第一次坐高鐵時的情景,武洪斌依然印象深刻,“2013年春節,我從北京回家,是在正定高鐵站下車的,當時整個站台上就下來我一個人,好多本地人都還不知道這個高鐵站。現在不一樣了,從這裡上下車的乘客越來越多。”
2012年年底,京廣高鐵全線通車,正定高鐵站也第一次投入運營,武洪斌算得上是最早的一批乘客之一。也正是從那一年開始,武洪斌慢慢感覺到,在這張以高鐵為驅動的“1.5小時”交通網絡上,他的雙城生活有了不一樣的變化。
像“串門兒”一樣玩轉京津冀
從北京到天津30分鐘,到保定1個小時,到石家莊1小時20分。這份時間表武洪斌早已經熟稔在心。伴随着軌道、公路等多種交通網的織密,京津冀三地之間的時空距離被拉近了。尤其是公路“旅遊直通車”和鐵路“旅遊專列”的開通,為武洪斌的出遊提供了便利:玩轉京津冀,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2016年聖誕節期間,正好是個周末,武洪斌帶着妻子、女兒,約了朋友,兩家人一同自駕前往張家口,3個多小時的車程後,一行人最終到了崇禮區長城嶺滑雪場,有過滑雪經驗的女兒很快就從初級雪道“畢業”,升級到了中級雪道。看着女兒暢快體驗着從雪道飛速滑下的速度與激情,甘當攝影師的武洪斌一刻也沒有閑着,連連拍照錄像。而最讓他得意的是抓拍到一張角度很棒的照片:白雪皚皚的背景下,穿着枚紅色滑雪服的女兒揮着手跳起來,特别亮眼。現在,他把這張照片用作了自己的微信頭像。
武洪斌說,這已不是第一次到張家口了,他們很早就去過那條著名的“草原天路”,領略了壩上風光。“張家口空氣好啊,而且現在北京和張家口不是成功申辦2022年冬奧會了嗎,人氣也越來越旺了。”
不過,雖然是個地道的河北人,武洪斌也坦承,過去對河北的旅遊景點了解并不多。“最熟悉的也就限于白洋澱、野三坡、避暑山莊這些,從來沒覺得省内也有海、有草原、有山地。就比如滑雪吧,以前和妻子去過東北的亞布力滑雪場,近年來京張申冬奧,我才知道,原來河北的冰雪資源也這麼厲害,一點兒也不輸東北。”武洪斌說道。
數據顯示,2013年,崇禮區接待遊客157.6萬人次;轉年,接待人數就飙升到201.5萬人次;2016年以來,崇禮區共接待遊客290多萬人次,同比增長25%。目前,數據仍在持續攀升。《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提出,到2020年,我國冰雪産業總規模達到6000億元;到2025年,我國冰雪産業總規模達到10000億元。依托京津,河北正緊緊抓住北京攜手張家口舉辦2022年冬奧會這一契機,打造千億規模冰雪産業集群。
而逐年升溫的張家口冰雪遊,僅僅是京津冀旅遊示範區建設全面推進的一個縮影。
三年前,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帶動下,旅遊業成為了行動最快的領域之一。2014年4月,京津冀旅遊部門召開合作會議,商定建立健全京津冀旅遊協同發展工作機制,并達成共識:發揮旅遊串聯作用,主動作為,打破自己“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在旅遊協同發展中變競争為合作,優勢互補,突出特色,共塑區域旅遊品牌。
如今,這塊21萬多平方公裡、有1億多人口、包含15個5A級景區的土地上,漸漸融合出五張響當當的名片:“京東旅遊休閑示範區”、“京南休閑購物旅遊區”、“京北生态冰雪旅遊圈”、“京西南生态旅遊帶”和“濱海休閑旅遊帶”。按照《京津冀旅遊協同發展行動計劃(2016-2018年)》,這五大旅遊示範區将成為推動京津冀三地旅遊一體化的先行試點平台。
武洪斌一家人的休閑度假,也有了更多的選擇:冬季和女兒一起在雪地裡撒歡兒,周末陪妻子去天津武清佛羅倫薩小鎮邊逛邊買,天氣好時帶着父母感受野三坡農家生活樂趣。在京津冀區域内,旅遊就像“串門兒”一樣方便。
逐漸消融的“隐形壁壘”
逛公園不花錢,坐公交也不花錢,自從去年辦了“老年證”之後,武洪斌的父親武樹清,覺得自己“更像北京老頭了”。
武樹清和老伴都已經年逾花甲,7年前就随兒子一家在北京生活,對于“老年北漂”的生活,武樹清适應得很快。他愛喝豆汁,愛逛胡同,最近還迷上了像年輕人一樣騎共享單車。但武樹清知道,他和真正的“北京老頭”之間,還有一道隐形的壁壘。
2015年的秋天,武樹清覺得腸胃不太好,去醫院做了腸鏡檢查,還住院休養了幾天。因為武老先生的醫保是在河北繳納的,當時即被院方告知,他的住院費用無法在北京報銷,隻能自掏腰包。
武樹清打聽了一下,如果要辦理異地就醫手續,需要先回河北醫保中心提出申請,領取一式三份審批表,在北京找不同級别的三家醫保定點醫院的醫保辦蓋章,再送回河北醫保中心備案,這樣才可以在異地住院,現金墊付。最後還得将結算票據、出院小結、每日清單全部送回河北醫保中心報銷。
“實在太麻煩了。”如今說起這件事,武老先生依然連連搖頭,“門診費用不能報銷,即使住院,回石家莊報銷,既耽誤時間精力,而且來回花費可能更高。”就在這次無奈的自費就醫經曆之後,老兩口幾乎沒有再去醫院看過病,有病都扛着。也正因為如此,武洪斌對于北京醫療、養老福利、社會保險等政策消息變化格外敏感。
2017年元旦之後,武洪斌關注的公衆号上推送了這樣一條新聞:京冀兩地簽署了醫保直接結算服務協議。他注意到,最先享受到這一政策紅利的是河北省三河市的燕郊鎮。燕郊鎮近40萬持有北京社保卡的人,在燕達醫院看病可以持社保卡直接結算。
北京人的醫保能在河北用了,而父親武樹清卻更關心,河北人的醫保,什麼時候能在北京用?
類似的問題很快得到了回應。2月5日,在“京津冀協同發展調研行”中,北京市市長蔡奇明确表示,接下來,北京50多家醫院将與天津、河北的150餘家醫療機構合作,實現異地就醫直接結算。不久之後,武樹清也從電視新聞上看到,河北省醫療保險事業管理局副局長田玉水在接受采訪時表示,“2月底3月初,這些在北京居住的河北異地安置老人、跟着孩子生活的老人,很快,可以在北京住院直接結算了。”
随着京津冀一體化的不斷深入,在養老等社會民生領域加強合作成為三地的探索方向之一。早在2016年6月,為促進京津冀地區養老基本服務均衡化,推動三地養老産業的“長短互補”,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民政部門就共同簽訂了《京津冀養老工作協同發展合作協議(2016年-2020年)》,合力破解跨區域老年福利和養老服務方面的身份、戶籍壁壘,形成“一省兩市”養老服務發展新格局,讓京津冀三地老人異地養老無障礙。
“也許有一天,北京的‘十環’真的修到石家莊了呢。”武洪斌暢想道,“子女教育、醫療保險、養老,現在存在的很多問題到時候可能就會變得完全不一樣了。這個大圈子,也會更加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