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論紀錄片創作中美術表現手法的運用

論紀錄片創作中美術表現手法的運用

時間:2024-10-30 11:23:19

紀錄片是紀實作品與影視藝術的複合體,在其視聽傳播過程中,既需要視覺元素,也離不開聽覺元素,而畫面在其中起着主導作用。如果創作者在紀錄片的前期拍攝與後期制作中注重将美術手法運用其中,就能在突出作品思想性的同時進一步增強其審美性與觀賞性。筆者認為,要在紀錄片創作中運用好各種美術表現手法,創作者必須把握好取景時的角度與構圖、拍攝中的寫實與寫意、制作中的動畫設計與調色三個重要環節。

一、取景時的角度與構圖

美術是一門涉及繪畫、雕塑、建築和工藝等多個領域的綜合藝術。紀錄片的取景如同繪畫中的寫生,哪個角度拍攝效果最佳,必須經過精心選擇。如何取景、取什麼景,對于紀錄片的畫面要求來說至關重要。在取景時,紀錄片拍攝與繪畫有許多相似之處,如二者都十分注重畫面的布局、意境的營造、主題的烘托等。而紀錄片拍攝角度的選擇與構圖的規範,都需要創作者具有一定的美術素養,這樣才能井然有序地把雜亂無章的景物組合成一幅幅精緻的畫面。

從不同的角度取景,畫面所呈現的主體、陪體、環境等位置關系會出現差異,構圖的整體造型也會發生很大變化。這就需要攝像人員對拍攝對象區别對待,根據作品的主題要求在現場作靈活調整。“特寫及大特寫鏡頭,用來表現某些細小的、指向性不甚明确的局部細節,往往具有一種暗示和強調的作用,它可以揭示問題的關鍵或是人物内心的情感。如在紀錄片《過年》中,老太太一個人坐在客廳的背影經常出現在畫面中,既讓人感受到老太太晚年的孤獨,又隐含等待春節的特殊環境。”①

處理好取景時角度與構圖的關系,需要綜合考慮動态畫面的均衡、對稱、主次、線條及色調的和諧,從而使畫面虛實相間、有張有弛、有聚有散,以确保紀錄片叙事的完整性,這也是美術表現手法在紀錄片拍攝中的體現。要使拍攝畫面達到盡善盡美,增強其叙事功能,構圖就必須科學,并充分吸收繪畫藝術的合理成分。

“構圖是一個由畫面、色彩、形狀、輪廓等一系列具有不同特性的視覺要素構成的組合形式,是按照一定的秩序排列組合而成的特定布局,是具有表達内容、傳達感情功能的視覺性有機整體。”②與繪畫的靜态構圖不同,紀錄片的構圖屬于運動構圖,需要把握平穩厚重、輕重緩急,體現出應有的節奏感與韻律感。兩者雖然有所區别,但繪畫中的構圖手法,對紀錄片拍攝仍然具有許多可以借鑒的地方。

紀錄片拍攝中的構圖,尤如繪畫中的布局與章法,都是把光與影、線條與色彩等造型要素組合成完整畫面的手段,都是把景物、人物等合理布局到畫面中的過程。在紀錄片拍攝中如何構圖,關系到畫面的美感和能否給觀衆帶來視覺沖擊力,也涉及到能否圍繞主題進行表達,豐富作品的内涵。把美術手法運用其中,能突出不同風格紀錄片的個性特征。站在美術角度來看,繪畫過程中講究畫面的整體布局造型,注重畫面的整體感與形式美,追求理想的視覺效果,這在紀錄片畫面構圖中也可以借鑒。如果紀錄片創作者能将繪畫的美術手法運用到構圖環節,同時又注重拍攝内容的真實與客觀,那麼作品畫面将會更加富有吸引力與感染力。

二、拍攝中的寫實與寫意

在中國畫的創作中講究寫實與寫意。寫實即通過光影、色彩、透視等元素對景物狀态與形體進行藝術再現。紀錄片中的寫實鏡頭是畫面結構的主體,具有與社會生活和自然本身一緻的真實性,是紀錄片反映客觀事物和人物形象時的主要叙事手段。在繪畫中,寫意即用簡練概括的筆墨來突出對象的神采特征,以此表達主題思想。“在紀錄片創作中,寫意是将視覺形象抽象為概念,使視覺說服由感性層面走向理性層面。紀錄片中的寫意,應該充分發揮電視手段,用電視的畫面語言,即以鏡頭的運動、鏡頭的視點來突出意境。”③

無論是繪畫還是紀錄片創作,寫實與寫意都是常用的表現手法。真實是紀錄片的靈魂,也是其存在的基礎,寫意畫面尤其是一些空鏡頭的拍攝,隻能為寫實畫面起輔助作用,不能喧賓奪主和本末倒置,這與美術創作中的虛構是有本質區别的。如在紀錄片《鶴舞北疆—中國·齊齊哈爾》中,創作者就較好地處理了寫實與寫意的關系。在片中,寫實畫面主要有:城市概貌、企業廠房、奔馳的列車、廣闊的田野等;寫意畫面有:天空雲彩、城市雕塑、街上的人流和飛翔的丹頂鶴等。尤其是從各種角度拍攝的丹頂鶴寫意畫面,可以說是該片的點睛之筆,為齊齊哈爾這座北方工業重鎮、聞名中外的綠色之都、充滿魅力的旅遊城市增添了一抹亮色。

實際上,用來寫意的空鏡頭在一部紀錄片中有時能起到“逗号”的作用,使觀衆在觀看寫實畫面時有一個短暫的緩沖時間。當然,用來寫意的空鏡頭在紀錄片中不能濫用,那種嚴重遊離主題、沒有信息内容、缺乏針對性的堆砌式空鏡頭,隻會沖淡作品主題而不會有絲毫實際作用。寫實是寫意的基礎條件,寫意是寫實的境界提升。在紀錄片創作中隻有将兩者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做到既為畫面提供豐富的信息,又為作品營造獨特的神韻。

三、後期制作中的動畫設計與調色

美術表現手法在紀錄片後期制作中的運用,離不開三維動畫設計以及質感、色彩等元素的加入。紀錄片中采用三維動畫,要追求叙事性、實用性、觀賞性、藝術性等多層面的統一,共同為作品主題服務。

在紀錄片的後期制作中利用三維動畫技術,可以使許多曆史場景通過電腦進行重現。例如:大型紀錄片《中國古建築》為了向觀衆介紹中國建築史,采用三維動畫形式還原了消失的古建築原貌;紀錄片《故宮》中那些大場面鏡頭,都是通過電腦三維技術合成的,其中用三維動畫直接合成的紫禁城構型圖,能讓觀衆形象直觀地了解紫禁城複雜的内部結構。④在紀錄片中運用三維動畫技術,既能解決作品無法形象化表現抽象内容的問題,又能再現曆史原貌,同時還可以提升紀錄片的可看性,為創新視聽效果提供可能。需要強調的是,紀錄片作為紀實作品,在采用三維動畫作為輔助手段時,應配上字幕予以說明。

色彩是美術元素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紀錄片創作中表情達意的重要手段。在紀錄片的後期制作階段,許多創作者會運用不同的色彩來反映不同作品的主題思想。色彩能給人視覺刺激,而對紀錄片進行調色,則能讓作品産生更強烈的藝術效果。

在紀錄片前期拍攝中,創作者更多着眼于畫面的準确曝光、構圖的科學合理、視角的新穎獨特、鏡頭運動的平衡規範等,很少會考慮調色。到了後期剪輯制作階段,創作者會圍繞作品主題、根據作品風格對拍攝素材進行一級和二級調色,這就需要具有較高美術素養的人來完成。色彩能對觀衆形成視覺刺激,但調色要恰到好處,不能随意和誇張。

色彩是紀錄片創作中不可或缺的美術元素,也是視覺傳達的重要手段。合理地調色,能使紀錄片畫面更加符合創作要求。如安徽蕪湖有線電視台為慶祝渡江戰役50周年時拍攝的紀錄片《尋找“渡江第一船”》,就運用了灰白、淺紅、純白三種色調。灰白表達了黎明前解放軍為渡江準備進行的偵察活動;淺紅抒發了渡江戰役的激烈和解放軍英勇頑強的獻身精神;純白描述了現代生活的一種自然、平和與幸福狀态。三種色調代表着三個時段及時代的交錯與呼應。⑤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在播出前也進行了後期調色制作。通過調色,作品的畫面更加美觀、視覺感受更加連貫,向觀衆傳達的隐藏在美食背後的人文情懷也更加濃厚。而在一些文獻紀錄片中,色彩基調則普遍為紅色,如《詩人毛澤東》、《鄧小平》等。當然,紀錄片畫面是動态、連續的,因此在運用美術手段進行調色時,必須充分考慮到單一畫面與整體畫面之間的色彩和諧。

紀錄片是紀實藝術,應當運用包括美術在内的多種藝術手段來豐富表現形态。紀錄片創作既要強調真實性,也要講究藝術性,将美術表現手法運用于紀錄片創作過程中,有利于增強紀錄片的畫面美感,提升作品的藝術張力。

本文為齊齊哈爾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重點項目《基于網絡化、信息化、個性化的高校美術教學模式改革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号:2016039

注釋:

①侯曙光:論電視紀錄片的寫意手法,《新聞研究導刊》,2015年第8期。

②談構圖與構圖要素,http://www.docin/p-1145676496.html。

③王金洲:紀錄片拍攝中寫實與寫意關系辨析,《新聞窗》,2014年第6期。

④鄭芳珍:紀錄片創作中虛拟性元素植入新探,《視聽縱橫》,2014年第4期。

⑤劉巍:電視色調的不可忽略性和發展趨向,《聲屏世界》,2002年第12期。

(作者單位:齊齊哈爾大學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責編:談媛媛)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