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ZARA關店:快時尚品牌的黃金時代過去了

ZARA關店:快時尚品牌的黃金時代過去了

時間:2024-10-27 07:21:03

連ZARA都開始關店了。快時尚品牌似乎沒能找到正确打開2017年的方式。

ZARA關閉了其昔日中國區最大旗艦店,這給外界帶來許多負面想象關于快時尚品牌走下坡路的說法早在幾年前就已有之,但業績一路領跑快時尚的ZARA突然關閉了其昔日中國區最大旗艦店,這還是給外界帶來了許多負面的想象。ZARA中國公司官方證實,該店已于2月4日正式關閉。

這家被關閉的位于成都的門店,是ZARA在中國開設的第一家以全新店鋪形象打造的專門店,共有3層樓,總面積超過3000平方米。自2011年12月開業後至今已超過五年,而該鋪位之前被LV和Dior租用。

2000年之後,國外的快時尚品牌開始陸續進入中國市場,這個最具潛力的新興市場沒有讓他們失望,經濟正在蓬勃發展,消費者的購買力不斷攀升,上新快、時尚、價格又相對親民的快時尚服裝品牌圈到了一大波包含中國在内的海外消費者。

而這些品牌的創始人的首富頭銜更能直接證明他們所獲得的巨大成功,西班牙品牌ZARA創始人阿曼西奧·奧爾特加的财富在去年一度超過比爾·蓋茨,日本品牌優衣庫的創始人柳井正是日本首富,瑞典品牌H&M的創始人也頻繁登上全球富豪榜單。

時移世易,随着中國的消費市場越來越複雜,品牌之間的競争也變得更加激烈。過去幾年,大量的國際品牌争相湧入,消費者也變得更加理性、成熟,價格不再是第一考慮因素,他們開始看重質量和設計、品質,他們越來越挑剔。

經過了黃金時期的瘋狂擴張,快時尚品牌整體的增速放緩,甚至也暴露出高速發展之後的“後遺症”。

高速擴張過後的低迷

ZARA于2006年進入中國,其在中國開設的門店已超過500家,但ZARA已經公開表示将放緩在華開店的速度。這被外界認為,它已經産生了某種擔憂,關店則更是對這種推論最直接的證據。

據ZARA的母公司Inditex集團2016年年底發布的前三季度财報,Inditex集團淨利潤為22.1億歐元,同比增長9%;銷售額為164億歐元,同比增長14.5%。但Inditex集團從未公布其在中國的業績數據,無法得知其在中國實體店的銷售狀況。

能看到公開财報的其它品牌,似乎也過得很吃力。

2016年度前三季度财報顯示,H&M集團全球市場銷售額隻保持個位數的增長,而且淨利潤下滑。但在2015年前,這個數字都一直保持在20%以上,甚至達到過50%。

受益于過去兩年關店止損等策略,GAP集團的業績終于在2016年10月有所回暖,第四季度表現也有上升。

2016年優衣庫三季度财報顯示,雖然優衣庫收入增加,但是利潤卻較去年下滑22.6%。優衣庫将利潤下滑的原因歸咎為彙率變動所帶來的彙兌損失。

曾經被無數年輕消費者追捧過的美特斯邦威,則淪落要出售資産緩解償債壓力。

财報顯示,2016年上半年美邦服飾的存貨跌價損失達1.18億元,同比增加約68%,存貨周轉天數也從去年同期的149天上漲到2016年上半年的185.26天。2016年上半年美邦服飾營業收入30.74億元,同比增長10.7%,淨利潤虧損6019.08萬元。

為了斷臂求生,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飾股份有限公司在2016年12月發布公告稱,将公司持有的上海美特斯邦威企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美邦企發”)的100%股權轉讓給康橋實業。實際上,這已經不是第一次美邦轉讓股份。2016年上半年,美邦服飾就已出售了全資子公司上海華邦科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

快時尚失寵了嗎?

快時尚進入中國到現在,經過了不同的發展階段,前期高速擴張是為了不斷讓消費者加深品牌印象,用實體門店作為廣告宣傳的一種效應,因而在城市的熱點商圈密集布點。知名度提升之後,就進入到了相對成熟的階段,增長趨緩,一些品牌已經開始對門店做出重新的審視、取舍、調整等。

歐晰析企業管理咨詢大中華區(以下簡稱OC&C)合夥人莊淳傑認為,這次關閉旗艦店應該是ZARA持續調整其中國門店網絡策略的部署。ZARA已于中國建立了一個很強的品牌形象,因此毋需依賴大型且昂價的門店或旗艦店以維持其品牌形象。

審視零售市場持續下滑及市場飽和的時勢,關閉旗艦店有助減低固定成本。“我們預料ZARA有可能策略性減少其現有190家門店,或将其現有門店搬遷至較合适的地點。”莊淳傑說。

OC&C在2016年展開了一場服裝零售指數的消費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國際服裝品牌要在中國成功,有四個需要考慮的關鍵成功因素:品牌塑造、産品本土化、價格均等化、以及産品質量。

比如,Forever21的門店不是在人流極高的黃金街區,就是在受歡迎的一站式購物中心,相對于同樣門店數量的競争品牌,這樣做讓他們塑造了極高的消費者品牌認知度。

談到産品本土化,歐美系品牌容易犯一個錯誤,忽視亞洲人的身形。中國人穿歐美品牌的衣服,會感到袖管過長,領口與裙子的長度也不是很合體,而偏時尚款的又對體型、身高有比較高的要求,也開始有一些消費者調侃稱“在快時尚總能買到合适的睡衣”……雖然快時尚品牌能夠将全世界範圍内最流行的服裝轉化成平價款,并不斷在貨架上新,但總有消費者感到困惑:“選擇那麼多,為什麼穿在我身上還是不好看。”

相比之下,優衣庫作為日本品牌,與中國消費者的體型天然接近。

“做服裝很微妙,有時候尺碼對了,但是設計和風格又不對。”莊淳傑說,如果要按照中國人的穿衣審美、體型和偏好來設計,會涉及到供應鍊,更改起來很困難。他介紹,陸陸續續也有想在中國市場有所斬獲的國外品牌,在嘗試在尺碼等細節做調整,但大的版型不會有所更改,也不是全線産品都會嘗試。

在定價策略上,有些快時尚品牌已經做出了調整,比如優衣庫和ZARA,都已經開始主動降價。雖然價格不是影響消費者購買行為的第一要素,但中國消費者正變得越來越理性。OC&C調查顯示,60%的消費者會貨比三家,并且主動尋找促銷活動和産品折扣。

在OC&C的調查中,當消費者被問到關于最重要的購買因素時品牌形象/信任以及産品質量脫穎而出。尤其對于25-44歲服裝行業的核心消費群體來說,産品質量是他們的第一考慮因素。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趨勢,因為在過去五年中,質量并不是中國消費者最關心的因素。

快時尚的處境不妙,也跟質量被越來越多中國消費者诟病不無關系。越來越多有幾年職場經驗的女性消費者意識到,盲目追快時尚新款對衣櫃是件殘忍的事情:每一年打開衣櫃,都沒有合适的衣服可以穿,因為去年買的快時尚服裝已經穿成松垮的“奶奶衫”,看起來像塊抹布。

有趣的是,當銷售數據不好看時,快時尚越來越喜歡談電商。

電商會成為救命稻草嗎?

自2002年進入中國以來,優衣庫目前已在中國100多個城市,擁有500多家店鋪,其中有40%在一線城市。優衣庫在中國曾有一個中期目标,它計劃到2020年,在中國開到1000家店。

現狀是,優衣庫對線上的店鋪發展也越來越重視。優衣庫在2009年就在淘寶開設了官方網絡旗艦店,希望增設宣傳品牌的窗口,提升顧客的體驗。優衣庫鼓勵消費者主動參與線上和線下互動,并希望通過優衣庫線上生态系統中的整體粉絲基礎,來實現O2O粉絲經濟。

GAP是進入中國比較晚的一家品牌,北美是其主要發展陣地,而電商也在北美做得相對成熟。跟其它品牌不一樣的是,GAP在初入中國市場的時候,就已經同步在搭建電商平台,不是先實體後電商的常規策略。

“目前,GAP在天貓和自己的官網更新速度甚至比實體店還要快,并且網上可以推不限季的服裝,以及線下需求不是很主流而沒有在售的比如孕婦裝。”GAP電商部門負責人MayNg告訴《商學院》雜志。

除了自建官網,GAP也在積極與中國的綜合電商平台合作,天貓、京東、唯品會特賣等。2016年天貓夏季大促期間,GAP品牌天貓旗艦店推出門店發貨服務,聯合天貓商城在中國實踐全渠道戰略。在玩兒法上,GAP也做了不少嘗試,請網絡意見領袖、網絡紅人在天貓上做直播,實拍雙十一前,飛到紐約總部采訪設計師,參觀嬰童服的設計、背後的供應鍊等等。

MayNg強調,消費者的網絡消費行為越來越多且頻繁,快時尚品牌也要讓顧客重新認識你,用全渠道去優化他們的體驗。消費者也可通過網頁查詢附近門店中是否有他們喜歡的商品,親自到店鋪進行試穿和購買。

2014年,H&M在中國大陸地區推出了網上商店,至今已有兩年。但H&M也作為唯一一個拒絕天貓的知名消費品牌而引發外界好奇,被視為其競争對手的ZARA也已經入駐了該平台,優衣庫、C&A、FOREVER21等等。H&M中國區助理公關經理KateChan陳碩瑩則表示:“策略源于我們的商業理念:以可持續的方式和優惠的價格提供時尚與品質,在自身打造的平台上運營網上商店可以保證超越消費者的期待。”

“消費品最強勢的永遠是産品本身,二是定位和定價。當你有這些基礎之後,讓人們知道你的品牌,更容易買到你的品牌,就帶來了渠道的需求,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莊淳傑對《商學院》雜志記者表示。

電商購買已經是當前中國消費者最為常态化的消費渠道,不僅僅能買到快時尚,還能買到更多海外的小衆品牌,從這個角度來說,如果快時尚的核心内容“服裝”沒有發生本質變化,恐怕也難刺激到消費者的購買欲望。

過去多年,快時尚品牌一路狂奔,耳畔生風。也許,是時候慢下來找回丢失的消費者了。中國消費者想穿得更好,這是一種明确的訊号。

國際服裝品牌要在中國成功,有四個需要考慮的關鍵因素:品牌塑造、産品本土化、價格均等化、以及産品質量。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