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入鄉随俗 其樂融融

入鄉随俗 其樂融融

時間:2024-10-22 10:52:21

班開勝家的合影

班開勝是布依族,今年82歲,家住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盈江縣。他的老伴是漢族,大兒媳是傣族,二兒媳是白族,三兒媳是景頗族。5個民族一家親,成為邊疆各民族之間“相知相親相惜、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動體現。

班開勝祖籍在貴州省長順縣鼓揚鎮攏外寨。1951年,随着貴州地區的解放,他獲得了受教育的機會。“能夠上學是一件幸運的事,但是當時我家裡經濟比較困難,除了上學還要幹很多農活。我念到小學三年級就辍學了,回家趕上征兵,我就報名光榮入伍了。1956年我被分配到盈江3471部隊,從此就和盈江結了緣。”

5年的軍旅生涯結束後,班開勝本想着可以回到家鄉伺候雙親,承擔起家庭的重擔。但部隊領導找他談話,希望他留在盈江,留在邊疆,繼續為這片土地服務。最終他還是留在了盈江,留在了青春開始的地方。

轉業後班開勝被分配到銅壁關地區公安局做特派員,主要工作是管理轄區内的治安。銅壁關位于盈江縣城的西南部,是通往緬甸密支那的重要通道。這裡自古為邊塞要地,明朝末年為抵禦外敵入侵、穩固邊疆,專門修築了邊關重卡——“天朝銅壁關”。銅壁關一帶,生活着景頗、傣、德昂、阿昌、傈僳、漢等多個民族。

銅壁關成了班開勝新生活開始的地方。經人介紹,他認識了李軍蘭。“結婚以後,我的心也就完全落在這裡,從此以後盈江就成了我的第二故鄉。”成家以後的他,繼續做着公安工作,節假日就回到家裡幫助妻子、嶽父母做農活。

由于長年在民族地區工作,受到多民族文化的影響,班開勝一家相處得也是其樂融融。“我們家裡有5個不同的民族,這麼大一家人就我一個漢族,反倒成了家裡的‘少數民族’了。”老伴李軍蘭開玩笑地說。這一家人幾十年來沒紅過臉,大家互相尊重各自的民族風俗,坦誠相待、和睦相處。在子女找對象時,老人也從來不會因民族不同而幹涉。班開勝現在不僅能說一口流利的傣語,景頗語也基本能聽會說。年輕一代的家庭成員也不例外,大家在不同民族語言的交流中耳濡目染,在生活中增進了對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現在我們家裡的通用語言主要是盈江方言,兒子、兒媳們懂的語言還多一點。”

“入鄉随俗”,是班開勝的人生格言。他說,到了一個地方,你就要适應當地的生活。當年班開勝到了盈江地區後,很快就學會了傣語、景頗語,跟着當地群衆一起慶祝潑水節、目瑙縱歌節等。如今,盡管長年遠離故鄉,仍“鄉音未改鬓毛衰”。當班開勝和貴州老家的親人打電話時,依然講着布依語,那也是老人現在唯一講布依語的機會。“爺爺和貴州老家的親戚打電話的時候,非常開心。”老人的孫女李鼎惠說。

“兒女們的婚事也都是按照當地漢族的婚俗操辦。至于女方家怎麼辦,我們也很尊重。大家都是按照自己民族的習俗給兒女操辦婚事。兒女們都是自由戀愛。”老人說。

三個兒子雖然找了三個不同民族的媳婦,但是聚在一起時隻講親情。孝敬父母、尊重哥嫂,愛護弟妹。

因為子女們在不同的地方工作生活,班開勝老倆口的日常起居由三兒子夫婦照顧。每逢老倆口生日的時候,兒孫們都會回來一起吃頓飯,全家人一起度過開心的時光。“老人們的生日成了家裡最大的節日。春節、中秋節全家人可能都不一定能聚齊,但是到了父母的生日,大家無論多遠也會趕回來團聚。”三兒媳說。

三兒媳是盈江本地的景頗族,燒得一手好菜,老倆口都喜歡吃她做的飯菜。不僅如此,身為一名小學教師的她,還負責大哥、二哥家的三個孩子的學習輔導。說到家庭教育,盡管以前從事的是公安工作,但班開勝一直提倡說服教育,不提倡棍棒教育。“我爺爺很和藹,從小他就教育我們做人要誠實,不能撒謊,不該做的事情不能做。”說起自己的爺爺,李鼎惠一臉尊敬。小時候父母忙于工作,沒有太多時間照顧她,爺爺的陪伴與教育,在李鼎惠的心裡種下了一顆種子,那就是要做一個正直的人。(責編:增林)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