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秋風科舉制度有很多好處,不僅相對.."/>
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科舉制度的正面意義在哪兒

科舉制度的正面意義在哪兒

時間:2024-10-22 02:10:45


    文/秋風

科舉制度有很多好處,不僅相對于中國古代的貴族制,即便今天相對于西方人創造的投票式民主選舉,它也有很多好處。在封建時代,科舉制是中國式選舉制的一部分,如果把它和察舉制放在一起,兩者結合起來,就共同構成了中國式選舉制度,它們延續兩千多年,恐怕是實施時間最長的人類政治制度了。到了今天,它對于我們的政治建設仍不失借鑒意義。

那麼,科舉制度的正面意義在哪兒?我想用四句話來概括: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政學一體、化成天下。我認為,中國式選舉制度兩千多年運作的基本機理,以及其所達成的社會政治文化後果,盡在其中了。下面對這四句話略作解釋。

天下為公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這是《禮記•禮運篇》中的一句話。過去一百多年來,因為孫中山先生的反複提倡,它特别受到重視,也有很多誤解。“天下為公”的基本含義是,天下是天下人所共有的,不是一個集團、一個群體的。

在“天下為公”觀念背後,我們看到的是中國人最基本的政治觀念,也是過去四千年來中國政治運作的基本原則,那就是政治平等,人人都有參與天下之治理的機會。當然,參與方式非常多樣,《大學》向我們清楚展示了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也可以參與天下之治理,比如修身、齊家,這就是治國、平天下之内容和基礎。

政治平等原則在中國政治傳統中最重要的表現是,中國從來沒有過奴隸制度(此為作者個人學術觀點——編者注)。現在很多中國知識分子言必稱希臘,但是,古希臘民主制度運作的經濟社會基礎是奴隸制,因為有了奴隸制的經濟支撐,才可以在幾十萬希臘人中,讓大概幾萬人扮演公民角色,才可以建立起所謂的民主制。如果沒有奴隸制,還有沒有古希臘的大衆民主制度?我覺得是個問題。可是,中國自古以來就沒有奴隸制,我們有的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參與的政治平等。當然,人人直接參與在技術上做不到,所以就會有“選賢與能”。

選賢與能

古希臘是城邦政治,其政治單位規模很小,而中國作為一個政治共同體的基本特征,就是超大規模,從堯舜時代便是如此。這樣一個政治共同體又奉行“天下為公”原則,很自然地會走向“選賢與能”的政治原則。因為不可能所有人都直接參與到國家的治理中來,所以必須從中選出若幹人來作為代表。

但是,怎麼選?我們的先賢最初确定的一個标準就是“選賢與能”,這一點非常重要。大家都知道,在古希臘的大衆民主制中也有選,但是,它的選是抓阄、抽簽,随機從幾萬人當中選出若幹人,輪流執政或者審理案件。這不是我們中國人的辦法,我們的選有一個标準,必須選出賢和能,不是随機抽取,而必須要選出真正有治國之德和能的人來擔任重要職位。隻有這樣,才能做到“天下為公”,他們節制自己的私欲,來增進天下人的福利。如果采用抽簽制,一個牧羊人抽到選上了,他連自己有多少隻羊都數不清楚,請問怎麼能夠治國?說起來再好聽的制度,這麼搞都沒有意義。

所以,“選賢與能”有雙重含義:第一是選,第二是選出賢與能。

當然,先賢們對察舉制度、科舉制度有很多批評,而且集中在一點上:它沒有能夠有效地把賢能選出來。因此察舉制度、選舉制度也一直在變革之中,變革的動力正來自于選出真正的賢與能。選不出賢與能,選舉制度就沒有意義。這一點,是中國式選舉制度的核心。

至于賢能的标準,隻憑個體與生俱來的能力及由此發育而成的智力和道德,不需要借助任何别的條件。我們深思一下就可以發現,這是一個最合乎政治倫理的選舉程序,它把财富、相貌、家世、血緣等所有其他因素都排除在外了。還有比這更公平的制度嗎?因此,這一制度也是最為開放的。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