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晔旻現在我們正從.."/>
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揭秘葛底斯堡戰役:美國南北戰争轉折之戰

揭秘葛底斯堡戰役:美國南北戰争轉折之戰

時間:2024-10-22 02:12:16


    文/郭晔旻

現在我們正從事一場偉大的内戰,以考驗這個國家,或者任何一個孕育于自由和奉行上述原則的國家是否能夠長久存在下去。我們在這場戰争中的一個偉大戰場上集會。烈士們為使這個國家能夠生存下去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我們來到這裡,是要把這個戰場的一部分奉獻給他們作為最後安息之所。——1863年11月19日,亞伯拉罕•林肯于葛底斯堡國家公墓揭幕式上演講。

南方處境微妙

1863年,美國的南北戰争進入到了第三個年頭。雖然北方不曾在戰場上取得任何決定性勝利,但是南方(自稱為“美利堅聯盟國”)看起來卻會失去整個戰争。在将鮮活生命祭奠戰神馬爾斯的祭壇上,南方似乎将要流盡鮮血。相比擁有2200萬人口的北方在戰争期間動員的兵力隻有6%是需要依靠兵役法征集的義務兵(其餘都是志願兵),南方早就規定18歲至35歲的白人男子有兵役義務,最終,通過征兵法征召的兵員達到30萬人,占南軍(“同盟軍”)總數的三分之一。

對于總共隻有550萬白人人口的南方來說,青壯年幾近掃地為兵了——南方還有400萬黑人人口,但他們不但不能當兵,還是南方民兵防範的對象。而南方工業的落後更加劇了兵力上的劣勢,戰前的南方工業基礎異常薄弱,缺少軋鋼廠和鼓風爐,更沒有一家軍火工廠。雖然戰争開始後新建的裡士滿兵工廠能夠年産步槍6萬支,南方在整個戰争時期還是為軍械和彈藥不足所困擾。反而是屢吃敗仗丢盔卸甲的北軍(聯邦軍)從無槍械匮乏之虞:戰争期間,僅北方的國營兵工廠就生産了170萬支步槍。在生産能力的比拼中,北方占盡了優勢。

同樣,依托背後強大的經濟能力,南北戰争時期的北軍士兵已經呈現出下個世紀廣為世人熟知的大手大腳的“少爺兵”形象,獨立戰争時期大陸軍士兵赤身裸體挨餓受凍的情況早就不複存在了。北軍士兵每天每人可以得到12盎司豬肉或火腿,或20盎司新鮮牛肉或腌牛肉;18盎司面包或面粉,或12盎司硬面包或20盎司麥片,還有足量的糖、咖啡、鹽配給。為了保證鮮肉的供應,牛群經常尾随部隊行動。軍隊的供應不僅充裕,甚至出現了浪費現象,歐文·麥克道爾少将曾經自嘲“我們浪費的物資和裝備,就足以供應足我們軍隊半數的法國軍隊”。

而南方卻為棉花一枝獨秀的農業生産模式付出了代價,早在1862年春,南方的面粉和肉類就開始出現短缺。當局不得不強征每個農戶産品的十分之一,結果引起強烈抗議。到了1863年的春天,南軍的給養出現危機,當阿基亞河碼頭停泊的成排運輸船隻正在卸下供13萬北軍士兵和6萬匹騾馬所需貨物的時候,與之隔河相望的南軍由于缺糧,“軍馬都已瘦骨嶙峋。軍隊由于口糧配給不足,缺乏營養,開始出現了壞血病。運來的食用牛太瘦了”,隻能“留待春天喂肥再殺,暫時隻配給鹹肉”。一位田納西人記載道:“在1863年春,我在同盟軍的一個騎兵旅度過兩天時光,他們的食物是單一的面粉和牛肉,再沒有其他什麼東西。”

屋漏偏逢連夜雨,此時南方曾經寄予莫大希望的歐洲列強幹預的可能也正在變小。1862年9月,英國外交大臣在給首相帕麥斯頓的信裡還鼓吹“應該承認南方諸州為一個獨立的國家”。法皇拿破侖三世也曾建議列強聯合幹涉美國内戰。但是這個危險的計劃很快就無疾而終,原因在于林肯總統宣布解放黑奴之後,歐洲輿論一面倒地同情北方。

在法國,“所有知識界、科學家及社會上流人物”都反感南方,拿破侖三世“不能冒犯這個普遍的感情”;而英國民衆掀起了洶湧澎湃的抗議幹涉美國内戰集會浪潮,五十萬婦女在聲讨美國奴隸制宣言上簽名;謝菲爾德的工人甚至說“不,我們應該在英國有一場内戰”!唐甯街十号不敢忤逆如此強烈的民意,1863年4月,英國政府下令扣住了英國船廠為南方建造的戰艦,同時終止了對南方的貸款。

李将軍的決斷

對于此時的裡士滿(“美利堅聯盟國”首都)當局而言,前景固然有些黯淡,但還未到窮途末路之時,他們賴以做困獸之鬥的底氣,來自手中那支連戰連勝的軍隊。由于常年處于黑人奴隸暴動的威脅之下,南方民風尚武,幾乎所有的白人成年男子都擅長射擊,也是優秀的騎手,由這些人組成的軍隊戰鬥力當然很強。相比之下,北方臨時募集的志願兵隻算得上是烏合之衆。兩方較量的結果也是不問可知的,一位北方士兵在日記中寫道:“糟糕的指揮官和敵軍強大的反擊讓我感到窒息,目睹戰友們放下武器成為戰俘的情景,讓我對這場戰争失去了獲勝信心”。而一位南方士兵卻這樣記錄道:“在戰鬥中,該死的‘揚基佬’不是倒在我們南方神聖的土地上,就是主動放下武器,乞求獲得我們的寬恕”。

1863年5月,“同盟軍”的高級将領舉行了幾次會議,讨論下一步的進攻方向——隻要南軍在戰場上打一個決定性的勝仗,局勢就會出現變化,将重新引發歐洲列強幹預的興趣:歐洲各國首都的外交官已明确表示,“同盟軍”對北方的勝利将證實其軍事生存能力,這是獲得歐洲承認的一個必要條件。

在會議上,有人提出一個利用鐵路來取得内線戰略機動的設想,将在東部戰場的主力部隊迅速用火車調往西線,解救已被北軍格蘭特将軍圍困多時的維克斯堡要塞。從當時的形勢看,位于密西西比河上的維克斯堡攸關整個戰局,“維克斯堡是把鑰匙”,南方的生存依靠雷德河、阿肯色河、懷特河作為供應線,把牲口、糧食、玉米、棉花和部隊運到浩渺的密西西比河以及鐵路交彙的城市。就像林肯所說,“如果把維克斯堡拿下來,那麼整個國家就是我們的了”。但是,這個解圍維克斯堡的建議随即被南軍裡的第一名将,“北弗吉尼亞軍團”指揮官羅伯特•李将軍否決了。

說起羅伯特•李,盡管他身居“美利堅聯盟國”的核心層,實際上卻不是什麼“頑固的分裂主義分子”。在南方各州脫離聯邦論甚嚣塵上的時候,李在給兒子卡斯蒂斯的信裡說“我想象不出,對這個國家來說,還有什麼比聯邦的瓦解更大的災難了”。

當他的故鄉弗吉尼亞州真的脫離聯邦的時候,黯然神傷的李一面感歎“我是個笨人,看不出脫離聯邦有什麼好處”,一面辭去了聯邦軍職,穿上了“同盟軍”的灰軍裝,出任弗吉尼亞州陸海軍總司令,“我要把自己的一切貢獻給生我養我的弗吉尼亞州,僅僅為了它的利益,我就将再次舉起我的劍”!

對弗吉尼亞人羅伯特·李而言,這場戰争隻是一場保衛故鄉的戰鬥。所以他缺乏從南方全局出發的整體戰略眼光。在他看來,鐵路太糟糕,無法把大軍西運,何況即将到來的夏天無論如何也會迫使圍困維克斯堡的北軍因水土不服而撤退。最重要的戰場是東線!北弗吉尼亞軍團不但不應削弱,反而應該加強,以便再次向北方發動進攻,這樣補給匮乏的南軍能夠從富饒的賓夕法尼亞農村得到大量亟須的軍需品,以減輕弗吉尼亞的後勤壓力;甚至占領華盛頓!羅伯特·李以其戰無不勝的崇高威信力排衆議,裡士滿當局批準了他的進攻計劃。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