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到城市

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到城市

時間:2024-10-21 09:15:07

“新中國從這裡走來”,西柏坡時期是中國革命最獨特、最輝煌的曆史時期,中國共産黨實現了實力由弱小變強大、戰略由被動轉為主動、地位由從屬變為主導三個重要轉變。

《小康》記者張玉榮

“新中國從這裡走來”,這是作家閻濤在其創作西柏坡紀實文學《東行漫記》時概括出的一句名言,是賦予革命聖地西柏坡的榮耀。

西柏坡,是河北石家莊平山縣中部的一個小山村。據史書記載,它原名“柏蔔”,始建于唐代,因村後坡嶺上翠柏蒼郁而得名。1935年該村一位教書先生将“蔔”改為“坡”,又因與“東柏蔔”村相對而居,遂改名為“西柏坡村”。

這樣的一個本不起眼的地方,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黨中央和毛主席在此指揮了震驚中外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召開了具有偉大曆史意義的七屆二中全會和全國土地會議,解放全中國,故有“新中國從這裡走來”、“中國命運定于此村”的美譽。

黨的工作重心轉移

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共中央在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召開了七屆二中全會。出席會議的中央委員有: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任弼時、林伯渠、董必武、康生、張聞天、彭德懷等,共34人。出席會議的候補中央委員有共19人。列席會議的有關人員共12人。共計65人。全會由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任弼時組成主席團、輪流主持會議。

毛澤東主持了開幕會議,并于3月5日代表中央政治局作了《在中國共産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報告》。會議決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确定了促進革命迅速取得全國勝利的各項方針;決定将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到城市;決定了黨在全國勝利後的一系列基本政策;強調要加強黨的思想建設,防止資産階級思想的腐蝕。

全會着重讨論了黨的工作重心的戰略轉移,即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的問題。根據毛澤東的報告,全會認為,從1927年大革命失敗到如今,由于敵強我弱,黨的工作重心一直在鄉村。黨着重在鄉村聚集力量,在鄉村開展武裝鬥争,發動農民實行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據地,為奪取城市作好準備。曆史已經證明這個方針是完全必要和完全正确的,并且是完全成功的。經過遼沈、平津和淮海三大戰役後,敵我力量發生了根本變化。黨的工作重心應該由鄉村轉向城市,實行由城市領導鄉村的工作方式。然而這不等于可以丢掉鄉村,僅顧城市,而應當城鄉兼顧,使城市工作和農村工作、工人和農民、工業和農業緊密地結合起來。但是,黨的工作重心必須放在城市。

時隔37年後,2015年12月20日,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此次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是繼1978年後首次召開最高規格的城市會議,在“建設”與“管理”兩端着力,轉變城市發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體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解決城市病等突出問題。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石楠認為,這意味着中國已經從“農村社會”邁入“城市社會”,勢必帶來城市管理模式、經濟和社會結構以及文化形态的根本變化,城市發展理念、規劃和管理體制亟須改革完善。

“中國城市工作會議的密度特别低。30多年前是改革開放的開始,也是中國城市建設的一個新的開端。30多年後的今天,中國城市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副會長牛鳳瑞談到,中國城市發展已經到了一個新的“拐點”。在這個時點,召開中國城市工作會議,是中國城市建設進入一個新階段的标志。

西柏坡會議在中國共産黨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進京趕考”

1948年5月,毛澤東與黨中央經過在陝北一年的艱苦轉戰後來到西柏坡,與先期到達這裡的劉少奇、朱德會合,把西柏坡作為解放戰争的指揮中心。從此,毛澤東住在西柏坡村一戶普通的農家小院裡,開始了他在西柏坡的歲月。

在毛澤東居住的農家小院裡,有老鄉留下的雞窩和豬圈,毛澤東舊居是前後兩個小院。前院有一個磨盤,揪樹下磨盤旁即是毛澤東夏天納涼的地方,也是和戰友們工作的場所。後院四間北房是毛澤東的寝室和辦公室,裡面的沙發、茶幾、辦公桌、台曆、書架、木床等,陳設古樸且親切。

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五位書記,率中共中央機關就要離開中國共産黨最後一個農村指揮所--西柏坡,離開被稱為工校的中共中央所在地。臨行前,毛澤東風趣地說:“今天是進京趕考的日子,不睡覺也高興啊。今天是進京‘趕考’嘛,進京趕考去,精神不好怎麼行呀!”周恩來會意地笑道:“我們應當都能考及格,不要退回來。”毛澤東凝視車隊将要開往的方向,堅定地說:“退回來就失敗了,我們決不當李自成。我們一定要考個好成績。”

毛澤東十分重視李自成失敗的教訓。早在1944年毛澤東就把郭沫若寫的《甲申三百年祭》列為整風學習文件,要全黨引以為戒。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叙述的是明末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攻入北京後,部分首領腐化、内部發生宗派鬥争,以緻徹底失敗的過程。

“西柏坡精神”

在西柏坡召開的中國共産黨七屆二中全會上,西柏坡精神也被提了出來。西柏坡精神,是領袖集團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一種代表曆史性轉折的革命精神,是中國無産階級革命精神發展的新階段,是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的延續和發展。

中共平山縣委宣傳部閻保印、宋樂恒撰文提出,西柏坡精神的本質特征是兩個“敢于”、兩個“務必”。文章中談到“西柏坡精神是在戰略決戰的殊死搏鬥中産生的,是奪取全國勝利的前夜産生的,是黨中央在最後一個農村指揮所的特定條件下産生的,因此,西柏坡精神有大決戰硝煙的洗禮,有迎接勝利喜悅的撞擊,有摧毀舊政權、建設新政權的各種困難的挑戰,有長期從事農村工作得心應手、爐火純青經驗的升華。”

兩個“敢于”是敢于鬥争,敢于勝利的革命精神;兩個“善于”是善于破壞舊世界,善于建設新世界的科學精神;兩個“堅持”是堅持依靠群衆,堅持團結統一的民主精神;兩個“務必”是:務必保持謙虛謹慎的作風,務必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這些革命精神的精髓是實事求是,是實事求是在不同方面的表現。

西柏坡時期是中國革命最獨特、最輝煌的曆史時期,中國共産黨實現了實力由弱小變強大、戰略由被動轉為主動、地位由從屬變為主導三個重要轉變。

正如毛澤東所說,西柏坡時期“中國共産黨已經不是小孩子,也不是十幾歲的年輕小夥子,而是一個大人了”。西柏坡精神是中國共産黨真正走向成熟的标志。這種特定的曆史條件,促使井岡山、長征、延安時期黨所具有的信念、勇敢、反省、圖存的共性,逐一升華為自信、果敢、自省、圖強的特性,彰顯出中國革命的“制勝基因”,構成了具有重要當代價值的西柏坡精神。

60多年來,西柏坡精神培育、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産黨人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不畏艱險、不懈奮鬥。西柏坡精神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精神和中國共産黨精神寶庫中的瑰寶。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幾代領導人都在不同場合強調堅持和弘揚西柏坡精神。

2002年12月5日,胡錦濤在就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後僅20天後,就冒雪來到河北省西柏坡進行調研,重溫西柏坡精神,重申毛澤東當年提出的“兩個務必”。關于毛澤東曾說過的“進京趕考”,胡錦濤特意提到此事,并說“這是一句意味深長的話”。其後,他也說了一句讓今人看來同樣意味深長的話:今天,是這場考試的繼續!此舉,曾被媒體解讀為極具符号性的行動。

2013年7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30多年前工作過的河北正定縣。習近平在西柏坡說:“毛澤東同志當年提出的‘兩個務必’,包含着對我國幾千年曆史治亂規律的深刻借鑒,包含着對我們黨艱苦卓絕奮鬥曆程的深刻總結,包含着對勝利了的政黨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對即将誕生的人民政權實現長治久安的深刻憂思,思想意義和曆史意義十分深遠。”

西柏坡毛澤東同志故居舊址“大西柏坡”建設

西柏坡,這樣的一個小山村,前臨碧波蕩漾、水光潋滟的西柏坡湖,背靠翠柏滿坡、松濤陣陣的西柏坡嶺。湖光山色,樹影婆娑,舊址完整,風光秀麗而獨具魅力。和井岡山、延安一樣,西柏坡現在是國内著名革命紀念地和中宣部命名的中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之一。

西柏坡距石家莊90多公裡,距北京有350華裡。“很多外地的朋友以前過來參觀很不方便,但現在就很方便了,西柏坡高速的全線通車實現了石家莊市區至西柏坡全程高速。”石家莊當地的一個媒體人劉先生對《小康》記者說,“從市區一路高速到西柏坡不用1個小時。而且路上風景美,綠化做得好,山坡上郁郁蔥蔥,地裡面果實累累。”

據了解,2012年6月,西柏坡高速就已實現全線通車。僅僅當年上半年遊客人數達240多萬人次,比2011年同期增加了10%。此後,革命聖地西柏坡每年都會迎來客流高峰,今年的清明小長假第二天,單日接待遊客數量突破3萬人次。

石家莊西柏坡紀念館研究部主任康彥新介紹,今年清明假期遊客數量增長平穩,較平日遊客數量增長了近2倍。而且除了京津冀的遊客,今年來自周邊省份的遊客數量明顯增多。此外,西柏坡景區特别布展,推出廉政教育館。着重展示中國共産黨從成立到現在,在黨風廉政建設上的舉措和貢獻,為教育黨員幹部廉潔自律提供榜樣。

據統計,2015年平山縣旅遊接待人數1100萬人次,旅遊收入76億元,并成功申報了“全國全域旅遊示範區”。

近年來,河北省和石家莊市提出了建設“大西柏坡”的宏偉目标,在以西柏坡村為核心的812平方公裡土地上通過實施紅色引領、交通優化、環境提升、産業升級、城鄉融合五大戰略,打造“聖地西柏坡、魅力西柏坡、富裕西柏坡”,把大西柏坡建設成全國一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級幹部教育培訓基地;國家5A級旅遊景區,河北旅遊經濟新的增長極,年接待遊客超過千萬,旅遊總收入達到百億元,成為全國城鄉統籌與富民發展的典範區,進一步發揮西柏坡的窗口作用及其對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拉動作用。

毛澤東與周恩來在西柏坡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