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老齡社會不要“帕”

老齡社會不要“帕”

時間:2024-10-21 01:25:30

圖/李勇傑,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主任、北京功能神經外科研究所所長、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市政協常委、中央文明辦2015年“(敬業奉獻類)中國好人”2016年6月4号(北京時間)拳王阿裡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一家醫院去世,享年74歲。時隔二十年,人們仍清晰地記得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他顫顫巍巍地點燃奧運火炬的那一幕。事實上,阿裡生命的最後三十年時間裡,一直在與一個叫“帕金森”的“對手”對抗,但對手沒有給這位世界拳王絲毫還手的空間,它令阿裡在生活中出現震顫、無法控制自身肢體等症狀,最終奪走了阿裡的生命。

随着人口老齡化現象的加劇,越來越多的人成了阿裡的“帕”友,帕金森病患者日益增多。在正常人群中,每一千個人裡有一個帕金森病患者,但在55歲以上的人群中,每一百個人中就有一個帕金森患者,發病率整整增加了十倍。除衰老之外,遺傳、環境等因素都是該病的誘因。

宣武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主任、北京功能神經外科研究所所長李勇傑提示,生活中如果出現以下三大主症,即震顫、僵直、遲緩的情形,需去醫院及時确診是否患有帕金森。

大腦黑質退化誘發帕金森

帕金森病是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1817年,英國醫生詹姆斯·帕金森發現一些老年人經常有手足震顫、身體發僵、行動遲緩等症狀,稱其為“震顫麻痹”。以後其他醫生就用“帕金森病”來定義這一類神經系統疾病。

但實際上帕金森病人早期的症狀可能伴随着嗅覺減退、多汗、肢體麻木、走路時不擺臂、搓衣服時手笨、面部表情減少等情形,這很難讓普通人把這些症狀和帕金森病聯系起來,如果出現上述情形,更需引起注意。

人類大腦左右半球各有一塊約為黃豆粒大小的深色核團,所以給它取名叫黑質。黑質的細胞裡儲存着一種叫做多巴胺的物質,可以用來調節人們的活動,讓我們的手能做精細的動作,跑起來能夠更快一些,走路的時候更協調一些。

有了它的調節,我們的肌肉不會很僵硬,我們的手不抖動。如果黑質退化了,意味着生成多巴胺的細胞會出現衰老和凋亡,分泌的多巴胺随之相應減少。由于大腦中的黑質和人體其他器官一樣,具有一定程度的代償能力,因此當黑質受損凋亡程度達到50%以上的時候,臨床表現未必能診斷出患者患有帕金森,一旦黑質受損程度達到70%—80%以上,則明顯表現出帕金森病的症狀。

患者在被确診為患有帕金森後,感情上往往難以接受,從而導緻抵觸心理和拒絕面對的心态,從而影響工作及生活質量。

有些患者懷有僥幸心理,不願配合醫生的治療方案。有些患者持有焦慮心理,四處求醫導緻心力交瘁,嚴重時甚至引發抑郁、自殺等極端情況。對于上述兩種情況,患者的家人需要多給予患者理解、關懷和陪伴,醫務工作者需要從專業角度給予及時指導,幫助患者度過心理層面的難關,在藥物和手術治療方案下,最大限度恢複機體功能。

三步治療帕金森

李勇傑所長表示,帕金森病的治療分為三步,明确診斷是第一步,藥物治療是第二步,藥物治療之後的手術治療是第三步。腦起搏器是新興的治療方式,也代表着人類科學技術發展的最高水平。

腦起搏器的英文叫DeepBrainStimulation(DBS),腦起搏器治療又稱為腦深部電刺激療法,就像重啟計算機一樣,這個療法的重點在于讓大腦功能重新啟動。

人體大腦的黑質的附近有一對重要的核團,叫丘腦底核,位于眼睛後方。如果把人的大腦比做一個西瓜的話,那兩個丘腦底核就是西瓜最核心、最深部位的兩個西瓜子。

當黑質難以進行正常的工作,細胞大量凋亡,産生的多巴胺不好好指揮大腦的運轉,從而導緻身體活動受影響時,可以考慮通過手術方案實施腦起搏器治療。

“治療的過程是從頭頂鑽一個小洞,通過這個小洞放入一個約為火柴棍粗細一半的電極(直徑1毫米),插在丘腦底核裡面。電極插進去以後有一個導線,這個導線從皮下鑽過來,連接起搏器。這個機器也就是起搏器,埋置到胸前皮膚下,它産生電脈沖,電脈沖通過導線傳導至電極,電極放電刺激這兩個核團。通過電脈沖刺激,抑制丘腦底核的過度活躍,手就不抖了,身體也不會那麼僵硬了。”

這個埋在胸部皮下的小盒子裡面大部分是電池,小部分是脈沖發生器,用來産生脈沖波,電池提供能量維持系統的運轉。

李勇傑所長表示,帕金森病是腦功能性疾病,它不像癌症,通過CT或磁共振能檢查出具體病變的部位。它更像中了毒的計算機,機器外表、機器内部都好好的,但是就不好好工作,因為有病毒了。要讓它正常工作,就要去殺毒,就得重新啟動機器,腦起搏器刺激核團就類似這個道理。當大腦中的黑質在自然狀态已經不能正常運轉的時候,用一個外界幹擾的力量去刺激它,讓腦功能回複到正常狀态。

由于帕金森病及老年癡呆、腦萎縮等疾病都是腦老化的表現,屬于人類生老病死的自然的規律。因此對于個體來講,寄希望于通過醫療手段治愈帕金森疾病并不客觀,但科學家一直在為此努力。

手術宜早不宜晚

李勇傑所長表示,當患者發現自身的帕金森病已經影響到了生活和工作的質量與狀态時,需要考慮做手術。如果覺得影響不大或者沒有影響,則可以延緩手術時間。

“帕金森患者什麼時候做腦起搏器手術,應該以改善生活質量和工作能力為标準。如果得了這個病,不吃藥,有症狀但對工作和家庭沒影響,那不用急着吃藥。如果有影響了,吃點藥能控制一些症狀,也沒必要那麼着急手術。但是吃藥也沒有達到滿意的效果,自我感覺對工作和生活影響很大,那也别猶豫,早點做手術更好。”

歐洲和美國的研究機構此前曾有關于帕金森病人的大宗病例報道。通過科學實驗對兩組帕金森病人進行随機分組,單号病人接受手術治療,雙号病人進行藥物治療。

兩組實驗的對比結果顯示,做手術的這組患者比不做手術患者的症狀改善效果更好,病情的發展似乎停止了。實驗後第二年、第五年、第八年的檢查結果顯示與最初結果一緻。

除了手術因素之外,患者自身因素、社會因素、家庭因素、經濟因素等也是需要重視的方面。

李勇傑所長提示,選擇腦起搏器治療手術的患者,需要在手術前三—五天進行全面體檢,由醫生進行全面專業的評估是否适合做手術。如果患者正在服用阿司匹林,需在術前至少半個月前停服藥物。如果患者曾經做過心髒支架手術,正在服用抗凝藥,做這個手術也需提前半個月甚至一個月以前停藥,避免術中出血。

“手術和藥物的協同治療同樣重要。有的患者做了手術之後就把藥物停掉了,事實上做了手術再配合藥物治療效果更好。”李勇傑所長表示。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