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點“塑”成金的楊桂生

點“塑”成金的楊桂生

時間:2024-10-21 07:41:58

年僅27歲就成為中國首位工程塑料博士的楊桂生,現在頭銜衆多,但這些并不是他所重視的,他所看重的是自己能否真正幫助到需要幫助的人,能否在國家需要的時候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2月23日,初春的陽光暖融融地照在上海黃浦江畔,在徐家彙建國酒店的小上海廳,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傑事傑新材料集團董事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楊桂生接受《小康》記者專訪。初次相見,楊桂生留給人的印象是一種祥和,溫文爾雅的學者模樣。在儒雅的外表下,明亮的雙眸在他厚厚的鏡片後面時而發出犀利的光芒,眼神似乎在告訴外人,商海浮沉起伏已25年,他早已深谙市場需求,洞察市場變化。

對楊桂生的定位,用“學者型企業家”,似乎更準确些。從農村子弟到中國第一個工程塑料博士,他是中國最成功的工程塑料專家。如今,他創辦的傑事傑新材料集團已成為我國工程塑料領軍企業。期間,他獲得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中國青年科技獎”、“中國科協傑出青年獎”、“紫荊花杯傑出企業家獎”、“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等榮譽。

從普通的學者型企業家到馬爾代夫駐上海名譽理事、上海市安徽商會名譽會長,中國産學研合作促進會副會長、中國火炬創業導師,國家新材料産業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全國人大代表,他已成為中馬兩國、皖滬兩地交流溝通的紐帶橋梁。

“我三分之一的時間用來研究處理公司事務,三分之一的時間做科研,三分之一的時間做社會工作。”這就是如今已經54歲的楊桂生閃耀光芒的“三重門”。

科學家如何成領軍企業家?

說起塑料,我們再熟悉不過的是生活中的塑料袋、塑料杯、塑料盆等常見塑料,但強度可媲美鋼鐵的特種工程塑料你一定聽聞的很少。它既輕便又耐腐蝕,而材質上可以跟鋼鐵比較甚至比其更結實耐用。這種材料,現在已在電子電器、汽車、軍工等重要領域被廣泛應用,實現了關鍵部件材料的國有化替代。而這正是楊桂生三十年緻力于科研的成果。

不僅如此,就在有些同行企業還在跟風複制傑事傑的材料和發展模式的同時,楊桂生卻早已做出應對。一方面,他預測到工程塑料行業格局将發生深刻的變化,另辟蹊徑,确立了“材料解決方案專家”的企業定位,為客戶提供定制化産品開發和獨一無二的産品,從而鎖定了傑事傑在工程塑料産業技術領域的王者地位;另一方面,随着全球複合材料行業的重心正在轉向亞洲,複合材料市場高速增長将會是材料界發生變革的新的推動力,而楊桂生早在數年前,就已經在此領域率先布局,現已成為熱塑性複合材料領域研發的風向标。

出生于安徽潛山的楊桂生,1984年畢業于合肥工業大學化工系高分子專業,1990年獲理學博士學位,年僅27歲就成為中國首位工程塑料博士。他是中國第一批工程塑料博士;1992年,以2000元起家,短短數年,就締造了聞名大上海的“傑事傑”公司,并成為國内新材料産業的領軍人物之一。

楊桂生深耕的工程塑料領域,在三十年前的中國幾乎是一片未開墾的處女地,因為核心技術集中在歐美國家。為了能開拓國内工程塑料研發,1990年博士畢業後,楊桂生就留在了中國科學院,并擔任了工程塑料課題組的組長。1992年鄧小平的南巡講話推動了中國改革開放,楊桂生看到很多知識分子利用自己的知識和技術紛紛下海創業,他内心的創業激情也由此被點燃。

幾年研究下來,核心技術難題迎刃而解,楊桂生決定把自己的技術轉化成産品推向市場。于是他找到中科院的領導,提出組建工程塑料經濟實體的生産公司,把工程塑料研究課題最終轉化為市場所需的産品。這個大膽的想法很快得到中科院領導的支持,項目籌備報批也十分順利。但建廠所需要的不僅僅是科研技術,資金、人才、廠房、設備等一系列問題擺在了他的面前。

“創業之初備感艱難,但我從未想過放棄”。楊桂生告訴《小康》記者,就在他焦急萬分一籌莫展之際,上海市闵行區有關部門看中了工程塑料的市場價值,也被楊桂生身上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所感染,由區工業局親自出面協調為他提供了諸多幫助和便利條件。

1993年春節到來之前,楊桂生的公司成立了。這時,他鎖定的第一個客戶是國内工程塑料配件需求比較大的上海大衆。楊桂生說,為了拉業務,他帶着研發好的汽車配件,找到了上海大衆桑塔納轎車的市場部經理,向其推薦了新研發的産品。對方聽完楊桂生的介紹,提出要檢驗産品耐溫性和抗撞擊的能力,而這個過程需要專業測試,時間起碼要進行兩年。

聽到這樣的回複,楊桂生的心涼了一半。“這跟我們原來準備生産、銷售計劃有些出入,如果按照對方的要求去執行,那我們自己工廠生産的節奏也将全部打亂。”就在楊桂生不知所措的時候,春蘭空調零配件廠采購經理找到楊桂生,希望能用工程塑料解決空調貫流風葉噪音大、成本高的問題。對方承諾,如果楊桂生的公司能解決以上兩個問題,接下來将有更多合作。

“研發難度非常大。因為這個産品從來沒有在市場上見過,材料指定要用GE公司的材料,研發工作完全沒有基礎經驗可借鑒。”但楊桂生還是把訂單接了下來,他帶着團隊沒日沒夜地工作,累得兩次胃出血被緊急送往醫院。功夫不負有心人,技術難點最終得到解決。

“春蘭空調的技術問題解決了,創業團隊士氣大振。兩年後,為上海大衆開發的汽車配件也經過了測試。”雙喜臨門帶來的效益,讓楊桂生的公司規模在短短三年時間趕超國内其他同類材料公司,并因為掌握着國内工程塑料領域最為領先的技術,楊桂生的公司業務訂單越接越大……但成功的路上總是風雨兼程,随着企業越做越紅火,産品被仿冒、人才被挖角等問題也開始出現,考驗着楊桂生和他的企業的成長。

1995年5月,因為公司管理層人員變動和專利保護不足等原因,公司一夜之間幾乎陷入絕境——兩場官司從1995年打到2001年,持續了6年,雖然官司赢了,卻輸掉了時間成本。

因為這段經曆,楊桂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讓科技成果實現産業化,要學會對研發成果建立保護機制。後來,楊桂生的公司成立了知識産權部門,每一項技術都申請了專利,每年申請和獲得的發明專利都在百多項,被上海市政府評為科技企業自主創新第一名;2013年,合肥傑事傑獲得第十五屆中國專利金獎,這一獎項代表了中國自主創新的最高水平。截止到2016年底,傑事傑共成功注冊了2026項新材料相關專利,其中包括1902項發明專利和124項實用新型專利,發明專利占總專利數的90%,發明專利總數占了國内相關新材料行業同行的60%以上。

2004年,傑事傑與諾貝爾得主黑格教授合資創辦美國Cbrite公司。2006年被國家人事部批準成立博士後工作站。同年,合肥傑事傑成立,總投資4.3億元;2008年遼甯傑事傑成立,總投資4.64億元;2009年,安徽滁州傑事傑成立,總投資1.67億元。2010年,傑事傑被評為國家創新試點企業……

是金子,總會閃光。楊桂生說,“傑事傑集團業務覆蓋了軍工、汽車、建築、電工、電器、IT、水利、石化、鐵路運輸新能源等多個領域,與衆多國内外知名客戶如華為、中集、大衆、通用、博世、TCL國際電工、三菱電機、日立等保持密切合作,集團已成為行業内最主要的工程塑料、複合材料供應商之一。”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傑事傑新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桂生。創業導師如何成真諸葛?

楊桂生還有一個身份就是創業導師。他是中國科技部首批火炬創業導師、上海科技創業導師,也是“‘千名徽商輔導萬家在皖企業’五年行動”導師團團長。從創業至今,他見證、參與、思考,自己創業,幫人創業,教人創業。如今站在中國“雙創”的浪潮之巅,楊桂生把精力集中于培養後起之秀。

2016年10月18日,楊桂生和徽商傳媒共同發布了“千名徽商導師輔導萬家企業”五年行動計劃綱要。“每個人的一生都有一個能改變你人生命運的導師,我的人生導師是直接改變我命運的人。”楊桂生口中的人是他的中學校長楊豔林。據楊桂生回憶,如果不是楊校長當年堅持說服家人供其報考重點大學繼續教育,楊桂生極有可能像當時大多數村裡的年輕人一樣,放棄學業,子承父業在安徽縣城當會計養家糊口。

最終,成為創業導師,為創業企業提供幫助成了楊桂生願景實現的途徑。現在,在安徽省政府和徽商的共同推動下,徽商組成的創業導師團為越來越多的創業企業和個人提供創業指導和幫助,楊桂生本人也在過去幾年時間先後為60家企業開出“發展良方”,其中安徽本土創業出身的安徽博約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便是受益企業之一。

博約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鄭中華告訴《小康》記者,從2012年開始至今,楊桂生一直擔任該企業的創業導師,由于企業發展的主營業務在輿情數據監控,創業初始,公司的定位主要聚焦安徽本土。直到2012年,作為創業導師的楊桂生建議鄭中華,在定位企業發展方向上應該放眼區域之外的輿情熱點城市,如上海、北京等地。

楊桂生幫助鄭中華的企業及時對接、網羅各類優質資源,讓創業項目快速、精準、有效地與資本對接。鄭中華談到,社會資源會轉化為訂單,支撐着企業開拓更多的跨區域業務。“2014年我們的銷售業績就翻了一番,實現了2000萬的銷售,走出安徽後公司業務發展越來越快。”鄭中華說。

傑事傑生産車間社會活動家如何關注民生福祉?

1月5日,楊桂生作為最高人民法院特約監督員出席了最高法院召開的一次年度工作座談會,他建議盡快制定“基本解決執行難”的指标體系,通過信息化建設解決過去人難找、财産難找的情況。同時,提出辦案應考慮各方面相關當事人的關系。有限責任公司是以出資為限,有些法院在案件中把股東追加為第三人。關于保護擔保人的合法權益,應把被執行人的财産執行完畢後再去執行擔保人的财産等。

人的精力和時間畢竟有限,如何在不同時間變換角色?楊桂生說,我把三分之一的時間用來做公司事務,三分之一的時間用來做科研,另外三分之一時間則用來做各種社會工作。

2013年,楊桂生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後,他克服日常工作的繁忙困難,全勤出席各類學習和視察活動,不停學習與思考,大量建言獻策,四年來共領銜提出議案2件、建議44件,全國人代會期間在代表團和小組會議上發言共20次,直擊事關民生福祉、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等領域的迫切問題。

全國兩會召開在即,當《小康》記者問楊桂生今年準備了什麼議案和建議時,他介紹說今年的提案關于《民法總則》(草案)的法律六個部分共提了18點建議,其中關于“自然人”部分是他重點關注的内容。

“《民法總則草案》現狀對死者精神遺存保護的範圍界定不明确,我提出擴展死者精神遺存保護範圍;針對現代人工生育技術沖擊了傳統的對父親、母親的界定等問題,我提出對生父、生母、繼父、繼母進行界定;目前關于‘胎兒利益保護’的規定僅僅限于遺産繼承、接受贈與,不能充分體現對胎兒利益的保護,故此我提出将其擴展至人身傷害賠償;針對因離家出走或監護人失職等原因造成的失聯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喪失被照顧保護的條件甚至産生犯罪行為而追究不能等情況,我提出為其設立臨時監護制度,以解決當前法治中所廣為诟病的對未成年人和殘疾人保護監管的真空問題……”等等,說的有理有據。

除此之外,楊桂生還被國家外交部推薦成為馬爾代夫駐上海名譽領事,上海市安徽商會名譽會長等。他坦然告訴記者,自己是一個農民的兒子,科學家、企業家、創業導師、社會活動家衆多的頭銜對他來說都不重要,能幫助别人成功能在國家需要的時候出一份力才是他所看重的。

傑事傑集團的研發人員正在做實驗。編輯/麥婉華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