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為何大家對閻肅評價那麼高

為何大家對閻肅評價那麼高

時間:2024-10-21 12:07:20

2016年2月18日上午,著名藝術家閻肅的遺體告别儀式在北京八寶山舉行。“就這樣,你輕輕地走了,那一顆赤子之心喲,從哨所到軍港,從雄鷹到藍天,讓大江南北家喻戶曉……”這是前來送别的親友們為這位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創作的詩作。

2016年2月12日淩晨三點,在突發腦梗住院近5個月之後,這位生命不息、創作不止的文藝戰士平靜地離開了塵世。噩耗傳出,上萬名網友自發為老人送行,滿屏都是“一身正氣”“德藝雙馨”“親切風趣”等充滿崇敬、贊歎的字眼。而閻老生前的領導、同事、親朋好友也紛紛發文緬懷,千言萬語,無不在為閻老的藝術人生“點贊”。

閻老收獲了哪些“贊”:一個兵,一條路,一顆心,一面旗

從藝65載,無論是創作實踐,還是為人做事,他都“一片丹心、一腔熱血、一身正氣,不愧為文藝工作者學習的楷模”。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普通群衆,都給予了高度評價。

“那風是‘鐵馬秋風’,花是‘戰地黃花’,雪是‘樓船夜雪’,月是‘邊關冷月’。就是兵味戰味!”在2014年文藝工作座談會上,閻老對于軍隊“風花雪月”的新解,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贊許。“我贊同閻肅同志的‘風花雪月’,如果我們的解放軍文藝工作者沒有軍味,沒有戰味,那幹嗎要穿這身軍裝呢?”

“真懂藝術,謙虛好學,無私奉獻。”與閻老合作過的老中青三代藝術家同行對他的真性情深有感觸,“跟閻肅合作是一種藝術享受,他的作品有内涵,文辭修養高,用一種深沉情感和人文情懷,追求藝術的質樸和完美,依靠真誠征服觀衆。”

“幽默風趣,沒有架子,和藹可親。”閻老去世兩小時内,喜愛他的粉絲們紛紛在微博上為這位平易近人的老藝術家送行。

“閻肅是名人,但看起來就是個樂呵呵的老頭,見誰都會主動打招呼,還微微鞠躬,清潔工、花匠、服務員都是他的熟人。”

“【閻肅·弦歌感人腸】鐵馬秋風、戰地黃花、樓船夜雪、邊關冷月,這是一個戰士的風花雪月。唱紅岩,唱藍天,你一生都在唱,你的心一直和人民相連。是一滴水,你要把自己融入大海;是一樹梅,你要讓自己開在懸崖。一個兵,一條路,一顆心,一面旗。”這段《感動中國》2015年度人物頒獎詞,凝練了老爺子的一生,也道出了衆人的心裡話。

閻老為何那麼“贊”:熟悉所有曲牌、詞牌,卻從沒穿過一件名牌

身穿一件樸素的薄外套,腳踩一雙黑布鞋,白發蒼蒼,笑臉盈盈,在深秋的晨曦中遠遠向我們招着手,這是人民網記者與閻老初次相遇時的場景。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半個月後,老爺子便病倒入院。

如今,老爺子走了,我們内心仍然哼唱着他的歌,腦海裡重溫着他的劇,内心懷念他“呵呵呵”的标志性爽朗笑聲。

作品好。從藝65年來,他“始終唱響主旋律”,但他的作品裡幾乎沒有“硬邦邦”的東西。“他始終依靠真誠去征服觀衆,”中國歌劇舞劇院著名作曲家溫中甲評價,“他在創作時不是簡單地把對祖國的愛、對人民的愛直接放在作品裡,或是做标語口号式的處理,而是用一種深沉情感和人文情懷,追求藝術的質樸和完美。”

作風好。在閻肅同志藝術成就研讨會上,著名歌唱家李谷一說,閻肅從不耍大牌,也不擺老藝術家架子。“他平易近人,和大家一起吃盒飯,一起在後台候場,沒有任何特殊化待遇和享受。”二炮政治部文工團副團長、著名詞作家屈塬回憶了閻肅日常生活中的諸多細節:面對豬肉白菜餡餃子時滿臉的陶醉感,吃火燒時用手小心接着掉下的芝麻粒,剩下的包子餃子打包下頓再吃,抽了半根煙掐滅下次接着抽……“他熟悉所有的曲牌、詞牌,卻沒見他穿過、用過一件名牌。脫下戎裝,一身布衣,就是一個诙諧風趣的老大爺。”

閻老的“贊”留下的思考:向他的“贊”看齊,續寫他未盡的藝術人生

有人說,閻老像一座高峰,令世人高山仰止;有人說,閻老似一面旗幟,引領後輩邁步前進;也有人說,閻老如一面明鏡,留與後人觀照内心。為何如此多的藝術同行,乃至普通網友都紛紛自發懷念閻老,為其“點贊”送行,值得我們深思。

放眼當下文藝界,浮躁之風盛行。一些文藝家尤其是個别青年文藝工作者,不潛心打磨作品質量,反而醉心于用各種手段謀得榮譽,被金錢“遮蔽”了雙眼。光想要成績,卻不願“接地氣”。這些都是閻老生前痛心疾首的問題。

文藝創作要俯下身子“接地氣”,說百姓聽得懂、喜歡聽的“大實話”。“我藝術的根和魂,隻有深深紮進軍營這片沃土,紮進老百姓的喜怒哀樂,才能寫出真情、唱出大愛。”閻老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為創作京劇《紅岩》,他曾親自到渣滓洞牢房裡“坐牢”7天;《我愛祖國的藍天》唱響軍營内外六十載,離不開他深入部隊、與士兵們同吃同住同工作的長期體驗。

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抄襲模仿、千篇一律,都是當下文藝創作存在的問題。反觀閻老65年的創作生涯,從紅歌軍歌到流行歌曲,他不斷出新出彩,精品力作層出不窮,幾乎在每個時代都留下了代表作。而閻老曾自曝竅門,一是“學習”,二是“認真”。

閻老的作品從不拘泥于一種風格,既有“春蠶到死絲不斷,留贈他人禦風寒”這樣蘊含深厚文化底蘊的唱段,也有“我爺爺小的時候常在這裡玩耍,高高的前門仿佛挨着我的家”類似大白話的句子,從陽春白雪到下裡巴人,從傳統詩詞到流行文化,看似信手拈來,皆是厚積薄發。用閻老自己的話說,這都得益于他一生“随遇而學”,從未間斷知識積累,“唐詩宋詞我都是一首一首地背。把這些背下來以後,再去創作的時候,就‘下筆如有神’,占大便宜了”。

“幹什麼活我都想把它幹好。好到什麼程度?好到離了我不成。”布置給閻老的工作,他一律認真對待,完成得又快又好,還能常常帶給人們驚喜。當年中央電視台辦晚會,請閻老寫歌,老爺子從川劇中捕捉靈感,寫出一首《霧裡看花》,将“打假歌”寫成了哼唱大街小巷的流行歌曲,令大家贊歎不已。

閻老走了,但他的精神不息。除了為他點“贊”,我們更應該向他的“贊”看齊,努力續寫他未盡的藝術人生。

《獨家對話——做客名人之家》

主編:黃維

書号:ISBN978-7-5115-5156-6

出版社:人民日報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2

定價:39.80元

内容簡介

王蒙、于藍、單霁翔、姜昆、李雪健……大咖雲集,星光熠熠,然而,他們有着怎樣的幕後故事?人民網記者做客名人之家,為我們攬勝探邃,大師之所以成為大師,究竟有怎樣的秘密?

馮骥才、馮小剛、嚴歌苓、劉蘭芳、小香玉……一大撥名人走進人民網訪談間,侃大事也聊小情,描願景也憶往昔,該有多平易?

方明、王剛、姚晨、曹可凡……中國“好聲音”“好面孔”為我們傾心讀經典,以時光為馬,以聲音為舟,如何感知經典的距離?

翻開書頁,精彩盡呈。

編輯/穆甯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