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人老心不老的秘訣

人老心不老的秘訣

時間:2024-10-20 11:27:59

年輕時努力耕作是為了謀生,如今耕作成為北川夫婦保持健康和豐富老年生活的秘訣

衰老是人生這場單程旅行中必須面對的課題。如今,随着出生率下降、人口壽命延長,很多國家逐步邁入老齡化社會。晚年生活該怎樣高質量地度過,已成社會關注的焦點。

生活在日本北海道的幾位老人,其晚年生活正在踐行“人老心不老”的信條,用行動重新定義着“老”這一概念。

取之農村,回報農村

現年73歲的松田武夫在北海道美瑛經營着一家民宿。

身材瘦小,頭發花白,戴着眼鏡也擋不住炯炯有神的雙眼,在采訪中,松田武夫用爽朗的笑聲分享着他的故事。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跑遍了日本和世界各地。在住了很多不同的民宿後,我想開一家自己理想中的民宿。”松田武夫是日本神戶人,年輕時在東京上智大學修讀英語專業。他曾在日本航空公司做地勤工作20多年,49歲時從公司辭職到美瑛開民宿,一開就是24年。

北海道美瑛的農村地區留不住年輕人。因此,松田武夫的民宿工作人員短缺,加上松田就隻有三個人在打理。“我一般值夜班,晚上才有空處理個人事務,如看看郵件之類的。早上6點半我才去睡覺,下午一點吃早飯,然後繼續開始工作。”松田武夫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他日常的工作異常忙碌:處理房間預訂、打掃整理房間、随時為客人提供後勤服務,偶爾還要處理客人深夜生病要送往醫院等突發狀況。

在松田武夫看來,年齡不是限制,年老不是停下腳步的原因。

作為異鄉人,他懂得用行動來回報美瑛大地對他的饋贈。除了是民宿主人,他還是美瑛村委會代表。“我是在用農村的風景做生意啊。”他感歎道,“這是農民生活的地方,要尊重當地,保護好他們生活的地方,這點我是不能忘記的。”

村委會工作很瑣碎,但他一直在堅持,2018年已是他當村委會代表的第十個年頭,“代表的工作很瑣碎,但通過這個工作我與當地農家關系也變好了。”

平時,他幫忙在民宿宣傳當地農家的食材,冬天他們幫助村民處理民宿四周的積雪。如今,村民家的電燈壞了、道路出問題了,也都來找他,在這樣的來往下,他與當地的村民形成了良好的關系。

根據美瑛當地的習俗,有人去世,會在寺廟舉行葬禮和告别會,要求參加者出席兩次。因為當地老齡化問題嚴重,兩年裡已有15位老人去世,松田武夫作為村委會代表已出席喪葬儀式30次。

“我今年已經73歲了,但我還有夢想。我想在退休後寫書,把在美瑛經營民宿這二十多年來所聽到的、所見到的故事,那些像電視劇一樣的故事,記錄下來。”松田武夫笑言。

勞動是保持健康的秘訣

見到今年83歲的北川浩毅和80歲的北川宣子時,他們正在附近的農地裡忙着翻地、澆水。

這對打扮普通、樸素的農民夫妻,齊心協力打理着一大片農地。在他們特制的溫室大棚裡,番茄、西瓜、絲瓜、芥菜等農作物正在吮吸着陽光,壯健生長。

勞作過後,脫去工作服,北川宣子開着自己專屬的紅色小汽車返回三公裡之外的住所,北川浩毅開車跟随其後。

那是一間豪華的日式别墅,有着耗資2000萬日元打造的日本典型的和式庭院,毗鄰兒子的西式别墅。

“我和我丈夫都在農民家庭長大,我從小就特别喜歡種地。”北川宣子告訴《瞭望東方周刊》。因為對農業的熱愛,她從中富良野嫁到上富良野的農家來。

幾十年來對農業的熱愛和努力付出,讓北川夫婦獲得了财富回報。“我們是靠農業發家的。年輕時非常努力地工作,那時種大米,連續五年獲得最佳獎。”北川浩毅對《瞭望東方周刊》說,“秘訣就是努力和喜歡。如果不喜歡農業是沒辦法做好的。”

北川浩毅以前種小麥時也得過全北海道的先進農民獎,而當時小麥産地主要在北海道,獲得北海道的優秀,相當于獲得全日本的優秀。

年輕時努力耕作是為了謀生,如今耕作成為北川夫婦保持健康和豐富老年生活的秘訣。

“現在已經不種小麥了。現在種地不是為了賺錢,而是興趣,種一些蔬菜,保持勞作,預防老年癡呆症。”北川浩毅說。

如今他們種植的蔬菜收成後,除了自足,剩下的送到特定的地方直接販賣。因為品質優良、口味好,蔬菜供不應求。

每天早上七點到下午五點日落,勞作完畢回家,這是北川夫婦度過夏天的方式。“我們夏天會努力工作,為了冬天去東南亞和其他暖和的地方旅遊。”北川宣子說。種地、旅行、泡溫泉是北川夫婦的愛好。

“農民隻要健康,就會一直勞作。如果不勞作,也不知道該做什麼。随心地種種地,對健康也好,也感到快樂。”北川宣子說。

貝澤雪子正在織布(劉錦屏/攝)

藝術賦予生命青春

貝澤雪子的工作坊藏在北海道小樽市的一條小路裡邊。從外面看,這座低矮的綠色小房子沒有什麼特别之處,但一推開門,便會被滿屋子五顔六色的樹枝條所吸引。

貝澤雪子坐在地毯中間,身上綁着腰帶,織布工具上綁着一排整齊的絲線,旁邊是一堆濕漉漉、剛泡過水的樹皮。她正在用落葉榆的樹皮編織衣服,這種樹皮衣被阿伊努人(日本北方的一個原住民族群)稱為“阿杜司”。

做樹皮織物的工匠在當地極少,包括她隻有三個人會做。從制線、編織到刺繡,樹皮衣全部是手工制作。

貝澤雪子告訴《瞭望東方周刊》,以前漁民出海穿普通布料的衣服,如果進水了要慢慢晾幹,樹皮衣比較通風,能迅速變幹。使用上的便利,使得它一直傳承下來,成為一門具有代表性的工藝。

貝澤雪子在小學三年級學習普通紡織技術,30多年前開始專注于做樹皮織物。制作樹皮衣要比普通紡織難上許多:首先要到山林裡收集落葉榆的樹皮,這些樹皮作為材料,隻有在初夏可以采集;采回來後,需要把樹皮外粗糙的地方去掉,風幹;之後經過幾道煮、泡的工序,将樹皮剝成極薄的一張張并晾幹、上色;然後将樹皮抽絲;接着進行編織。

每天早上6點,她會來到自己這間小工作坊,一直織到晚上8點收工,第二天重複如此。

“如果有客人來的話,我會做得更晚一些。”如此耗費時間、精力的手工,她做起來卻非常從容自在,“這完全不是為了錢。我喜歡勞動,能繼續工作是很有意義的事情。這個工作很細,要喜歡的人才做得來。”

貝澤雪子已經77歲了,但至今來光顧她的客人依然絡繹不絕。“對我來講,這是一項能實現自我價值的工作,我至死都會堅持下去。”她目光炯炯。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