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廣州開發區:改革“老将”解“新題”

廣州開發區:改革“老将”解“新題”

時間:2024-10-20 11:26:29

過去,開發區更多靠的是政策資源優勢。如今,面臨新的競争和改革要求,廣州開發區如何破題?

“到黃埔去,到人才和企業離成功最近的地方去”正成為全球高端科技創新資源的第一選擇。圖為有着“華南矽谷”美稱的廣州科學城8月,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建成的全國首家高端人才養老公寓開始接受公開申請。申請成功後,區内高層次人才的父母可拎包入住養老公寓,用“一碗湯”的距離解決這些人才的後顧之憂。

“服務觸角具體到人才的父母,廣州是全國頭一個。”廣州開發區人才工作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永品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這是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的最新改革探索。在這一改革探索的背後,是廣州開發區探索創新發展的新課題。

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于1984年經國務院批準成立,是全國首批14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之一。如今,在全國兩百多個國家級開發區中,也是最具實力、最具活力、最具效益的國家級開發區之一。然而,經曆三十餘年的發展後,作為一名改革“老将”,與當年相比,廣州開發區如今面臨的課題已有太多的不同。

從110到15

說起在開發區投資建廠,廣州卡斯馬汽車系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卡斯馬”)董事副總經理鄭饒東頗為感慨:從2017年3月10日項目簽訂,到同年10月6日投入生産,卡斯馬項目整個建設流程僅花費了半年時間。

“這創造了我們投資建廠的最快速度。尤其是供電供水,在其他地方沒有半年以上是通不了的,但在廣州開發區,從施工到所有設備調試,兩個月就完成了。”鄭饒東告訴《瞭望東方周刊》,項目的高效落成讓産品最終按時交貨,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這隻是廣州開發區近年來推動行政審批提速的一個縮影。

2017年,黃埔區、廣州開發區主動提出,要創建“國家級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實驗區”。2018年6月,該區的創新實踐獲得了廣東省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的認可,獲批“廣東省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實驗區”,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便是其中的重要一環。

“我們按照流程最優、材料最簡、成本最低、時間最短的标準,全力推動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創新,為的就是讓企業能夠感受到這裡的投資運營成本最低。”廣州開發區政策研究室主任李耀堯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過去,開發區更多靠的是政策資源優勢;現在,開發區則必須依靠營商環境改革創新。”李耀堯說。

如今,随着改革試點的成功經驗陸續推廣到全國,在不少方面,開發區的政策資源優勢已經明顯縮水。比如,近幾年在各地深化“放管服”改革的背景下,行政審批提速已經成為“規定動作”。

作為全國“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全省“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兩項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試點區,廣州開發區的行政審批提速已經不滿足于對标國内。

例如,根據世界銀行《2018營商環境報告》,企業投資建設項目政府審批時間在新加坡需54個日曆天,在美國需80.6個日曆天,在新西蘭則需93個日曆天。而在廣州開發區,改革後企業投資建設項目主流程審批時限由原來的110個工作日已可壓縮至最短15個工作日。

廣州開發區行政審批局局長代新祥告訴《瞭望東方周刊》,為解決“審批難”問題,廣州開發區将審批權限集中起來,成立全省首家行政審批局,承接8個部門的38項行政審批職能。

這一改革不是簡單地将單個事項辦理時限壓縮,而是對整個審批流程進行“瘦身”,讓審批做到流程最優、材料最簡、成本最低、時間最短。

改革還采取了“兩分離”思路:一是事前審批與事中事後監管相分離,加強事中事後監管,避免集中審批帶來的風險;二是推動行政審批與技術審查相分離,也縮減了審批時間。

此外,廣州開發區還推出“來了就辦、一次搞掂”“承諾制信任審批”“訂制式審批服務”等措施,并在全國首推政務服務“秒批”事項清單。

審批速度提升了,審批質量能不能得到保障?

廣州開發區行政審批局副局長吳承廣告訴《瞭望東方周刊》,信任審批也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開展的,目前開展信任審批的項目,須符合對公共安全、生态環境保護、人身健康和生命财産安全影響較小等标準。

“我們施行‘信任審批事項目錄’動态管理機制,對确定存在較大管理風險的事項,不再施行信任審批。”吳承廣說。

廣州開發區企業建設和服務局副局長童建平介紹,雖然審批速度加快,但“安全性”始終是不可忽視的要素。在卡斯馬項目地塊平整工程期間,雨水天氣多,運土交通路線少,為确保工程安全,交警大隊每日安排20名至25名警力,确保周邊的交通秩序與治安安全;同時區城管局每日安排監管确保周邊道路的安全施工。

從單一功能區到産城融合示範區

作為全國首批14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之一,廣州開發區創造過許多“全國第一”:第一個制定《開發區條例》,第一個推行土地有償出讓制度,第一個實行黨政合一“大部制”管理體制,第一個建立起“五區合一”的管理模式……

1984年,廣州經濟開發區由原黃埔區内9.6平方公裡的園區開始起步。得益于臨近港澳,區域内聚集了大量勞動密集型的傳統産業,依靠引入大項目、運用土地等“大資源”開始了改革開放後的第一輪發展。

區位優勢之外,體制機制創新是廣州開發區的另一個法寶。

“實際上各個開發區的政策都差不多,怎麼用是關鍵。地方發展的關鍵在于政府超前引領與市場機制發揮,兩者綜合運用才能成功。”李耀堯說。

例如,廣州開發區主動謀劃,在全國首創分離土地使用權和所有權,進而創新推動了土地使用權出讓制度,由此解決了外商投資落地的問題。

和許多地方一樣,随着時間發展,開發區的空間不足問題日益凸顯。

廣州開發區開始嘗試尋求新的解決方案。“既然空間有限,而開發區也要承擔國家使命,帶動周邊區域的發展,所以我們不斷和周邊的區域融合,成立新的行政區,實現功能區與行政區互動發展。”李耀堯說。

2002年,廣州開發區與廣州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廣州保稅區、廣州出口加工區合署辦公,形成國家級開發區的“四區合一”新型管理模式。2005年,廣州又以廣州開發區為基礎,整合周邊農村,設立了全國首個由開發區主導轉變形成的獨立行政區——蘿崗區。

與發展空間不足相比,更重要的問題是産城分割。

這一問題不僅出現在廣州,也是全國不少開發區面臨的通病:開發區大多是從功能單一的工業園區起步,其生活居住配套設施和商務辦公設施滞後,到了夜晚,開發區便缺少人氣,甚至成為空城。

“2005年成立行政區後,廣州開發區的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解決的就是産城分割問題。有了行政區後,便可以逐漸解決生産生活空間的協同發展問題、社會管理問題等,開發區逐漸走向産城融合。未來的方向就是新型産城融合,即創新城區發展模式。”李耀堯說。

2015年,原蘿崗區與原黃埔區合并成立新的黃埔區,并與廣州開發區實行行政區與經濟功能區一體化運作的體制機制,将黃埔區的城市建設、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等功能覆蓋到經濟功能區。

2016年,黃埔區獲批首批全國産城融合示範區,産與城相融,産業疊代更新步伐加快,一大批惠民工程落地實施。

廣州市某公司高先生成為黃埔區“企業開辦一站式服務”大廳挂牌後首位完成準入登記的申請人“上管老下管小”的初衷

對于廣州開發區來說,産城融合的需要還有另一層動因。

勞動密集型的傳統工業無法支撐進一步的發展,通過創新引領發展,成為日益緊迫的課題。而要創新發展,人才是關鍵。

但是,缺少生活配套、遠離主要商圈的工業區,讓一些高端人才望而卻步。而且,要争奪高端人才,如今,廣州開發區面臨的競争者,不再隻是各地的開發區,還包括新興企業聚集的大都市主城區。在争奪高端人才方面,這些地區投入了大量的資源。

面對新的競争,廣州開發區又出新招。

2017年8月,廣州開發區成立廣州開發區人才工作集團(以下簡稱“人才集團”)。

據其官方介紹,這是區屬一級準公益性國有企業。之所以要成立人才集團,為的是解決過往各地引進人才工作“顧頭不顧尾、瞻前不顧後”的問題。

“由于負責人才工作的機關事業單位編制有限,因此地方的人才服務往往隻能覆蓋少數高端人才。另外,在服務事項方面,也隻重創新創業的前端階段,難以顧及人才未來生活居住的後端階段。”陳永品說。

但是,人才要在開發區安家落戶,不僅要解決其個人的居住和生活,還要解決老人的養老與醫療、孩子的教育等問題。

陳永品說:“過去還出現過博士生住農民屋的情況,我們要幫助他們解決這個問題。而且,公寓不僅是要用來居住,還要完善學習交流、文化娛樂功能以及養老設施。我們希望提供一種生活方式,為人才家庭提供旅遊度假、健康體檢服務等産品,幫助他們‘上管老下管小’。”

這便是本文開頭提到的全國首家高端人才養老公寓的創設初衷。陳永品透露,人才集團計劃五年籌集十萬套人才公寓,并為人才提供連續五年的住房補助。目前,廣州開發區已經打造完成四千多套人才公寓,入住七千餘人。

而根據人才宜居宜業的現實需要,人才集團分拆為人才引進、人才發展創業、人才投資、人才教育、人才公寓五大工作闆塊,在集團下陸續成立相應子公司。

“在人才集團的五個闆塊中,人才公寓不賺錢,人才教育有賺有賠,其他幾個闆塊是賺錢的,所以總的來說集團是賺錢的,由此既可以實現公司化運作,解決政府的人才工作不足問題,也可以解決房地産等領域的市場失靈問題,為人才及其家庭提供更好的生活工作環境。”陳永品說。

目前,廣州開發區共聚集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兩院院士在内的各類高層次人才總量366人,居廣州市各區第一、廣東省前列。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