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北海道社會“共生”之道

北海道社會“共生”之道

時間:2024-10-20 11:24:59

【編者按】

2018年夏,汕頭大學長江新聞與傳播學院第二代“新綠”學生采訪團,前往日本北海道探索日本社會“共生”之道。

時值《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與北海道命名150周年,“新綠”成員——同時也作為本刊的特約撰稿,以北海道的劄幌、小樽等城市為窗口,觀察日本在人口老齡化、經濟低增長的壓力下,如何結合科技創新與社會資源,實現人與機器的共生、匠人精神與工業速度的共生、人與自然的共生。

機器人養老試驗

在總人口及年輕勞動力數量不斷下降的同時,日本的養老介護人才也嚴重不足,這催生了對機器人的需求

《瞭望東方周刊》特約撰稿李青彤/日本劄幌報道

記者體驗着裝型輔助移動用具(李钰欣/攝)老齡化是日本繞不開的話題。

作為日本最大的行政區,北海道的老齡化率遠高出全國平均水平。2018年,北海道高齡人口達到527萬,老齡化率為31.2%;與此同時,其總人口比上年減少8.2萬。而未來,這種趨勢還将持續。

在總人口及年輕勞動力數量不斷下降的同時,日本的養老介護人才也嚴重不足。這令養老事業陷入了危機。

于是,近年來,日本開始嘗試研發護理機器人以替代人工。2018年,北海道的道央、道北、道東、道南四個地區開始全面推廣護理機器人,試圖尋找出路。

38萬人的護工缺口

2000年日本的護理保險制度實施以後,從事護理工作的人增加了三倍,但根據厚生勞動省推算,到2025年護工需求量是253萬人,和實際從業者之間存在38萬人的缺口。

“從事護理工作的大部分是女性,而且年齡比較大,工作效率低,讓她們獨自抱起一個躺在床上的老人非常困難。”北海道社會福祉協會事務局副局長中村健治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根據2008年厚生勞動省護理勞動狀态調查,65%的受訪者因為護理行業人手不足、工作量大不願意從事這份工作;50%則因為護理工作對身體負擔重,容易引起腰痛等職業病而拒絕。

“從事護理工作一年後24.5%的人都會有腰痛的毛病,這種情況會随着從業時間的增長變得越來越嚴重。”中村健治說,“一個腰痛的護工很可能隻能幹半個人的活。”

智能設備來幫忙

輔助移動用具的發明有望解決這個問題。它旨在協助護工完成替老人翻身、扶起摔倒的老人、協助老人洗澡的工作。

以HAL協助護理機器為例,這是一個穿戴在腰上的輔助用具。通過真空的原理,護工穿戴上輔助用具後,需要抽空用具背部的空氣,從而模拟出“人工肌肉”,協助大腿根部發力,減少腰部負擔。新開發的HAL能夠通過芯片,讀取護工的腦信号,協助彎腰與挺身,省去抽空空氣的時間。

非着裝型則完全依靠器械的力量完成工作。當需要把老人擡起來的時候,護工便在老人身下墊一張墊子,墊子四個角分别有一個環,可以用機器穿過四個環,按動按鈕通過電力以45°的角度把老人吊起來放到輪椅上。

老人的心理需求則是另一個方面。

“療養院裡面一般禁止飼養寵物,帕羅就是根據這樣的需求發明的。”北海道護理機器人推進協議會代表理事萩生田知香志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他所說的帕羅,是一隻全身布滿傳感器的毛絨海豹,能夠根據撫摸部位、力度作出不同的反應,同時能夠眨眼、發出叫聲。通過帕羅,老人在療養院也能模拟出飼養寵物的感覺。

心靈溝通機器人小夏普則能夠根據使用者的要求完成打電話、發短信、上網甚至跳舞之類的指令。小夏普是萩生田知香志的發明,“你可以跟它聊天對話,它跳完舞之後還會問你‘我跳得好嗎’。”

離不開政府補貼

位于劄幌市手稻區的紡織之森是為數不多購買了這些設備的療養院。

該療養院長期處于滿床狀态。“這裡最多隻能提供80個床位供長期入住的老人使用,隻有情況比較嚴重、符合接收條件的老人才能住進來。”紡織之森療養院代表理事辻村頁說,目前紡織之森共有130名工作人員,其中有80名護工,人手非常緊張,一旦有護工請假,就會難以應對。

北海道勞動局調查顯示,2016年護工入職率為22.6%,離職率高達20%。在紡織之森的80名護工中,超過60歲的不在少數,且護工多數為女性,對設備有迫切需求。2017年2月,紡織之森購入了一系列輔助移動用具和洗浴輔助用具。

“我們這個療養院的建立是政府支持的,在最初設立的時候政府按照一個床位60萬日元給我們發放了4800萬日元(折合人民币約288萬元)補貼。如果沒有這筆錢,我們也沒辦法購買這些設備。”辻村頁說。

目前,療養院共購置了兩個護理專用浴缸和一台非着裝型輔助移動用具,使用頻率較高,尤其是輔助移動用具,幾乎每天使用。但受到經費限制,他不得不限制機器數量。

辻村頁說,第一次購買這些設備時政府補貼了大部分花費:如非着裝型輔助移動用具,100萬日元中由政府補貼97萬日元。但到2017年4月,政府補貼額下降至10萬日元,直到2018年4月才又調整到30萬日元。

“讓護工和老人習慣這些設備”

政府一直沒有停下推廣護理機器人的腳步。從2000年3月開展第一期三年計劃《北海道高齡者保健福祉計劃暨護理保險事業支援計劃》,如今已經到了第七期。

“去年隻有劄幌(北海道都會城市)一個地方有護理機器人,今年已經在道央、道北、道東、道南四個地區推進。”北海道保健福祉部高齡者保健福祉課代表戶田沙知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護理機器人的普及分三個方向來推進:政府工作部門委托專業企業共同成立普及推進中心,供護理機構參觀學習并指導使用;同時,普及推進中心會定期到中小學開展講座,在學生、護工、受護理老人中推廣普及護理機器人;針對有需要的機構,政府将自行購買的護理機器人無償租借試用。

“我們希望讓護工和老人都習慣使用這些設備。”戶田沙知說。

政府的積極推進來源于現實的壓力。根據厚生勞動省2015年後期高齡者醫療事業年報,北海道老人一年平均診療費用為86.6萬日元(折合人民币約5.2萬元),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12.5萬日元(折合人民币7536元)。

“北海道老年人的健康狀況比全國其他地區要差一點。”戶田沙知坦承。

随着診療費用的提高和75歲以上老齡人增多,護理保險的壓力逐年增加。戶田沙知介紹說,“目前北海道要支援、要護理的總人數是33.1萬,這個數字會在未來7年持續增長。”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