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北國糧都”邁向文旅強市

“北國糧都”邁向文旅強市

時間:2024-10-20 07:21:25

發揮農業、生态、區位和對俄四大優勢,積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多方發力,在田園綜合體建設、鄉村旅遊開發、城市品牌打造、文旅産業融合方面做了大量開創性工作。

富錦市副市長任麗新富錦市位于黑龍江省東北部,三江平原腹地,松花江下遊南岸,總面積8224平方公裡,人口46萬。

近年來,富錦市響應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讓祖國大地不斷綠起來、美起來”的号召,發揮農業、生态、區位和對俄四大優勢,積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多方發力,在田園綜合體建設、鄉村旅遊開發、城市品牌打造、文旅産業融合方面做了大量開創性工作。

國内首批田園綜合體

富錦區域耕地920萬畝,是全國的1/200、黑龍江省的1/20。農民人均耕地近30畝,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0倍。富錦還是中國大豆之鄉、中國東北大米之鄉、中國水稻第一縣、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國家綠色農業示範區、國家糧食(水稻)生産功能區,曾連續12次獲得全國糧食生産先進縣(市)榮譽稱号。

去年,富錦糧食總産達42.8億斤,位居全省第一,享有“黑土綠谷、北國糧都”美譽。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有條件的鄉村建設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文件下發後,富錦率先行動起來,在4萬畝集中連片耕地上,規劃建設了黑龍江省第一個以現代化大農業為特色的富錦市稻海田園綜合體。

富錦市稻海田園綜合體以農業展示、大地藝術、空中觀賞、體驗互動、科普拓展、休閑娛樂為構成闆塊,開發了包括熱氣球高空觀賞、向日葵迷宮體驗、黑土泥塘農事競技、“海稻船”親子研學等項目。39米高的觀光塔、4700米的無障礙棧道、12座田間涼亭、50節火車農夫商亭和藏在田裡的稻草人、架在渠上的水車、飛在空中的無人機,鑽在禾苗裡的稻田鴨、稻田蟹、稻田魚等景觀相映成趣,展現了東北現代大農業的獨特景觀。

在田園綜合體開發帶動下,鴨稻米、蟹稻米、魚稻米、稻田畫米應運而生,拉動了農民種田及多種收入提高。去年,東北水田現代農機合作社的水稻訂單就比市場價高出三四角,今年的價格将更加看好。

借着田園綜合體的總體規劃,周邊輻射的6個村莊也同步實施開發建設。目前,初步成型的民俗風情朝陽村、鄉村采摘巨賢村已經成為鄉村旅遊新寵;農家美食大屯村、濕地芳鄰洪洲村正在加快打造步伐;田園景觀長安村、鄉村集市緻祥村也已經完成設計規劃,即将啟動建設。

富錦稻海田園綜合體的建成,是富錦依托國家政策,綜合審視各種資源,把休閑農業、養生度假、文化藝術、農業技術、農副産品、農耕活動等有機結合起來,打造“農業+旅遊”發展模式的成功案例,推動了“一農帶三農”,加速了各産業的相互滲透和融合,初步實現了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的。

鄉村田園型旅遊度假區

富錦作為省級生态城市、全省濕地大縣,生态系統保持完整,所處的三江平原是世界上僅有的三大黑土平原之一,境内有包括松花江在内的一江四河,103萬畝自然濕地和230萬畝稻田濕地遍布全域,現有一處國家森林公園、一個國家濕地公園、一個國家級和多個省市級自然保護區。

更為重要的是,富錦還是肅慎文化、闖關東文化、抗聯文化、軍墾文化、知青文化、北大荒文化的集中誕生地。

習近平總書記說:“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鄉愁是刻骨銘心的記憶,是一份生活浸潤的傳承,更是一種割舍不斷的親情。而鄉村田園正是承載鄉愁的有效載體,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全景舞台。

依托豐富的自然和人文資源,富錦提出建設鄉村田園型的國家級旅遊度假區這一遠景目标。2017年10月末,年村文旅集團落地富錦,加速了富錦向這一目标邁進的步伐。

“福祥年村”項目對全村上下水管網實施了改造,實現了廁所革命;30多家民房煥然一新,成為既不失東北風情又溫暖舒适的高端民宿;鄉村豆腐坊、鄉村轟趴館應運而生,為遊人提供了體驗鄉村生活的場所;手工藝品作坊會聚了冬閑的村民,成為貧困戶脫貧緻富的重要基地。

“福祥年村”項目的建設,是東北地區冬季施工突破高寒禁區的一項創舉,創造了被稱作“富錦效率”的工作精神和項目實施理念。

近日,投資7000萬元的年村“紅色經典教育基地”開工建設。該基地将以黑龍江省“基層黨校”的身份,成為省内鄉村幹部教育實踐的又一重要場所。

年村項目發揮了很好的示範效應,助推了富錦“十百千”美麗鄉村建設提升工程的全面實施。2017至2020年,富錦在現有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基礎上,将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韻、一村一業”的發展模式,建成10個精品名村、100個标準示範村、1000個特色民宿和農家樂。

該工程堅持美麗鄉村建設、基層組織建設、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精準扶貧“四位一體”綜合推進,走内涵式發展道路,推動美麗鄉村建設提檔升級,以“一生連三生”的方式,實現依托生态資源、促進生産發展、帶動生活富裕的目的,把以生态資源、民俗資源為支撐的全域旅遊産業打造成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産業,推動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目标早日實現。

最具魅力秧歌城

富錦地處三江平原腹地,是區域交通樞紐、商貿服務中心、糧食交易中心、物流集散中心、鄉村文化中心,輻射周邊100公裡範圍内的8個縣(市)、3個農場。富錦是全國文化先進縣、全國群衆體育先進單位、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群衆文化體育工作有着廣泛且良好的群衆基礎。

為了發揮這些優勢,提升富錦城市文化品位,傳承發展民間文化藝術,富錦從2007年開始,連續舉辦了8屆中國富錦秧歌節,每屆都有近百支秧歌隊、近萬人參加表演,吸引了綏濱、集賢、同江、建三江等周邊市縣的群衆前來觀看,觀衆人數多達幾十萬人。

2010年,富錦成功注冊中國北方秧歌城,大秧歌被列為佳木斯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在打造秧歌城的進程中,富錦做了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

一是加大保護和挖掘力度。以富錦秧歌文化為基底,通過開發秧歌文化精品,保護秧歌文化資源,推動民間風俗、民間藝術、民族服飾、民族風情、民族宗教、民族節日、民族工藝的挖掘、開發、培育、創新和整合。

二是培養人才隊伍。堅持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突出重點,分布實施。建立健全人才培育機制,培養富錦秧歌拔尖人才,建立秧歌藝術人才庫,實施“秧歌明星”打造工程,讓秧歌文化為代表的地方文化藝術精品得到全面展示和提升,文化品牌繼續完善。

三是打造大秧歌産業。充分發揮市場優勢,經濟搭台、文化唱戲,把富錦大秧歌推向藝術化、規模化、産業化的發展軌道,把民間秧歌藝術産品推向市場,打造出以富錦秧歌為引領的文化産業集群。

如今,富錦大秧歌已成為三江平原上最有張力、群衆普及性最高、最受外地遊客歡迎和參與的文化項目,為宣傳東北黑土民俗文化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富錦已實現267個行政村村村都有秧歌隊,一年365天天天都有秧歌表演,大秧歌已經成為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未來,富錦還将擴大“中國北方秧歌城”的品牌影響,把富錦建設成為地方氣息濃郁、地方特色鮮明的文化強市,實現向“中國秧歌城”的輝煌跨越。

國際鄉村節慶基地

富錦是一類開放口岸城市,是黑龍江省沿邊開放帶規劃中的6個内陸口岸之一。通過江海聯運可直達韓國、日本及長三角、珠三角地區,是“一帶一路”、龍江絲路帶“大哈佳同”經貿大通道及“哈佳雙同”産業聚集帶的東北亞重要節點城市。

為了發揮這一邊疆優勢,使文化、旅遊産業進行深度融合,富錦在挖掘本地文旅資源優勢的基礎上,以“旅遊搭台,文化唱戲”為發展理念,以推動當地文化旅遊産業向着“國際化、專業化、品牌化、産業化”的方向發展為目标,搶抓“一帶一路”建設機遇,把眼光投向了更大的國際舞台。

今年5月5日,富錦國際鄉村系列狂歡節正式拉開序幕,活動采取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模式,吸引了國内外專業機構和民間團體的積極參與。

活動利用創新型的全新會展方式,打造了一個國際性的交流平台,開啟了一場鄉村産業大會,在鄉村文旅産業打造、農副産品營銷、創意創客集聚、合作互通共赢方面,為各路人士打造了一個更全面、更廣闊、更多元的發展空間,推動了鄉村新興産業的大彙聚、大融合、大創新、大繁榮。

國際鄉村狂歡節共邀請37個國家的團隊參與活動。狂歡節期間,僅參加商業展覽會的企業就達200多家,實現銷售額近千萬;錦山鎮多家合作社的有機大米、朝陽村的魚骨畫、福祥年村的現磨豆漿和粘豆包、大屯村的家雞活魚,在活動中都受到熱捧,出現了銷售一空、供不應求的景象。

在大屯村美食大集中賣水拉面的農民李樹河,一個中午就掙了700多塊錢。他高興地說:“這比我一春天打魚的收入都可觀!”

日前,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自今年起,每年的農曆秋分被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

富錦國際鄉村狂歡節的舉辦,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邁出了先行先試的第一步,是文旅産業融合的新嘗試、新探索,初步實現“一産融三産”的目的,加速“一産堅實、二産興旺、三産繁榮”的發展進程,為富錦走向國際化大舞台發揮了積極推動作用。

富錦享有“黑土綠谷、北國糧都”美譽。編輯:趙慧美編:陳荔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