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持續去産能仍是煤炭業艱巨任務

持續去産能仍是煤炭業艱巨任務

時間:2024-10-20 07:22:55

盡管煤炭産業整體形勢好轉,但并不意味着自身存在的結構性矛盾已得到根本性解決,持續地去産能和企業轉型升級仍然是産業發展的關鍵任務。

“2016年,去産能2.9億噸,2017年去産能1.5億噸,共4.4億噸,完成‘十三五’淘汰8億噸落後産能目标55%以上。”在6月20日舉辦的中國煤炭行業轉型升級研究報告發布會上,煤炭科學研究總院煤炭戰略規劃研究院副院長吳立新表示。

她說,這一成果初步實現了國發7号文“煤炭行業過剩産能得到有效化解,市場供需基本平衡,産業結構得到優化,轉型升級取得實質性進展”的目标。

吳立新所說的國發7号文,即2016年2月5日發布的《國務院關于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産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該意見吹響了煤炭行業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實去産能任務的号角。經過兩年努力,煤炭行業去産能成效顯著,産業結構優化,産業集中度大幅提高,2017年,産量占全國70%的90家大型煤炭企業實現利潤1451.9億元,同比增長近5倍。

當日發布的研究報告認為,盡管現階段煤炭産業整體形勢好轉,但并不意味着煤炭産業自身存在的結構性矛盾已得到根本性解決,持續地去産能和企業轉型升級仍然是産業發展的關鍵任務。

再去1000萬噸産能

《國務院關于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産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明确提出煤炭行業去産能目标:從2016年開始,用3至5年的時間,再退出産能5億噸左右、減量重組5億噸左右,較大幅度壓縮煤炭産能,适度減少煤礦數量,煤炭行業過剩産能得到有效化解,市場供需基本平衡,産業結構得到優化,轉型升級取得實質性進展。

随後,煤炭行業去産能工作強勢推進,至2017年,全國煤礦數量從2015年的1.08萬處減至7000處左右。14個大型煤炭基地産量占全國的94.3%,同比提高0.6個百分點。年産120萬噸及以上的大型現代化煤礦達到1200多處,産量占全國75%以上。

供給結構進一步優化。“煤炭産能向資源豐富的産煤大省集中,從2017年和2016年對比來看,産煤大省占比是增加的,一些小煤礦集中地區的産量逐步下降。”吳立新說。

2017年,全國25個産煤省份中有10個省份産量實現增長,而2016年僅廣西、新疆有微幅增長;8個省份原煤産量過億噸,占全國總産量的87%,其中,内蒙古、山西、陝西繼續位列前三,合計産量23億噸。

從趨勢看,南方地區煤炭生産比重持續走低,其中,湖北、江西、重慶等省市或将逐步退出,這說明我國煤炭産業集中度向資源開采和供應逐步向資源賦存條件好、開采成本低、安全保障程度高的晉陝蒙等地區集中。

此外,煤炭科學産能比重有所提高。吳立新介紹,與2016年中國煤炭企業科學産能評測排行榜評測結果相比,2017年參評礦井的科學産能總量占比提高約10%,安全與綠色得分也均有提高。

随着落後産能退出,煤炭行業效益顯著增加,去杠杆成果初現。2017年,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利潤總額達2959.3億元,同比增長290.5%。90家大型煤企實現利潤1451.9億元,同比增長近5倍。

按照國資委最新公布的初步安排,2018年,煤炭行業去産能指标為1000萬噸以上。由吳立新團隊完成《煤炭行業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報告認為,煤炭行業有望甚至提前完成1000萬噸以上的去産能任務,2018年以及今後一段時間将面臨“煤炭産能有增有去,先進産能有序增,落後産能有序去”的格局。

難度加大

盡管今年完成1000萬噸去産能任務十分樂觀,但上述研究報告亦認為,在經濟新常态背景下,煤炭業進一步去産能難度将加大,産業轉型升級面臨諸多困難。

去産能初期,涉及去産能的部分煤礦已經處于停産或半停産狀态,完成任務相對容易。但随着煤炭停工停産企業數量減少,特别是應依法關停的企業須徹底關停,下一步對如何選擇優化退出的生産煤礦比較困難,去産能難度增大。

在吳立新看來,經濟周期對行業轉型升級也會産生一定影響。她談道,煤炭行業經濟低迷時,企業轉型升級意願強,但基礎支撐差,轉型升級難度大。2016年以來,煤炭行業企穩回升、穩中向好,自身存在的結構性矛盾在某種程度上有可能得到掩蓋,行業轉型升級意願不強。

不同地區的轉型升級難度差異也較大。當前,煤炭企業轉型升級大多圍繞提高企業盈利能力、推動管理升級、走綠色開采等方面展開。但由于煤炭企業衆多,發展水平不盡相同,在實施轉型升級戰略的過程中會遇到不同的問題。對于煤炭能源基地而言,老區煤炭企業和新區煤炭企業由于存在較大結構差異,轉型升級重點也不同。

随着去産能工作深入,職工安置任務越來越重。吳立新說,老煤炭工業基地可能存在資源接續問題,還有管理體制和觀念問題,包袱較重,企業轉型是為了生存,不是可轉可不轉的問題,而是必須要轉、如何轉好的問題。如果抱着老一套經營體制不撒手,必然走向沒落。

相比較而言,新基地管理體制先進,資源條件好,技術先進,職工素質較好,在當前市場形勢下,企業轉型升級是為了抓住市場機遇,持續提升盈利能力,趁勢擴大市場份額,占領行業制高點。但是,“這些地區的企業如果不提早轉型升級,可能會走老工業基地的路。”

更為棘手的是,前些年,煤炭企業擴張時大量招人,積澱了一批富餘勞動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後,全行業落實“三去一降一補”,完成去産能任務又形成一批富餘人員。

吳立新分析,随着去産能工作的深入,職工安置任務越來越重,按照原有模式推動安置工作将面臨配套資金不到位,地方公益性崗位少,職工再培訓、再就業、下崗安置難等問題。企業内部消化冗員的空間也在逐步縮小,政府兜底安置任務更加繁重。

還必須看到,現有政策效應逐步減弱。國家出台煤炭供給側改革多項政策取得了較好效果,但若要進一步從質量上提高供給側改革效果,還有許多問題有待解決。例如,去産能煤礦資産、債務處置政策目前尚不明确。

對去産能的煤礦資産核銷還沒有明确的政策,對進一步轉型升級形成一定障礙。研究報告認為,中央獎補政策實行早退多獎,客觀上獎補激勵效應逐步減弱。債務處理需要政策支持,多數企業貸款由集團公司統貸統還,随着去産能煤礦關閉數量增加,關井的煤礦債務歸集團公司,集團公司債務越來越重,經營風險加大,将影響煤炭行業持續穩定發展。

路徑選擇

按照我國的能源規劃,2020年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将降低到58%以下,盡管比重逐漸降低,但在一段時期内,煤炭主體能源地位不會變化。

研究報告認為,當前,國際國内煤炭需求增速放緩,我國總體經濟發展由高速增長轉入中高速增長階段,煤炭行業必須加強轉型升級,才能保障行業健康發展。

研究報告提出,轉型升級是煤炭行業供給側深化改革的必經之路。現階段,煤炭産業整體形勢好轉,雖然暫時擺脫了危機,但并不意味着産業自身存在的結構性矛盾已得到根本性解決,持續地去産能和企業轉型升級仍然是産業發展的關鍵任務,煤炭企業隻有通過轉型升級,才能達到供給側深化改革的目标。

轉型重點在于轉變煤炭工業發展方式,加快向創新驅動、清潔低碳、服務化、内涵集約化等方向轉型。升級重點是優化提升煤炭行業産業、技術、産品、組織、布局、資金、人才等結構,實現由傳統工業化道路向新型工業化道路轉變。

吳立新介紹,我國煤炭行業若實現轉型升級有5條路徑選擇,即企業體制機制創新發展,現有産能質量升級,與相關産業協同促進轉型發展,與區域優勢資源協同,實現因地制宜轉型升級,以及廢棄礦井利用轉型發展等。

需要指出的是,煤炭企業應根據自身優勢與區域資源優勢來确定企業轉型升級的産業定位,具體分為3個維度,即做大做強發展類産業、轉讓或退出類産業和未來拟進入新産業。

具體而言,煤炭主業較強的企業,發揮地域條件、煤炭資源和技術優勢,發展煤基高端化工、新型建材、新材料、新能源等産業方向,不斷提高科技含量,增強企業競争力。

資源條件較差企業應積極退轉讓和退出,切實做好增量控制,關閉一些成本過高、産量較低的老舊礦業,加大對違規違法超産礦業的治理力度,加快清理處置“僵屍企業”。

“對一些退出的地區,如果地區生态資源好、勞動力豐富,可以生産生态農業和綠色食品,退出的煤礦有科技曆史和藝術價值的可以向工業旅遊、文化旅遊服務業發展。”吳立新說。

研究報告建議,國家應設立煤礦轉型發展專項資金,用于處置資産,治理環境,培育新業态、新産業等,在遵循“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科學決策、防範風險”等原則的基礎上,通過收益讓渡等方式,引導社會資本在本省落地,圍繞煤炭清潔利用參股或共同設立若幹專業化子基金。

同時,建立煤礦環境治理基金,通過建立煤炭開采綜合補償和生态環境恢複補償機制,為實現煤炭行業轉型升級發展提供财力支持。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