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大灣區龍頭城市之廣州——發揮“9 + 2”城市排頭兵作用

大灣區龍頭城市之廣州——發揮“9 + 2”城市排頭兵作用

時間:2024-10-21 06:35:53

作為珠三角的經濟“樞紐”和嶺南文化的發源地,廣州如何發揮其“樞紐”價值,發揮優勢補齊短闆,将是這一新興灣區未來整合的關鍵。

廣州,作為廣東省會城市,集中了政治、教育、醫療和文化資源。廣州正在建設樞紐型網絡城市,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新一輪要素分配也正在啟動,在這一過程中,廣州将扮演積聚和分配高端要素的樞紐城市的角色。在經濟、文化等方面,廣州基于文化的深厚底蘊和經濟的巨大潛能,将為這一新興超級灣區的融合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和世界上其他灣區不同,粵港澳大灣區存在着不同的經濟體制和文化心理。因此,作為珠三角的經濟樞紐和嶺南文化的發源地,廣州如何發揮其樞紐價值,發揮優勢補齊短闆,将是這一新興灣區未來整合的關鍵。

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戰略

在近期廣州人大常委會上,廣州市國規委主任彭高峰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稱,2016年,廣州市城鄉規劃建設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2017年,廣州市将全面對接國家粵港澳大灣區戰略,以國際視野制定面向2040的城市發展戰略。

全面對接,包括加快南沙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重點推進“一江兩岸三帶”、空港、琶洲、金融城等重點功能區規劃建設,謀劃推進第二中央商務區、白鵝潭中心商務區的規劃工作,以更高标準抓好城鄉規劃。

廣州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陸原指出,國家提出了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廣州對大灣區的規劃建設要及早謀劃,一定要上升為國家戰略層面做好大灣區規劃。要抓住機遇,隻有先人一步才能走在前列,這方面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是值得的。

據《機遇之城2017》報告顯示,廣州在智力資本和創新、區域重要城市、健康安全、經濟影響、宜商環境、技術成熟、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在全國主要城市名列前茅,綜合排名第一,是中國最有機遇的城市。當下,改革、開放、創新進入了互聯網時代,在新常态下,廣州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按照“五位一體”發展理念,創新驅動,發展創意經濟,實現兩個率先。

廣州華南城市研究會副會長朱秋利認為:“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廣州需發揮‘9+2’城市排頭兵作用。廣州在陸海空交通樞紐和建設樞紐型網絡城市建設等方面供給側改革已初見成效,希望在城市更新、規劃設計、保護曆史和文化旅遊等方面也能取得新的成效。”

打造南沙為粵版“雄安新區”

粵港澳大灣區目前是“9+2”格局,即由“廣州、佛山、肇慶、深圳、東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門”9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别行政區形成的城市帶。

廣州南沙地處珠江出海口和大珠江三角洲地理幾何中心,是珠江流域通向海洋的通道,連接珠江口岸的樞紐,廣州市唯一的出海通道,距香港38海裡、澳門41海裡。在整個大灣區中,南沙具有天然地理優勢。廣州是全國第一批曆史文化名城,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嶺南文化的中心地、近現代革命史的策源地和當代改革開放的前沿地。2年多來,南沙區的建設成果驚人。截至2017年3月底,南沙新設企業24671家,超挂牌前曆年注冊企業總數的2倍;已落戶70個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項目和103家總部型企業,中遠海運散貨、中交、中鐵建、中鐵工等龍頭企業總部項目相繼落戶。

同時,國際航運中心建設邁出新步伐,落戶航運物流企業3090家,全球排名前20的班輪公司均在南沙開辟國際航線并開展業務。國際樞紐港建設方面,挂牌以來新增25條國際班輪航線、5條内貿航線及20個“無水港”,開通3條國際郵輪航線,建成香港機場—南沙快船海運通道,海鐵聯運、“穿梭巴士”、“無水港”等多式聯運集疏運體系輻射到整個泛珠地區。

今年1月,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到廣東省十二屆人大五次會議廣州代表團參加讨論,胡春華強調,建設自貿區是廣東提升對外開放水平的内在需要。廣州要集中力量建設南沙自貿區,讓自貿區真正成為對外貿易、吸引投資以及企業走出去的門戶樞紐。要樹立全球視野,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從更高層次上深化粵港澳合作,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貫徹習總書記重要批示精神,廣州要集全市之力集中力量建設好南沙自貿區。”暨南大學教授胡剛建議:要把南沙自貿區建設成為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中華民族共同家園;加快南沙軌道交通樞紐建設,盡快開建18号線和22線;加快南沙生活區第三産業發展,把南沙建設成為功能綜合型城市副中心;與東莞虎門、中山三角和民衆三鎮一起構建“組合城市”,行政區劃不變,合力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頂端現代化新城,使之成為廣東“雄安新區”等等。

構建全新對外開放經濟體系

近年來,珠三角各大城市紛紛進入“發達俱樂部”,灣區整合有了一定經濟基礎。2015年,廣州經濟總量趕超新加坡和中國香港;同時,人均生産總值也突破2萬美元,正式邁入高收入地區的行列。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互聯網已将全世界聯為一體,粵港澳大灣區内各市的産業規劃、政策也應該是動态的、發展的,不能“一本經書讀到老”。産業發展的規劃除了根據當地的傳統産業、文化之外,還必須緊盯世界科技發展的前沿,結合市場的需求,制定好“現有産業、新興戰略産業和未來發展的産業規劃”才能穩操勝券,立于不敗之地。

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溫洋認為,對于廣州,千年商都文化固然重要,在此基礎上可以發展出會展産業、文化創意産業、旅遊産業及金融、房地産等現代服務業,通過“互聯網+”的方式發展跨境電子商務,打造廣州的“雲上絲綢之路”。

大灣區的産業發展也要注重自主創新,注重發揮高科技産業孵化器的作用,發展高科技含量的産業,現階段是推動汽車、家電、電子信息産品的轉型升級,發展新能源的汽車、太陽能空調及5G手機,未來要發展智能制造産業。

在推進繼續深化改革的實踐中,提高GDP增長中的質量,用科技創新帶動經濟發展,積極與國際市場接軌,廣東這幾年在全國經濟轉型發展中發揮着開放改革先行者的作用。

對于廣州來說,蘿崗科技的創新發展,天河的服務業創新發展,南沙自貿區的開發建設,都體現着黨中央的國家發展戰略的具體實踐。再加上深圳、佛山、東莞等地在同一領域相同和不同的改革實踐,共同對全國的經濟發展起到積極的示範效應。

中祺國禦董事長伍嶽峰認為,廣州在大灣區中是最有潛力的,也是後勁最足的。“特别是金融産業方面,廣州目前是比較薄弱的,如果在金融産業方面能夠探讨出新的模式,會給大灣區注入新的動力,而不是僅僅局限于深圳或者是香港比較發達。”

廣東省城規建設監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甡建議:廣州在學習習總書記重要指示的過程中,針對目前發展形勢,應該要更加務實地搞科技創新、制度創新,更加堅定地與國際接軌,利用香港特區的作用和自貿區的創新實踐,構建一個全新的對外開放的經濟體系,讓更多的新型發展産業落地,是廣州作為全國經濟發展改革排頭兵應有的貢獻。

發揮文化“軟實力”獨特價值

廣州是全國第一批曆史文化名城,“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嶺南文化的中心地、近現代革命史的策源地和當代改革開放的前沿地”。有2000多年的海上絲綢之路的曆史的廣州,物流和商貿是它的傳統優勢。

但是廣州今後的發展決不能隻局限于商貿、金融、物流、文化這些現代服務業,除了國家層面推動的改革之外、省市層面的轉型升級,廣州的“軟實力”也應該在灣區的整合中發揮獨特的價值。

客觀上,粵港澳在文化上是相同的,可謂同聲共氣。基于粵港澳大灣區建立有共同的根,廣州華南城市研究會創會副會長談錦钊建議,協調不同地區不同的利益,推動文化認同,建立共同的價值觀,形成區域的科學分工,以廣府文化作為粵港澳中重要的文化資源和黏合資源。

九三學社廣州原提案委員會副主任蔡志華認為,可以從文化上進行融合,特别是一些容易做的事情上入手。“2005年的時候,我在廣州政協提了一個議案,建立社會志願者制度,當時沒有人重視,沒有人管。中國有70多個高校,培養了很多社工,但是找不到就業崗位。香港的社工制度發展得很快,我們受香港的啟發,在内地宣傳推廣這一制度,目前在内地發展得很快,政府投入得也比較大。社工制度在社會服務和管理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有些東西比較容易操作的,比較方便可行的話,就先做。例如教育、醫療、養老,可以從廣府文化方面入手。現在廣州年輕人都到香港休閑,因為他們喜歡香港的文化。這樣的話,比較容易操作,也可以帶動很多的産業。”

“科技立市”,補齊科技創新短闆

在粵港澳大灣區中,廣州與深圳的GDP總量差距不大。據廣州市市長溫國輝在記者會上透露:2016年,廣州經濟總量達到1.95萬億元,增長8.1%。深圳與廣州,隻差200億,但是2016年深圳的GDP增長速度為9%。與深圳相比,廣州的科技創新能力、創新企業活力相對弱一些。

廣州必須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建設的機遇,補齊科技創新短闆,才能再創輝煌,起到引領珠三角各市發展潮流的作用。作為全國特大城市和國家中心城市,廣州市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措施和成效備受關注。

據了解,2016年廣州市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放在突出位置,多措并舉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集中資源補齊創新型經濟短闆,推進重大創新平台建設和和創新主體發展,實現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全年地區生産總值約1.95萬億元,增長8.1%。

“特别是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了諸多國内外企業落戶廣州。”廣州市政府副秘書長張曉波說,2016年廣州市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800多家,總數達到4700多家,科技創新企業超過12萬家,科技企業孵化器近190家,新引進世界500強項目16個、投資272億元。

對此,溫洋建議:廣州需牢固樹立“科技立市”的理念。強化自主創新和現代制造業的地位,在傳統産業的轉型升級上做文章;進一步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實現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轉型升級;實現海洋經濟的轉型升級;實現汽車工業的轉型升級;發揮土地資源多的優勢,抓好科技成果轉化的環節,建設大型的制造業專業孵化基地;發揮土地資源多的優勢,抓好科技成果轉化的環節,建設大型的制造業專業孵化基地。抓住“一帶一路”機遇,實施“走出去”戰略,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辦學校、辦孵化器、辦企業、辦交通運輸樞紐。

(文中多位專家來自華南城市研究會,言論參考于華南城市智庫)

編輯/韓靜

廣交會是中國目前曆史最長、層次最高、規模最大、商品種類最全、到會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綜合性國際貿易盛會。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