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共産主義樣闆樓”的記憶時光

“共産主義樣闆樓”的記憶時光

時間:2024-10-19 09:44:30

史鐵生在散文《九層大樓》如此描述安化樓:我記得是1959年,我正上小學二年級,它就像一片朝霞轟然升起在天邊,矗立在四周黑壓壓望不到邊的矮房之中,明朗,燦爛,神采飛揚。

現在的小賣部是原來的服務部,以前樓裡居民訂的牛奶都上服務部取。當時隻有服務部裡有一台公用電話,來電話了,服務部的工作人員會拿着高音喇叭在樓前樓後喊三聲。

安化樓的老住戶在8樓樓頂種的菜和花。與周圍逐漸增多的高層相比,安化樓已經顯得有些“老态龍鐘”,不了解安化樓過往的人,很難想象它曾雄居傲視、輝煌一時的情景。“您找誰?我們這老丢東西,所以都得盤問盤問。”李奶奶一邊收着晾在公共廚房外樓道裡的衣服一邊用警惕的目光盯着陌生人。

安化樓,位于北京市廣渠門内大街14号,寸土寸金的北京東南二環内,被媒體稱為“中國最後的‘共産主義樣闆樓’”。

如今,樓前日夜車流滾滾,但過客多不知這棟略帶粉色的老樓昔日曾有怎樣的輝煌。

作家史鐵生在散文《九層大樓》裡寫道:“在它尚未破土動工之時,老師就在課堂上給我們描畫它了:那裡面真正是‘樓上樓下電燈電話’,有煤氣,有暖氣,有電梯;住進那裡的人,都不用自己做飯了,下了班就到食堂去,想吃什麼吃什麼;那兒有俱樂部,休息的時候人們可以去下棋、打牌、鍛煉身體;還有放映廳,天天晚上有電影,随便看;還有圖書館、公共浴室、醫療站、小賣部……總之,那樓裡就是一個社會,一個理想社會的縮影或者樣闆,那兒的人們不分彼此,同是一個大家庭,可以說他們差不多已經進入了共産主義。”

安化樓布局為U形,共設288個居住單元,主樓9層,附樓8層。主樓一層西側開過安化樓餐廳,三層辦過圖書館,大樓的最高層則被設計為乒乓球室和棋藝室。與史鐵生散文中老師的描述不同,安化樓的一樓大廳并未辦過大食堂,樓裡也沒辦過幼兒園。由于安化樓是按公寓設計,房間内沒有廚房,每層的公共廚房按13戶人家使用一間設計。1961年入住時,廚房都安裝了煤氣管道,隻是到1964年才通上氣。在入住之初的幾年,大家都在家門口用煤爐子燒水做飯。每逢飯點,樓内濃煙滾滾。如今,每層樓在廚房裡做飯的隻有兩三戶人家。

2008年,房管所停用公用水表,廚房裡每家每戶開始分裝水表。各家的水龍頭上也悉數上鎖,僅在做飯燒水時才拿鑰匙打開。此外,廚房裡各家燃氣管道開關和冰箱的門把手上,也常見到一把把銅鎖拖着長鍊。安化樓的主要戶型為兩居室,層高超過3米,是北京第一棟帶電梯的居民樓。上世紀60年代初的北京廣渠門内一帶,多為菜園子和亂墳崗,拔地而起的安化樓的令人仰視。“每天都有好多人站在大樓外面,探頭探腦地往裡看,不敢往裡進。”住戶老張說。

曾有媒體報道稱,當時的“共産主義樣闆樓”内住的都是高幹。樓内的老住戶卻給出了不一樣的答案:“大部分是普通百姓,有些人入住的時候連床都沒有,就用磚和破木闆壘成大通鋪睡覺。”

安化樓也有“兄弟姐妹”。西城區的福綏境大樓和東城區的北官廳大樓,就是和安化樓用同一張标準圖建造的。2001年,北官廳大樓在危房改造中被爆破拆除。福綏境大樓也于2004年起開始騰退,并在2007年被列入第一批北京優秀近現代建築保護名錄,“原則上不得拆除”。

安化樓裡的住戶,如今也以老年人居多,此前,有傳言安化樓将拆遷,裡面的住戶也将騰退。其實,“何時騰退”早已成為老人們乘涼時經常談論的話題。

随着福綏境大樓被列入北京優秀近現代建築保護名錄,加之安化樓寸土寸金的位置,拆遷似乎遙遙無期。

不過,安化樓内的老人們并不希望拆遷,而是更希望相關部門能對安化樓進行整修,或者改成養老公寓。

安化樓的生活美學。如今,安化樓的“旅遊攻略”出現在不少旅遊網站上。樓裡的居民對前來“探秘”的遊客極度排斥,甚至發生過沖突。“我們有權利維護自己的生活不被打擾”,家住六樓的胖大爺代表六樓所有的老街坊“保衛家園”。

安化樓裡的住戶,如今以老年人居多。大多數老人周一到周五去孩子家帶孫子,周五晚上回安化樓過周末。乘涼時,何時騰退成為老人們經常談論的話題。責編:周琦美編:黃河浪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