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蒙頂山茶味獨珍

蒙頂山茶味獨珍

時間:2024-10-18 09:13:10

愛品茗的人,都知道“揚子江中水,蒙山頂上茶”一說。蜀中大大小小的茶館多張貼此聯,以招徕茶客。蒙頂山,又名蒙山,在四川省雅安、名山境内,著名的“茶馬古道”東線起點。蒙頂山有上清、菱角、毗羅、井泉、甘露等五頂,海拔1450米,山勢巍峨,絕壑飛瀑,重雲積霧,雨水豐沛,号稱“西蜀漏天”,終年“雨霧蒙沫”,是天造地設的産茶寶地,被譽為“茶界聖山”。

蒙頂茶受全陽氣,“茶味甘而清,色黃而碧,酌杯中,香雲幂覆,久凝不散”,為天下稱道。古詩雲:“蒙山之巅多秀嶺,不生惡草生淑茗。”北宋詩人文同在《謝人寄蒙頂茶》詩中,則有“蜀土茶稱聖,蒙山味獨珍”的贊譽。

蒙頂山茶種植曆史悠久。據史料記載,早在西漢甘露年間(公元前53年),吳理真禅師就将七株靈茗之種,植于五峰之中。這是我國人工種茶最早的文字記載,從而開啟了蒙頂山茶的曆史。

據《天下大蒙山》碑記載:“祖師吳姓,法理真。乃西漢嚴道,即今雅安之人也。脫發五頂,開建蒙山。自嶺表來,随攜靈茗之種,植于五峰之中。高不盈尺,不生不滅,迥乎異常……由是而遍産中華之國,利益蠻夷之區。商賈為之懋遷,闾閻為之衣食,上裕國賦,下裨民生,皆師之功德,萬代如見也。”此碑認定吳理真是蒙頂植茶的祖師,身份為農民,後來剃度為僧。

宋代王象之所著地理學名著《輿地記勝》載:“西漢時,有僧自嶺表來,以茶實植蒙山。”肯定了蒙頂有僧人植茶的曆史事實。

吳理真蒙頂植茶,至今尚存有蒙泉井、皇茶園、貢茶石院等文物古迹。西漢時期有吳理真在蒙頂植茶七株的記載已為學界認可。在中國茶葉種植史上,吳理真是第一個有明确記載的種茶人。

蒙頂山茶自唐入貢久負盛名,《新唐書》記載:“雅州盧山郡……土貢有麸金、茶、石菖蒲、落雁木。”“盧山郡”(後作蘆山郡)之稱始于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蒙頂山茶的出産地,故可推定蒙頂山的貢茶曆史始于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

唐代李吉甫《元和郡縣志》載:“蒙山在縣南十裡,今每歲貢茶,為蜀之最。”王庠《蒙山茶記》載:“唐志貢郡,劍南惟雅州一郡而已。”當時進貢長安的散茶類有雷鳴、霧鐘、雀舌、鳥嘴、白毫等,緊壓茶類有龍團、鳳餅。至憲宗時,蒙頂山茶已成為進貢最多的一種茶葉。蒙頂茶因入貢京華而譽滿天下後,達官貴人不惜重金争相購買,身價百倍,昂貴異常。“蜀茶得名蒙頂,元和以前,束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茶”。

宋代是蒙頂山茶發展的極盛時期。蒙頂山茶的質量有很大提高,制茶技藝進一步完善,創制出萬春銀葉、玉葉長春等貢品。宋代《宣和北苑貢茶錄》記載了當年蒙頂山進貢的兩種名茶:“萬春銀葉”和“玉葉長春”。

蒙頂貢茶從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至清末公元1911年,曆時1169年,歲歲入宮,年年進貢。著名的顧渚紫筍始貢于唐廣德年間(公元763年—764年),停貢于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曆時六百餘年。到清代時,蒙頂五峰被辟為禁地,吳理真種下的七株仙茶被石欄圍護起來,辟為“皇茶園”。

蒙頂山有蒙頂甘露、蒙頂石花、蒙頂黃芽、萬春銀葉、玉葉長春等五大名茶,曆史上都屬貢茶,色、香、味獨具一格,被視為茶中極品。蒙頂山茶屬綠茶類,在制作上不發酵,主要以采摘細嫩,芽葉完整,多茸毛,加工工藝獨特,往往要經過炒、揉、烘、整形等十一道傳統手工操作工序精制而成。蒙頂甘露的采摘标準為一芽一葉初展,新鮮芽葉适當攤放,以高溫殺青,經三炒、三揉、三烘和整形工序。外形美觀,條索緊卷我毫,淺綠油潤,香氣高爽,味醇甘鮮,湯黃微碧,清澈明亮,飲之清香爽口,尤其沏二遍水時,越發鮮醇,齒頰留香;蒙頂石花的嫩芽經殺青後,即在鍋中整形,後經攤涼再入鍋複炒,低溫烘幹。銀芽扁直整齊,湯色黃碧,香氣純鮮,味甘隽永;蒙頂黃芽的制法與蒙頂石花基本相同,唯殺青後要揉撚。色澤黃亮,芽呈金黃色,香純清,味濃鮮,湯色清黃明亮;萬青銀葉和玉葉長春是由遲采的稍大芽葉制成,制法與甘露相同,唯茸毫減少,品質較蒙頂甘露稍次。

早在唐代,蒙頂山茶已作為國家級禮茶,走出國門。《名山茶業志》引《日本茶業發達史》雲:唐仁宗開成五年(公元840年),日本著名學問僧慈覺大師圓仁來華學佛,歸國時大唐皇帝李昂“欽贈”的禮品是“蒙頂茶二斤,團茶一串”。

蒙頂山茶也是曆代文人墨客的心愛之物,推崇備至,留下了不少吟誦贊美蒙山茶的詩篇佳句。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琴茶》詩裡有“琴裡知聞唯渌水,茶中故舊是蒙山”的名句,将蒙頂山茶與著名音樂曲牌“渌水”同誇并贊。蘇東坡在《試院煎茶》詩中有“蒙茸出磨細珠落,旋轉繞瓯飛雪輕”的贊歎。當代書法家李半黎在遊覽蒙頂山後,飽含激情地抒懷:“杯杯舉,願神茶聖地香遍人間!”

唐宋時期,蒙頂山禅茶文化獨具特色,其核心是“禅茶一味”的理念。所謂“禅茶一味”也就是指茶道精神與禅學相通相近。“茶意即禅意,舍茶意即無禅意。不知禅味,亦即不知茶味”。茶人希望通過飲茶,把自己與山水、自然融為一體,在飲茶中求得美好的韻律和精神開釋。相傳宋代高僧禅惠在蒙頂山修行悟道,滲透“禅茶一味”之真谛,親創蒙頂山禅茶茶技十八式,又名“龍行十八式”,每招都有“龍”字,如“蛟龍出海”、“白龍過江”、“烏龍擺尾”、“飛龍在天”等。今天,茶技十八式已成為茶文化藝

苑中的一枝奇葩、四川一道絕活,人們一邊品味着茶的幽幽清香,一邊得到賞心悅目的藝術欣賞,從而放下世俗煩惱,抛卻功利之心,以平和和虛靜的心态領略出“禅茶一味”的真谛來。

編輯:陌漓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