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她應邀到唐山灤南縣成兆才大戲院參加活動,筆者有幸欣賞了她演唱的駱派經典曲目《俞伯牙摔琴》。她高雅的台風、吐字行腔、舉手投足恍如駱老再世……劉春愛不但很好地繼承了駱玉笙的演唱特點,行腔委婉,韻味醇厚,而且善于把自己柔潤細膩的音韻融彙在弦師們輕抹慢挑的伴奏樂曲和她手中鼓闆敲擊閃顫騰挪的節奏中,特别是在“哭一聲,鐘賢弟……”唱腔中的反二黃一句,歌來凄涼嗚咽,如空谷鶴唳、巫峽猿啼,催人淚下。她如泣如訴的演唱情自心生,真摯感人。觀衆高聲喝彩“有味兒”,掌聲雷動。多年來她每場演出都是返場多次,讓觀衆過足了瘾方才謝幕。
她如此受觀衆喜愛,談何容易。曲藝界有句老話“10年得其大概,10年得其要旨,10年化為己有”,30年方能成角兒。劉春愛從藝至今已58年了。58年中她在天賦的基礎上下苦功,求真學,用幾十年努力體認老師,讀懂駱派。在形似之上求神似,在繼承之上求創新,在求藝的路上求境界。
一、天賦加勤奮少年才氣
劉春愛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齡人,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培養起來的第一代鼓曲演員。1960年2月她考入天津市曲藝團少年訓練隊,由著名京韻大鼓藝術家桑紅林老師開蒙,學唱的第一個曲目是《黃繼光》,她的演唱雖然滿臉稚氣,但舉手投足、擊鼓行腔顯得格外淳樸機靈,在近百名學員中脫穎而出。在彙報演出中她得到駱玉笙、馬三立、小岚雲、石慧儒等名家誇贊。駱玉笙說:“這孩子太靈了!”“她的嗓子太像我了!”駱老慧眼識才選中了劉春愛做學生,從此劉春愛開始了跟随駱先生的學藝生涯。她自幼表現出優異的音樂禀賦,再加之悟性極強、善于模仿,學得快記性好深得老師喜愛。她向駱玉笙學的第一個曲目是《過雪山》。駱玉笙一筆一劃親手為她抄寫唱詞,劉春愛至今珍藏着這份手稿。她每天去駱玉笙家上課,天津市長春道獨山路明德堡2号溫馨的小院裡不時傳出師徒的歌聲。老師給她說吐字,講發音,并親自操琴教唱,一遍又一遍,哪兒唱錯了就立即糾正,手把手講解囑告。劉春愛學得認真,每天都把學習内容複習多遍,有時就住在老師家中。初學打鼓擊闆,别的學員還拿不好鼓闆與鼓楗子呢,不到一周時間劉春愛已能協調地敲出鼓套子。她記詞快記腔準,駱玉笙誇她是“小錄音機”。功夫不負有心人,她很快就學會了《紅軍過草原》《邱少雲》《醜末寅初》《徐學惠》《珠峰紅旗》等曲目,每學一段她苦練三天準會唱,每學一段老師教三遍準學會。老師對她用心良苦,她對老師更是敬愛有加。每學一段曲目,老師為了讓她加深記憶,總在當天的劇場演唱這段曲目,劉春愛一場不落地站在台口側幕内認真聽仔細看,不放過任何細微之處。老師看到了一顆好苗子打心裡高興,推薦劉春愛上電台播音。當時電台是頂級的傳播媒體。劉春愛學藝剛一年,11歲的她就走進了天津人民廣播電台,唱段播出後反響熱烈,聽衆還以為是駱老唱的呢。電台破例把她作為免審免試的小演員,兩年内陸陸續續錄制了10多段曲目。得到大師的悉心親授,劉春愛很快初露鋒芒,在1962年10月的“津門曲荟”上,她演唱的《祭晴雯》受到廣大觀衆的認同和歡迎,獲得小“駱玉笙”之譽。她曾兩次受到陳雲同志的誇贊和親切接見。1962年冬,劉春愛陪同駱玉笙赴長春電影制片廠拍攝《劍閣聞鈴》和《醜末寅初》教學片。由于對駱老演唱的這兩段經典曲目爛熟于心,她不僅學唱得惟妙惟肖,更加注重面部表情變化,從那時她就不僅叙唱抓人,在表演上也勝出一籌。
1964年,少年訓練團撤銷,曲藝團成立青年演出隊,劉春愛演唱了歌頌王傑的新曲目《雨夜探路》,并與楊鳳傑雙唱《草原英雄小姐妹》,開創了京韻大鼓新的表演風格,一時轟動全國。就這樣,劉春愛在一腔一調一闆一眼一段曲目連着一段曲目的學唱中走進老師、體會老師,一點一點讀懂駱派,一天一天以形寫神,發現形後之神,一年一年在“悟神”中琢磨其形。好的天賦加之勤奮,顯現了少年才氣,天津曲壇閃耀着一顆明亮的童星。
二、繼承有發展立身大氣
自1960年至1964年,她學會了駱派曲目《劍閣聞鈴》《紅梅閣》《醜末寅初》《祭晴雯》《連環計》《汜水關》《珠峰紅旗》《光榮的航行》《韓英見娘》《邱少雲》等20多段。駱派京韻大鼓依情唱曲,劉春愛深得個中三味,對駱派藝術的學習經曆了形似到神似的探索和努力,在演唱所學曲目唱段力求原汁原味,較全面地繼承了駱派藝術。
“十年浩劫”中斷了她的業務進程,在曲藝宣傳隊中她改唱過單弦、河南墜子、京東大鼓,學唱過現代京劇,涉獵了多種藝術形式,從中汲取了營養蓄勢待發。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了,駱派京韻大鼓重獲新生。在駱先生鼓勵下,劉春愛又拿起了鼓闆。駱玉笙提出與她結伴對唱,一位爐火純青,一位新鳳善鳴。她不畏難,早晨堅持練聲,甚至夢中也在背唱詞,中魔般地練唱,終于找回了她失去的中低音及韻味。師徒合作七年,演唱了《将相和》《韓英見娘》《卧薪嘗膽》《夜請李月華》《黎明的戰歌》等曲目。這個時期她學到了更多吐字發音的技巧,逐步形成自己的演唱風格,是她藝術成熟的發展階段。
她尊重傳統,對自己要求嚴格。“作藝先做人”是她的座右銘。她又具有新文藝工作者的素質,總是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她深知把高尚、健康、優美的藝術獻給觀衆,必須要加強自身的文化修養,她的藝術魅力和紮實的基本功與她幾十年的學習積累分不開。她讀唐詩,通讀與演唱作品有關的原著,以理解演唱作品的思想性與情節人物,以便将故事演繹得更生動。表演傳統曲目中的古代人物,她向老藝術家學習身段、刀槍架套路等,還從曆史小說、傳統戲劇中學習借鑒。劉春愛深悟“操千曲而後知音,觀千劍而後識器”之理,善于觀察模仿,使她對表演的理解創造力大大提高。
劉春愛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她愛看報,喜歡旅遊,在家中是賢妻良母,有一手好廚藝,駱老師生前特别喜歡吃她做的飯菜。她性情爽朗、愛說愛笑、幽默風趣。當年駱玉笙看她敢在相聲界的大萬兒們面前抖包袱時,調侃道:“這孩子要是剃了光頭,你們說相聲的都沒飯了。”正因為對生活充滿了愛,劉春愛的演唱藝術才會熠熠閃光。
80年代初,而立之年的劉春愛已是天津市曲藝團鼓曲的台柱子。在繁忙的演出之餘,她夜以繼日地下苦功,繼續學習駱老師的保留曲目。在随老師去東北演出途中她學會了《子期聽琴》和《俞伯牙摔琴》。駱玉笙還向她傳授了《擊鼓罵曹》,并買了一副鼓槌兒相贈,囑咐她要天天練功,達到高标準。劉春愛牢記老師的教誨,每天堅持練功,直練得手疼臂麻。演出時她擊鼓運腕靈活,節奏鮮明,鼓聲悅耳動聽,如今《擊鼓罵曹》已成為她的代表作。她不但勤于學習駱派的傳統節目,還在繼承老師演唱風格的基礎上又創新豐富了20多段駱派新作品,有了自己的代表作。她接連創演《風塵知己》《司馬遷》《橫槊賦詩》《寶钗勸學》《李纨夜思》《巧姐避禍》《琴緣》《琵琶行》《莺莺聽琴》《園丁譜》《生命之光》《紅十字之歌》《長城贊歌》《泰山娃娃》《國歌頌》《地球的召喚》《首都之晨》等。在這些新作品中她與弦師、作者共同探讨、設計唱腔。如《莺莺聽琴》詞句典雅,就融入江南小曲,《寶钗勸學》加入江南絲竹樂,《生命之光》借鑒了傳統的“馬頭調”,《橫槊賦詩》采用京劇原闆唱腔,《泰山娃娃》融用單弦岔曲的數子等,這都是創新突破。
她堅持創新,發展駱派藝術,深知必須不斷創造具有鮮明時代風采的新穎唱腔,才能體現駱派京韻大鼓的壯美和無限生命力。
近年來她在演唱《劍閣聞鈴》《俞伯牙摔琴》等駱派經典曲目時,以全身心的情感投入作品中。她研究當代審美心理,本着一遍拆洗一遍新的精神,糾正倒字,以自己的理解重新解讀唱了多年的唱段。她在從藝道路上秉持一個信念:“傾其一生,也要把駱派藝術發揚光大,傳承下去!”
三、傳承勇擔當頗有人氣
一位優秀的藝術傳承人,不僅需要高超技藝,還要具有高尚的思想境界。1988年,駱玉笙已近耄耋之年,工作又忙,因此決定将在北方曲校教授駱派京韻大鼓的任務全部交給劉春愛。駱老說:“以後不叫你春愛了,叫你‘橋梁’,你是咱駱派承上啟下的橋梁,你要把我教你的東西傳下去!”駱老師的信任給了劉春愛最大的勇氣,她大膽回複老師:“好吧,我做這個橋梁。”這一莊重的承諾讓她在曲校開始了長達20年的任課教學。那時各種演出繁忙,但是她從未耽誤一節課。她嚴守師道,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嗓音和樂感選教材,教唱不同的曲目,幫助學生揚長避短,全面提高。她沒有絲毫名演員的架子,為教學不誤課時,她多次推辭掉高報酬的演出邀請。天氣不好時她讓愛人開車送她到校,當時每節課僅補貼8元錢,連“打的”的費用都不夠,而她毫不計較。她性格樂觀開朗,講課頗有親和力,在學生當中具有極高威信。為了能讓學生更快掌握表演精髓,她常常把學生帶到家中補課,并且四處聯系表演機會。她先後培養了六屆駱派京韻畢業班,出自她門下的學生大多功成名就。曆史把駱派京韻大鼓薪火相傳的責任放在了她的肩上,教學相長,劉春愛的駱派藝術也在不斷升華。
1996年和2000年金秋時節,劉春愛等曲藝名家兩次赴台灣進行文化交流。她将駱派藝術傳播到海峽彼岸,實現了駱老師的夙願,讓寶島觀衆領略了駱派京韻大鼓的藝術魅力。
舉辦個人演唱會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有一定的實力。1998年,劉春愛認真總結了自己近40年的從藝經驗,懷着熾熱的感恩之心,向老師和團領導吐露心聲,要舉辦駱派京韻大鼓個人演唱會。這得到了老師和曲藝團領導的大力支持。演唱會在京津兩地分别舉行,時逢嚴冬,天津的中國大戲院和北京的工人俱樂部卻氛圍熱烈。劇場門口擺滿了花籃,大紅橫幅高懸,幾千人的劇場座無虛席。劉春愛端莊的台風、寬亮的嗓音、醇厚的韻味、從容的氣度、甜潤的歌聲全面體現了駱派藝術字清味濃、情真意切的特色。經典曲目原汁原味,新曲目清新爽朗,曲曲精彩,讓觀衆聽得如醉如癡。演出長達3個小時,直至夜深觀衆興緻不減。
劉春愛(左三)在駱玉笙曲藝藝術生活60周年活動中留影北京專場時逢“三九”,一場大雪剛過,道路難行,但絲毫沒影響觀衆的熱情。200多位天津“鐵杆粉絲”特地趕到北京工人俱樂部,足見劉春愛的人氣之高。
2004年,劉春愛退休了。但她退休不退藝,反倒更忙了。她牢記老師的重托與期望,為傳承駱派京韻大鼓繼續奔忙。除了繼續在北方曲校任職,她還往返奔波于京津兩地,不辭辛勞為觀衆服務。她應邀在北京湖廣會館、廣德樓、老舍茶館、正乙祠,天津謙祥益、名流茶館等劇場演出。北京曲協為她成立了“劉春愛藝術工作室”,她幾乎每周都去輔導教學和演出。2005年,她在天津市老年健康大學開辦了駱派京韻大鼓學習班,向100多位老年朋友傳授鼓曲藝術。這些老同志隻是喜歡鼓曲,有的從未學過曲藝,條件參差不齊。她從最基本的教起,執手親躬,直到大家學會唱段。5年的教學中,她發現和培養了業餘駱派演員10多人,使他們能獨立演唱駱派曲目且有一定的演唱水平。劉春愛的精神感動了許多人,大家說,“曲藝之鄉有這樣德藝雙馨的藝術家讓人振奮。有這樣的好榜樣,曲藝才能大發展大繁榮!”
作為一名鼓曲演員,劉春愛認為“曲為核心,唱居首位”。對鼓曲改革她堅持要尊重傳統的說唱特色,以改革聲腔為主。她深知求學之道不進則退,傳承文脈需守正出新。陳雲同志提出曲藝說唱要“就”青年,就是要按照說唱藝術的特點去發展曲藝表演藝術,要推陳出新,以适應時代的要求,适應當代青年觀衆的審美需求,争取青年觀衆。在這方面劉春愛嘗試了用電聲、管弦樂伴奏的藝術處理,以嶄新的形式向觀衆奉獻了《醜末寅初》《長城贊歌》等曲目,受到廣大觀衆贊賞。在《長城贊歌》演唱中,為了表現長城的雄偉壯觀,她别出心裁地在整段曲調中設計了5處高難度的高腔,先聲奪人,吐字擲地有聲,聲調蒼樸遒勁,落腔依然是駱韻,令聽者頗覺解渴惬意。
2008年,在湖南衛視她和青年歌手張傑、蘇醒用交響樂隊伴奏演繹了《重整河山待後生》,演唱悲壯激昂氣勢恢弘,全國約有兩億觀衆收看了電視直播。這是一次突破性改革,得到了群衆的認可,又提升了駱派藝術的知名度,真是“楊柳枝翻唱‘就’青年!”
2010年,劉春愛從藝50周年了。2月9日晚,天津中國大戲院燈火輝煌、分外熱鬧,筆者應邀參與策劃和主持了“京韻大鼓表演藝術家劉春愛舞台藝術50年駱派京韻演唱會暨收徒儀式”。演唱會上,她率領新收的八名弟子李钰、韓奇雅、劉仲筠、張曦文、李月群、秦磊、楊麗君、高珊等表演了一曲又一曲駱派經典曲目,真是唱者感人,聽者動情,台上台下熱烈的場面令人難忘。第二天在天津市文聯小禮堂又舉行了“劉春愛京韻藝術研讨會”,京津兩地的文化部門領導及曲藝評論家、作家、藝術家薛寶琨、孫福海、王鐵成、朱學穎、倪锺之、孟然、王永良等深情回顧了劉春愛的成長曆程,高度評價她的表演藝術,熱情稱贊她的輝煌成績,殷切期望她繼續做好橋梁,讓駱派藝術發揚光大。
2008年6月,京韻大鼓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駱派京韻大鼓傳人劉春愛和陸倚琴二位老師被認定為京韻大鼓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被認定為代表性傳承人以來,劉春愛不遺餘力地參加全國各地的“非遺”紀念演出,身體力行傳承藝術。國家“非遺”保護中心主任田青親切鼓勵她努力創新,将駱派藝術傳承下去發揚光大。相聲老演員田立禾誇贊她的演唱“此曲隻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劉春愛愈加感到責任重大,決心在駱派京韻大鼓藝術的傳承和發展之路上繼續前行。
今年是京韻大鼓正式命名100年,劉春愛趕上了百年京韻的巅峰期,并成為藝術發展唯美趨向的傑出代表。幾十年來,她以孜孜不倦的學習态度把駱派藝術的高雅境界點滴融入自己的心性中來,唱出了剛柔并濟富有個性的特色,格外動聽。
如今劉春愛已年近古稀,誠願她和駱玉笙一樣老而彌堅,擔負起傳承重任,續寫駱派藝術發展史,百尺竿頭再創輝煌。
(責任編輯/杜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