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一樹花香 德藝雙馨

一樹花香 德藝雙馨

時間:2024-11-08 06:41:30

1961年朱麗華與老師商業興演唱山東琴書《洞賓戲牡丹》朱麗華,1945年7月9日出生于山東青島,祖籍浙江甯波,山東琴書表演藝術家,原青島市曲藝團國家一級演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山東琴書(東路)項目傳承人。

13歲就登台演出的朱麗華,從1958年至今,從事山東琴書藝術表演已60年。為了更好地傳承山東琴書這門傳統藝術,承擔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山東琴書(東路)項目傳承人的責任,2014年,近70歲的朱麗華開始錄制21回的山東琴書《呼延慶打擂》,曆時三年錄制完成,為山東琴書藝術留下了一份寶貴的藝術資料。

我作為朱麗華的學生,老師的敬業精神、擔當精神和強烈的藝術責任感,深深震撼着我。我也想像老師那樣,為山東琴書(東路)的傳承、發揚光大盡一點責任。

勤學苦練初顯藝術天賦

1958年,青島市曲藝團成立。朱麗華是青島市曲藝團成立後招收的第一批學員,那年她13歲。

剛成立不久的曲藝團節目比較單一,所有學員都在學習說大書。1959年,團領導從濟南請來了山東琴書代表性人物商業興、關雲霞夫婦。朱老師非常幸運,在選拔琴書苗子時,被商老、關老一眼看中,開始了她的山東琴書藝術生涯。

朱麗華跟二位老師學習山東琴書的第一個傳統段子是《水漫金山》。她天賦好,聰明勤奮,老師特别喜歡她,真心希望她能夠早日登台,向觀衆奉獻優美的琴書藝術。

勤學苦練了三個月之後,朱麗華第一次登台與商老演唱了山東琴書傳統曲目《水漫金山》。關老打洋琴伴奏,朱麗華站在師娘身旁唱白娘子。回憶首次演出,朱麗華記憶猶新:“那是我第一次登台唱琴書,那天天成戲院觀衆爆滿,我上台吓得隻敢看老師。演唱結束後,師父、師娘非常高興,都說很好。師父說‘行,台詞一句也沒唱錯’,師娘說‘闆眼全對,不簡單’。”從此後,朱麗華一發不可收拾,演唱的曲目越來越多。除了《水漫金山》,她還陸續學習演唱了《小姑賢》《梁祝下山》《洞賓戲牡丹》《王婆罵雞》《武大郎拾麥子》《坐樓殺惜》《裝竈王》《三打四勸》《呂蒙正趕齋》《老王賣瓜》《借驢》《夫妻模範》等十多個曲目。台上老少結合,相得益彰,朱麗華的藝術天賦在舞台上初綻精彩。

朱麗華與商老、關老同台搭檔演出四年之久。在這四年中,她刻苦努力、勤學好問,全身心地投入到琴書藝術中。她深得老師真傳,慢慢領悟到山東琴書的藝術精髓,高強度的演出任務更為她打下了深厚的藝術功底。商老對她的評價是:朱麗華是唯一一位跟師父從頭學到尾,系統繼承東路山東琴書藝術的好學生。

擔起責任發展東路山東琴書

上世紀的60年代,是山東琴書大發展時期。山東琴書起源于魯西南的菏澤,迅速遍及山東大地,還流傳于河南、江蘇、安徽以及東北各地。由于各地語言、風俗習慣的差異,以及各位琴書名家的自身條件與演唱風格的不同,山東琴書迎來了“百花齊放,百家争鳴”的大好局面,逐漸形成了不同流派。

1962年春,中國曲藝家協會、山東省文化局、山東曲藝家協會等單位,在濟南聯合舉辦了山東琴書流派座談會,朱麗華與師父師母也參加了座談會。正是在這次座談會上,确定了以李若亮為代表的“南路”山東琴書,以鄧九如為代表的“北路”山東琴書和以商業興為代表的“東路”山東琴書,并确立了三路山東琴書的學生代表。李湘雲為“南路”山東琴書學生代表,丁玉蘭為“北路”山東琴書學生代表,朱麗華為“東路”山東琴書學生代表。會上一緻公認商業興發展了其叔父商秀嶺的藝術精華并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自成一家,成為具有代表性的“商派”藝術,“商派”東路山東琴書的地位從此确立。

座談會上,朱麗華和商老代表“東路”山東琴書演唱了《借驢》,老少搭檔受到各級領導和同行們的一緻好評。

1963年,商業興、關雲霞夫婦退休後,朱麗華感到了自己肩上的那份責任,年僅18歲的她就這樣挑起了山東琴書(東路)傳承發揚的擔子。

山東琴書演員不僅要嗓子好,唱功好,還要會演奏樂器。朱麗華刻苦學習揚琴,在極短的時間内掌握了揚琴演奏技巧。團領導安排朱麗華與付子玉搭檔,後來耿殿生也加入進來。就這樣,三位年輕人的組合搭檔形成了。朱麗華坐中間打揚琴,左手邊是付子玉彈琵琶,右手邊是耿殿生拉二胡。他們不僅唱《梁祝下山》《小姑賢》《洞賓戲牡丹》等傳統節目,還排練、演唱以歌頌新時代、新人物為主題的新曲目。先後排演了《早婚圖》《雙罵雞》《雲中燕》《管得好》《長征路上》《姑娘的心願》《新長征插曲》《渡河記》《锔瓷盆》《質量風波》《老石匠》《三次考驗》《鐵骨丹心》《寵兒記》《同甘共苦》《騙親記》《師長搬家》《攔花轎》,中篇《奪印》《讀寶書》《學雷鋒》等幾十個新曲目。東路山東琴書煥發出了嶄新的生命力,朱麗華在發展東路山東琴書的道路上默默耕耘着、成長着、收獲着。

進京參演彰顯藝術才華

1975年,朱麗華、耿殿生、付子玉三人代表山東省到北京參加部分省、市、自治區文藝調演,表演的是曲藝作家劉金堂創作的山東琴書《雲中燕》。當時規定,此次調演“不謝幕,不返場”。朱麗華回憶說:“那天演出觀衆很多,我們的節目演唱結束後,觀衆掌聲不斷。我都到了後台了,掌聲依舊熱烈。由于掌聲持續,報幕員沒法報幕。接下來的節目是快闆表演藝術家梁厚民的節目,演員沒法上場,最後破例讓我謝幕,那次調演,所有演出的節目,隻有東路山東琴書這個節目謝了幕,破了例。”

1976年,朱麗華、耿殿生、付子玉第二次代表山東參加北京文藝調演,演唱的是山東琴書《管得好》,并作為攢底節目。

1981年,朱麗華、耿殿生、付子玉到天津參加全國優秀曲藝節目(北方片)調演,山東省有兩個節目被選上。他們這次表演的曲目是《锔瓷盆》,榮獲文化部優秀節目二等獎。該節目同年參加青島市第二屆專業文藝表演賽獲演員一等獎。《锔瓷盆》還榮獲首屆青島市文學藝術獎的特别榮譽獎、山東省歡笑藝術節的藝術家示範獎。

連續三次代表山東省進京參加文藝彙演,這是朱麗華對山東琴書藝術孜孜不倦追求的結果。朱麗華的藝術成就得到了同行認可、觀衆認可,她沒有辜負師父的殷切期望,沒有辜負傳承山東琴書(東路)的責任使命,她在磨練中迎來自己藝術生涯的鼎盛時期。

創新實踐藝術服務人民

1983年後,朱麗華主要挖掘、整理傳統曲目山東琴書章回大書《呼延慶打擂》。經過朱麗華近三年的不懈努力,《呼延慶打擂》終于搬上了舞台。她到鄉村,到書院,在田間地頭演唱。1986年夏天,她在農村場院裡演唱,沒有音響隻有一盞燈,每天場院裡都坐滿了人。每晚唱兩個多小時,她唱得認真,老百姓聽得入神。朱麗華連續演唱了12天,臨走的時候,觀衆依依不舍地拉着她的手,問:“你什麼時候還來?我們喜歡聽你的山東琴書。”這讓朱麗華深受感動。藝術服務于人民,人民喜愛的藝術家才是真正的藝術家。

20世紀80年代,青島市曲藝團在全國30多個省市巡演。山東琴書(東路)的知名度也愈來愈高。本是北方曲種的山東琴書(東路),在上海、廣州等地同樣受歡迎。朱麗華分析:一是巡演的山東琴書作品新、故事性強,引人入勝;二是山東琴書演員吐字沒有過重的方言土語,吐字清晰,南方人可以聽得懂;三是山東琴書唱腔優美動聽,音樂感強。通過多次全國巡演,山東琴書已成為全國觀衆喜愛的曲種。

培養學生東路山東琴書藝術後繼有人

1976至1978年,青島市曲藝團招收了一批學員。朱麗華的山東琴書組招了一男三女4名學生,小的16歲,大的18歲。朱麗華對她的四個學生非常愛惜,悉心指導,期望他們可以早日成材。四個學生都很努力,先後學唱了不少曲目。這四個學生演唱的中篇山東琴書《追求》,獲山東省中長篇節目彙演一等獎;演唱的《石獅子咧嘴》獲山東省曲藝彙演二等獎。

2010年,筆者有幸拜朱麗華為師,開始系統學習山東琴書。朱老師言傳身教,不厭其煩,使我受益匪淺。我先後與朱老師學習演唱了《裝竈王》《梁祝下山》《锔瓷盆》等曲目,并在“非遺進校園”系列演出中,與老師同台演出。

整理資料挖掘傳承藝術

2006年,經國務院批準,山東琴書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朱麗華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山東琴書(東路)項目傳承人,這是她的榮譽,更是她的責任。

2016年朱麗華錄制長篇山東琴書《呼延慶打擂》朱麗華是有心人,早年就非常重視搜集整理山東琴書(東路)的檔案、曲目資料。1986年,她從崂山北宅、書院等地演出回來後,就開始整理《呼延慶打擂》的文字資料,《呼延慶打擂》的2600多句唱詞,請音樂工作者記譜,一句一句唱,一句一句記,《呼延慶打擂》用了整整7年時間完成了記譜工作,同時音頻資料整理完畢。

退休後的朱麗華,生活非常充實,除了操持家務、整理資料外,還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公益演出,依然在為山東琴書的傳承奔走着、忙碌着。2009年,劉金堂創作的山東琴書《同學會》,朱麗華與許冠英、李炳傑等搭檔演唱,在青島市中老年文藝比賽中,榮獲演出一等獎。2010年,《同學會》代表山東省參加全國“紅葉風彩”文藝晚會。已故的閻肅先生看了這個節目後,在專家研讨會上說,“全國29個省市調來的30個節目中《同學會》最好,作品寫得好,演員唱得好,多年沒有看到這麼好的節目了。”

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回良玉看完節目後,接見演員時說:“山東琴書《同學會》太精彩了,主題好,唱得好,生動地反映了老年人的生活。”2010年《同學會》被選中參加第六屆中國曲藝牡丹獎分賽區的比賽,榮獲牡丹獎提名獎。

2012年,在由中國藝術研究院、山東省藝術研究院在濟南舉辦的全國曲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成果學術交流展演中,《同學會》代表山東藝術研究院參加了交流展演。這次演出名家不少,節目很多,但隻評選五個金獎,朱麗華表演的山東琴書就是其中之一。

2014年,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山東省藝術研究院向朱麗華提出錄制山東琴書章回大書《呼延慶打擂》的視頻。她在退休前,《呼延慶打擂》文字資料、音頻資料都已整理完成,但沒有視頻資料。《呼延慶打擂》這部章回大書,共21回,18萬餘字,2600多句唱詞。為了山東琴書(東路)的藝術傳承,69歲的朱麗華彰顯出了藝術家、傳承人的擔當。2014年至2016年,她用三年時間,完成了這部書的視頻錄制工作,一回45分鐘,共945分鐘,近16個小時。2016年10月,她再接再厲又錄制了傳統山東琴書《洞賓戲牡丹》。2017年,老師72歲了,她還有一個心願要完成,就是要在有生之年完成山東琴書章回大書《七奇案》的錄制。這部書37萬餘字,3000多句唱詞,預計38回。朱麗華要面對的是一個更大的挑戰。她說,再難也要完成,作為傳承人,我有責任。據筆者了解,《七奇案》隻有朱麗華一個人能夠演唱。她說,我如果不能完成錄制的話,這部書很有可能就失傳了。朱麗華在與時間賽跑,傾盡全力把這筆藝術财富留給後人,不給自己留半分遺憾。

朱老師從藝的60年,是她“一樹花香,德藝雙馨”的60年。我們從她豐富多彩的藝術人生中學到了許多寶貴的東西,我深深地感到,像朱老師這樣的老藝術家們,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藝術的傳承,更重要的是她們把藝術視為生命的精神。

2014年7月在“歐眼看非遺”活動中,朱麗華、賀長煜與劉紅合作演出山東琴書《裝竈王》。(作者單位:青島市歌舞劇院有限公司說唱團)

(責任編輯/朱紅莉)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