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涓與孫膑一同在鬼谷子處求學期間,兩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此後,龐涓前往魏國謀職,受到魏王賞識,很快升為魏國大将。富貴不忘友人,龐涓想到了孫膑,将他推薦給國君。不久,龐涓發現自己走錯了一步棋——孫膑的軍事才能遠超自己,魏王對其重用有加。推薦之初,龐涓原本懷着一種純潔美好的感情,隻想幫友人一把,但後來他發現這極有可能使自己出局。于是龐涓後悔了,便想着如何趕走孫膑。一番謀劃,他利用自己的權勢找人告發孫膑,說他謀反,當然,他也準備了一些莫須有的“黑材料”。孫膑無法辯誣,魏王大為惱怒,下令将其處死。這時,龐涓出面了,向魏王一再求情。魏王雖然赦免了孫膑的死刑,但還是予以嚴懲——“斷其兩足而黥之”。雙腳被砍,臉刺花紋,孫膑成了一個“廢人”,盡管如此,他還是感謝老同學關鍵時刻的出手相救。而龐涓之所以救他,并非良心發現頓生慈悲憐憫,而是留下“活口”,讓他寫出記憶中鬼谷子傳授的一部兵法。人性深處,有善有惡,邪惡一旦激活,便很難将其止住。孫膑為感謝老同學的舉薦與救命之恩,自然願意回憶書寫。寫到一半,孫膑得知了誣陷真相,他一面僞裝瘋癫,一面尋機出逃,由于沒有雙腳,他隻能爬着走路,要想逃命,隻有借助他人。适逢齊國派人出使魏國,孫膑暗中求見,齊使将他藏在車中偷載出境。一回齊國,孫膑就在大夫田忌的推薦下受到齊威王的器重,将其尊為王師,坐在篷車裡出謀劃策。
此後,龐涓與孫膑的故事還在繼續,結局衆人皆知。周顯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1年),龐涓率魏軍攻打韓國,韓國向齊國救援,齊國軍師孫膑利用“減竈法”麻痹魏軍,将龐涓誘至馬陵險道,四周埋伏。龐涓率軍而至,伏兵萬箭齊發,魏軍潰敗,龐涓自殺。
說實話,孫膑與龐涓的故事讓我十分難受,一對要好的同學,本應齊心協力、和睦相處,結果成了一對不共戴天的死敵,鬧得兩敗俱傷。龐涓固然是一個卑鄙小人,死前還在發洩與詈罵孫膑:“遂使豎子成名!”所作所為實在令人不齒;而孫膑運用謀略置之于死地的複仇,也難以讓人産生快意。應該說,兩人深得鬼谷子之真傳,特别是孫膑,将先祖孫子與老師鬼谷子的兵法運用得娴熟靈活,但運用對象之錯位、手段之殘忍,令人扼腕。
權勢、金錢、名利的誘惑實在是太大,常使人變态異化,步入歧途。不僅是同窗、友人,即使父子、兄弟、姊妹、親戚之間,也難以幸免。這樣的例子,古史固然不勝枚舉,即使在今天,也鮮有改觀。人性改造之難,由此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