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構建意義構建内容實施問題
[中圖分類号]G23[文獻标識碼]A
2015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動國有文化企業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指導意見》,該文件提出,要建立健全兩個效益相統一的評價考核機制,形成對社會效益的可量化、可核查的評價标準。這從國家頂層設計層面對出版單位社會效益量化評價指标體系的構建提出明确要求。實際上,社會效益一直以來都是我國出版單位的基本考核内容,國務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門也先後制定了《出版管理條例》《圖書質量管理規定》等一系列法規來促進、保障出版單位社會效益得以實現。
然而,在出版經營實踐中,大多數出版單位經營管理考核主要以經濟效益為主,其社會效益考核則相對薄弱。出現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出版行業一直以來缺乏統一性的可量化的社會效益評價指标體系,其考核和評價難以在具體操作層面落實。因此,為了有效落實中央文件精神和有關法規要求,全面促進出版産業的科學發展,構建和完善出版單位社會效益量化評價指标體系已經迫在眉睫,勢在必行。本文結合對上海、安徽、河南、湖北、湖南等地出版單位社會效益考核和評價問題的實地調研和人員訪談,在對出版單位社會效益量化評價的必要性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對出版單位社會效益評價指标體系建構以及實施中應注意的問題進行初步探讨。
一、出版單位社會效益量化評價的必要性
由于經濟效益指标具有定量性特點,考核體系相對成熟且易實施,對此出版單位比較重視;相對而言,社會效益則具有較多定性指标,指标值難以直接衡量。因此,出版單位社會效益的考核和評價往往流于形式,而構建和實施社會效益量化評價指标體系是改變上述現狀的必然要求。
1.有利于為出版單位社會效益評價提供科學方法
出版單位社會效益體現了出版服務于社會思想文化建設的綜合能力,其出版物内容、品種、數量、結構等構成社會效益内容要素。長期以來,出版單位社會效益考核主要是以重點出版物、獲獎圖書和出版基金項目等作為标準進行評價,這無疑使得其社會效益評價過于簡單化和片面化,不能科學、準确地衡量出版單位社會效益實現水平。實際上,出版單位社會效益評價的大部分要素可以用量化指标來衡量,對于部分不易量化的要素,也可運用一定數學方法轉化為量化指标,從而實施定量化評價。因此,出版單位社會效益量化評價将改變以往粗放、模糊的評價模式,從而為社會效益評價提供新的科學方法。
2.有利于促進出版單位更加重視社會效益考核
一直以來,我國出版單位都認識到社會效益的重要性。但在實踐過程中,由于社會效益更多從定性角度去評判,因此,出版單位在實際中更加注重經濟效益考核,從而導緻出版單位為了追求經濟規模快速增長,不斷擴大圖書品種數量,依靠品種增長帶動規模增長。甚至隻要經濟效益能夠提高,社會效益下降也在所不惜。而通過出版單位社會效益量化評價的實施,其社會效益實現情況将對不同評價結果進行比較排名,社會效益實現較好的出版單位在國家基金、出版資源和社會信譽方面有一定優勢,社會效益實現較差的出版單位則會受到相應的懲處。因此,社會效益量化評價和激勵約束機制将促使出版單位更加重視社會效益考核,并不斷強化把實現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的經營理念。
二、出版單位社會效益量化評價指标體系的構建
近年來,我國出版單位社會效益評價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實踐。上海市于2004年較早地進行“出版單位社會效益評估體系”的應用和實施;浙江省由其省委宣傳部及省财政廳對其出版集團、報業集團、廣播電視集團等文化企業實施社會效益考核;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南方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中原出版傳媒集團等則由出版集團對其所屬企業進行社會效益評估和考核。然而,上述出版單位社會效益評估和考核也存在較多的不足之處,如評估和考核指标比較單一,指标可量化、可核查性不夠,指标體系設計和組成結構不夠科學等。因此,出版單位社會效益量化評價指标體系需要進行科學設計和合理構建。
1.構建原則
科學導向。通過開展出版單位社會效益量化考核和評價,提高出版單位對社會效益的重視程度,調動出版單位提高社會效益的積極性,對社會效益優秀的出版單位進行支持和鼓勵,促進出版單位将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共同發展目标。
标準客觀。按照評估标準,做到定量與定性相結合,以定量測評為主,結合出版單位社會效益實際情況,盡可能使評估标準趨于定量化、科學化,客觀反映出版單位社會效益真實狀态,以提高評估結果的可靠性與科學性。
操作易行。有效減少出版單位事務性工作,簡化評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采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通過網絡采集、彙總、分析相關狀态數據,實施陽光評估,面向社會以簡明易懂的評估結果公布于衆。
2.構建過程
依據科學評價方法,出版單位社會效益量化評價可以細分為評價指标篩選和确定、評價标準确定、評價方法選擇、數據采集、開展評價并獲得評價結果等步驟,每個步驟都會影響社會效益評價結果的可信度。
首先,依據出版單位社會效益特點選擇相關指标,建立初步的評價指标體系。可采用層次分析法,構建包括一級、二級和三級指标體系。同時,充分考慮指标的全面性、科學性和動态性等因素,運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将最合适的指标篩選出來。其次,針對确定的出版單位社會效益評價指标體系,建立相應的多級評價标準,用于對拟評價的對象進行科學分類。在評價具體指标時,根據對象的特性選擇合适的評價方法。對于不同指标的相對重要性問題,即指标權重進行重點考慮。對于定性的指标,采用一定方法使之定量化。在數據标準化的基礎上,結合指标權重,最後利用選定的評價方法開展評價得出評價結果。
3.出版單位社會效益量化評價指标體系内容
結合出版單位社會效益特性,依據可量化、可核查原則,将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結合,選取一級指标4個,二級指标11個,三級指标25個,初步構建出版單位社會效益量化評價指标體系(如表1所示)。
出版單位社會效益量化評價指标體系主要包括引導力、傳播力、影響力、公信力四個一級指标。其中,引導力指标是指出版物在引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傳播方面的作用,主要包括主題出版、重點出版和隊伍建設三個二級指标。傳播力指标反映出版物在對内傳播和對外傳播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以及進行創新傳播的能力,主要包括市場反饋、閱讀推廣、對外傳播和創新發展四個二級指标。影響力指标體現出版物的品牌效應和社會反響,出版單位的公益活動也有利于提高出版單位的社會影響力。主要包括出版品牌、社會反響和社會公益三個二級指标。公信力指标是指出版單位以優質内容和印裝質量服務讀者,以及守法經營方面的情況,主要包括出版管理一個二級指标。三、出版單位社會效益量化評價指标體系在實施中應注意的問題
出版單位社會效益量化評價将改變以往側重從定性角度對社會效益進行考核的問題,促進出版單位從量化角度準确評估自身社會效益實現情況,也有利于出版管理部門用統一标準和科學方法對出版單位社會效益進行全面評估。出版單位社會效益量化評價指标體系在實施過程中應注意如下問題:
1.社會效益量化評價和定性評價有機結合
作為具有文化屬性的出版單位,社會效益是出版單位開展經營管理活動的基本目标,而社會效益内容指标的構成有定量的,也有定性的。為了科學合理評價社會效益實現水平,對出版單位的評價需要采用部分定性指标。在特定情況下,有的定性指标還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思想政治導向指标,不論其他指标值多麼高,隻要出現思想政治導向方面的問題,該出版單位社會效益評價結果都是不合格的,這體現了定性指标在社會效益評價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即使是進行出版單位社會效益量化評價,還是要選擇有代表性的定性指标,從而将量化評價和定性評價有機結合,這樣才能保證出版單位社會效益評價更加全面科學。
2.積極推廣應用專家評價法和同行評價法
出版單位社會效益量化評價引入專家評價法和推行同行評價法,将有效保障出版單位社會效益評價指标和權重選擇的準确性,同時促使出版單位不斷強化精細管理的經營理念,加快實現向現代文化企業的轉型發展。
例如,上海出版單位有效應用專家評價法和同行評價法開展社會效益評價。上海市新聞出版廣電局專門組建近20人的專家審讀隊伍,每人負責2~3家出版社并進行長期跟蹤;同時,該局特别委托上海市編輯學會和上海市書籍裝幀藝術委員會對出版社的編校質量進行抽樣檢查。上海出版單位通過應用專家評價法和同行評價法積累了豐富的評價管理經驗,也為其他出版單位社會效益評價實施提供了有益借鑒。
3.推進不同出版單位社會效益實施分類評價
出版單位社會效益量化評價要依據不同出版單位性質進行分類評估。由于各出版單位的專業、特色各不相同,比如,大衆出版、專業出版和教育出版等不同出版單位社會效益的實現程度有一定的差異。又如,綜合性出版社、文化古籍類出版社等在重點圖書和國家項目申報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從而相應地帶來出版單位社會效益評價中的相對優勢。針對不同情況,需要在設計社會效益量化評價指标體系時全面考慮不同出版單位的實際情況,從指标類型、權重賦值和評估标準等角度予以分類實施,從而使出版單位社會效益量化評價更加科學、合理。如在安徽省的出版單位社會效益評價中,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将其所屬出版社與新媒體企業的評價指标分别設置,在新媒體企業評價中新設“科技創新與融合發展”指标,并從新媒體企業在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認定、國家和産業标準制定以及申報國家或省級課題等方面進行細化分解,這實際上與新媒體企業發展屬性十分吻合,體現了新媒體企業社會效益的全新内涵,從而為我國其他出版集團所屬的新媒體企業社會效益評價管理提供了參考。因此,對出版單位社會效益實施分類評價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
4.有效協調不同管理機構對社會效益評價的不同标準
在我國新聞出版業的宏觀管理和指導機構中,國家新聞出版行政主管部門,地方省市文化資産管理委員會、宣傳部門和人社廳等機構對出版單位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評價各有不同要求,并制定了不同标準。地方省市文化資産管理委員會、宣傳部門等側重于要求出版單位在思想文化方面發揮導向作用,人社廳則通過經濟效益考核來測算和确定出版單位的工資和獎金。因此,不同管理機構的規章和标準導緻出版單位社會效益評價的不同考核結果。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國家新聞出版行政主管部門進行有效協調,深入研究,結合實際科學制定出版單位社會效益量化評價指标體系,并在實踐中逐步完善和大力推廣,從而最終獲得出版行業的廣泛認同,并成為統一而又有分類的社會效益量化評價指标體系和實施方案。這将有利于實現出版單位社會效益量化評價和管理走上科學化、規範化發展軌道。
參考文獻:
[1]許乃青.出版社社會效益評估的構想與實踐.中國出版,2005(10).
[2]張小新,沈東山.改制後母體大學對所屬出版社的績效考評問題探讨.出版發行研究,2014(1).
[3]魏玉山.關于開展出版單位社會效益考核評估的思考.現代出版,2015(3).
[4]王莳駿.出版社社會效益評估體系探析——以上海市為例.出版發行研究,2015(11).
[5]王廣照.出版社社會效益考核的實踐與探索——以中原大地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為例.出版發行研究,2015(11).
[本文系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新聞出版重點課題“圖書出版單位社會效益評價指标體系的構建與應用研究”(編号2016-4-1)的階段性成果。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觀點]
(作者單位:湖北第二師範學院、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