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看起來很瘦,但其實很能吃,尤其是甜食。
肖邦住在情人喬治·桑位于法國貝裡的諾昂城堡裡的時候,每天早上都伴着一杯熱巧克力醒來。
除了巧克力,肖邦最喜歡吃什麼?答案是:肉醬。肖邦還會自己做肉醬,并且寄給朋友吃。他在信裡向朋友介紹:“這是我在煙霧籠罩的廚房裡自己制作的喲!”
肖邦的《宴會》是在1830年創作的,他20歲時離開波蘭,啟程前夜和朋友們喝酒,大家一起合唱這首飲酒歌。肖邦出國之後,華沙爆發了反抗沙俄的起義,這首《宴會》被起義者們重新填詞,變成了愛國歌曲。
與莫紮特共進晚餐土豆雞肝肉丸,佐《吃、喝》三聲部卡農
對于吃,莫紮特的唯一要求就是豐盛,因為他總是很餓。
有一次,他吃到一種奇妙的水果。他這樣描述道:“我們吃到了一種我從前隻在畫上見過的水果,它的味道就像黃瓜……它是圓形的,果皮是綠色的。但當它被切成兩半時,特别好看,因為裡面是紅色的。人們是蘸着糖和桂皮粉吃它的。”
你猜莫紮特說的是什麼?沒錯,就是西瓜!莫紮特從小就旅居在外,足迹遍布歐洲大陸,品嘗過各種各樣的美食。但家鄉薩爾茨堡的美食對他來說是最特别的,是一種帶着鄉愁的味覺記憶,最令他着迷的是小時候常吃的小牛肉和土豆雞肝肉丸。
另外,葡萄酒、啤酒、潘趣酒和香槟酒也大量出現在莫紮特的書信和作品中。歌唱劇《吃、喝》贊頌的是霞多麗葡萄酒;歌劇《唐·喬萬尼》中老是提到香槟;他還寫過一首潘趣酒詩,裡面有一句:“最美的祝福,配上陳釀潘趣!”
與巴赫共進晚餐
梭鲈配鳳尾魚加黃油醬汁,佐《哥德堡變奏曲》
巴赫性情強悍,食欲非常旺盛。隻要有人請他吃飯,他總是欣然赴宴。梭鲈配鳳尾魚加黃油醬汁、熱蘆筍沙拉、糖漬檸檬皮……甚至連當時還未征服法國的土豆、已經赢得德國人喜愛的咖啡,他都一一嘗過。
巴赫家族與面包有着不解之緣。家族中第一個出名的人維特·巴赫是個面包師,他喜歡伴着音樂揉面,或一邊磨小麥,一邊撥弄弦樂器。這是子孫熱愛音樂的源頭。
熱愛美食的巴赫還把蔬菜寫進了歌裡。《哥德堡變奏曲》的第三十變奏,講了一個兒子嫌棄母親做飯難吃,于是離家出走的故事。其中兒子唱道:
總是蘿蔔,總是白菜,這就是我逃跑的原因。如果媽媽給我做些肉該有多好,我便不會如此想要離開這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