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至味在江湖

至味在江湖

時間:2024-11-06 07:28:55

我想起去年在四川拍片的事兒。

當時餘震頻發,我們從彭州通濟的山裡出來,轉場到雞冠山。已經吃了幾天方便面,我特别想找一個打牙祭的地方。恰巧路邊有一間房子,門框上用油漆寫着“三妹子酒家”,沒有猶豫,我們停車鑽了進去。飯館沒有菜譜,所有的原料都擺在明面上。大廚是個粗壯的中年漢子,胡子拉碴,手裡攥着菜刀拍拍打打給我們點菜。我們要了一份粑粑菜、一份老臘肉,便坐下等着。

不一會兒,菜端上來(叫扔上來更準确),第一口咬下去,不由得轉身對老闆說:“夥計,你家臘肉太鹹。”正在刷鍋的老闆頭都不擡:“隻有這個。”什麼态度嘛,我心裡想。第二口,卻吃出一股奇香,仔細再看筷子尖上的物事,大片的臘肉,由外至内,從深褐到鮮紅——顯然是暴腌暴曬過的。旁邊搭車的一個彭州哥們兒說:“這家的臘肉是方圓幾十裡最有名的。要不是地震,還可以吃到他家的風幹雞。”我一邊吃着菜,一邊再看那個中年漢子,隐隐地在心裡生出了“世外高人”幾個字。這,就是所謂的江湖菜吧。

我仔細做過研究,原生态江湖菜一旦離開故土,原料、作料的供應都不可能似以前充足地道;另一方面,在陌生的環境,面對全新的客人,大廚下手時不免要多看看顧客的臉色,做很多讓步。衆口難調,味道不免中庸起來,原先支撐做菜的某種理念也開始動搖。在城市餐飲激烈競争的環境裡,大廚的臉色,很難像彭州鄉間的那個漢子一樣自信。

社會信息化程度愈高,大衆的趣味愈發趨同。然而,菜肴個性化和餐飲業利益最大化的需求永遠無法同步。我們能夠看到的一些以江湖菜揚名立萬的館子,慢慢地,“江湖”兩個字隻剩下商業意義上的招牌意味了。

如果把烹饪比作江湖,我最喜歡的廚藝高人當如風清揚——背負絕學,遺世獨立。他們有自己的價值觀和三兩知己,絕不會參加武林大會之類有套路、規則的選拔。他們做的菜永遠是小衆的:有性格,意氣風發,絕不會考慮勞什子評委漸漸遲鈍的味蕾和已經退化的牙齒。

當然,這種念想實現起來越來越難——你看嘛,金庸都進作協了。

(生如夏花摘自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至味在人間》一書,視覺中國供圖)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