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梁東擎 :“分散是唯一的免費午餐。 ”

梁東擎 :“分散是唯一的免費午餐。 ”

時間:2024-11-05 11:46:19

梁東擎(蔡小川攝)在中國,我們服務的客戶以40歲左右的年齡層為主。我們還看過一些财富管理報告,中國财富人群中平均資産量10億元以上的平均年齡才40歲到50歲;如果是平均資産量在1億元左右的人群,平均年齡也就38歲左右;再往下降到1000萬元,平均年齡可能隻有30歲左右。這決定了整個中國客戶市場是創富型市場。

擲硬币的風險

我有一張資産負債表來記賬我投資的所有理财産品。我會詳細記錄每種産品的購買時間、淨值、最近一年的表現,以及它在我的資産配置策略裡面占據什麼樣的位置。大概很少人會用我這種方式來管理财富,但理财其實是一個每個人都在做的事情。你可能不買基金、股票,但可能用過餘額寶,即使你隻把錢存在銀行裡,也是一種理财方式。

過去幾年很多人都炒股票。我們做過一個統計,從股票市場成立到2016年,所有的年份加在一起,股票年均帶來的财富增長是13%。也就是說,如果從股票市場成立的第一天一直投資到現在,你既不買賣,也不退出,隻是跟蹤股票市場的收益,那麼這個收益就是13%。為什麼大家感覺在股市中賺錢像這個數字反映得那麼容易?核心的原因就是中國的股市波動率太大了。我們統計過,中國股市的波動率是30%。那13%的收益對于30%的波動率,這個數字意味着什麼呢?簡而言之,就是你在裡面獲得盈利的概率隻有60%,你在股市中虧損的概率是40%。這個概率其實隻比擲一個硬币的概率略好一些而已。

如果你幸運地投中了硬币,也不意味着你還能享受高收益。13%這個數字其實和過去這20多年中國名義GDP增長的數字是基本相近的。事實上,在所有其他主要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股票的長期收益率都是與經濟增長息息相關的。那麼如果我們認為,整個中國的經濟面臨一個相對來講低增長的時期,隐含的一個結論是,整個中國的股票市場的收益将會不如過去的這20多年。

與此同時,近幾年,中國的債券市場波動率大概上升了50%;而人民币兌美元彙率的波動率大概上升了100%。過去一年,我們見證了全球各種“黑天鵝”事件,背後反映的是全球政治和經濟格局的變革。市場的波動将是未來的常态,未來的理财會比過去更加需要智慧和技巧。

回顧過去的10年,中國财富市場的變化非常大。我在2008年正式加入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恰好是公司開始發展财富管理業務的第一年。2009年底的時候,公司組建了财富研究部來支持整個财富管理部的客戶需求。我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考察國外的财富管理行業,對中國的行業趨勢做一個比較和判斷。

當年做研究時候,我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體量的差異。2009年,中國私人财富市場規模僅5.4萬億美元,和美國的35.1萬億美元,甚至日本的14.9萬億美元相比有非常大的差距。中國的GDP增長那麼快,但中國人積累下來的财富在世界上并沒有排上号。另外,和國外相比,中國人可投資的金融産品的差距更大。當時,國内的金融産品大概隻有四五大類,規模隻有十幾萬億元人民币,而美國光公募基金這一個類别的體量就達20萬億美元。這些數據讓我們判斷:當前的現象是不合理的,未來中國财富的增速一定會很快,而現有的金融産品肯定無法滿足财富增長的需求。

2010年以前财富管理行業沒有現在這麼興旺,大部分人理财的方式也非常單一。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在那以前,如果能買上房子,就意味着你就不再需要考慮其他的理财方式。2010年,房地産市場開始調控,大家第一次意識到買房行不通了。

與此同時,當時的非标信托市場也非常興盛。非标信托是針對某一公司某一個項目,由信托公司發行的私募債務貸款産品。現在大家已經意識到,信托并不是一個保本保收益的産品。但在當時,整個市場在往上走,雪球能滾起來,信托的違約率不像現在那麼高,很多人是把它當作保本保收益産品來購買的。當時的信托産品一年期有8%到10%的收益率,兩年期的收益率在11%~12%左右。這意味着7年左右财富就能翻一番。當時很多在海外做資産管理的朋友經常向我們感慨,羨慕國内的信托産品。在他們的市場條件下,一個高風險的産品每年有10%的收益率就是很不錯的了。總之,當市場情況好的時候,大家理财方式單一,對專業的理财指導并沒有需求。

2010年的時候,國内還沒有現在這麼蓬勃發展的第三方獨立理财機構。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也沒有成立真正意義上的财富管理部門。大家的運作方式是做什麼就賣什麼,比如信托公司的财富管理部,實際上賣的就是自己的信托産品,歸根結底其實是以銷售為目的的。

在對當時的市場進行調研以後,我們很明确地認為,未來真正能夠給客戶帶來财富管理價值的一定是兩點。第一是資産配置的理念——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市場再往後發展,絕對不會再有什麼東西一定能賺錢這樣的機會,風險和收益一定是配比的,必須按照你個人的情況量身定制一個投資方案。

第二是專業理财的重要性。中國有一個普遍現象:熟人理财。我身邊的朋友大部分都是金融行業的從業者,即使是他們也同樣存在這樣的現象:朋友買什麼,我就買什麼。昨天還有一個朋友和我抱怨因為跟了熟人的風,買産品買虧了。這種現象存在的根源在于信任。我們的财富管理行業這麼年輕,相對于一個你并不了解的理财經理,你當然更加信任你的朋友。但是,這并不是一個有效率的理财方式:當你在有限的朋友圈子裡去選擇的時候,你隻能看到整個市場的一個角,信息量非常有限。專業機構能夠幫你打破信息壁壘,在掌握更全面市場信息的情況下做出決策——未見得說一定能讓你賺錢,但至少它可以給你一個更大的一個視角。

中國财富人群年輕20歲

2010到2015年,中國個人财富市場的最大特點是産品迅速豐富起來了。2011年初,我們第一次召開針對财富管理客戶的财富論壇。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當時我們把主題定為“未來十年是産品的十年”。我們想傳達二層意思:第一,中國金融産品的規模會急速擴大;第二,人們不再會像過去一樣采取單一的理财方式,會更多通過金融産品的購買來理财。後來的事實證明,我們的預測是正确的。

2010年之後發生了幾件标志性的事件。一個是當時的銀根收緊了,所以導緻非标信托的收益率特别高,很多人接受了産品理财概念,首先買的産品就是信托産品。另一個标志性事件就是出現了多元化的證券産品。2010年之前,國内的證券産品僅僅局限于股票基金,2010年之後開始有了對沖基金,這意味着整個證券産品市場不再隻是跟股票市場相關了。另外一個關鍵的變化就是整個私募股權基金的市場發展起來了。

2010年我們做私募股權二級市場調查的時候,整個市場大概是一個二八格局——中國80%的所謂私募基金都是美元基金。包括阿裡巴巴、騰訊等公司為什麼會選擇在境外上市,就是因為最開始獲得的風投的錢都是美元基金。創業闆開了之後,越來越多的公司願意回到A股上市,這刺激了人民币的發展。現在私募基金的格局同樣是二八開,但是反過來了——80%都是人民币基金,而且這個格局的變化全部是增量構成的。這些事件使得理财市場變得越來越多元化。

如何在這個多元化的市場中配置自己的資産?我們的理念是這樣的:首先你需要有一個資産的長期配置計劃,這個長期配置可能覆蓋5年到10年甚至更長的一個期限,我們稱之為戰略資産配置。同時,你還需要有戰術資産配置——在你的長期資産配置方案之上,安排一些短期的配置。比如2010年的時候,我們覺得整個非标信托可能還有兩三年的好日子,那我們就會在整個大的戰略資産配置的基礎上有一個戰術性調倉。

另外,客戶的資金需求也是一個因素。有客戶說,我這筆錢10年之後可能會要給孩子用。這意味着他在10年當中沒有資金需求。我們就會問他:是否願意在這個過程中承受多一些風險?這樣可能能夠把10年的預期收益率拉得高一些。如果客戶預期這筆錢明後年就要用,我們就會推薦他做一個更為穩健的配置:你用錢的時間點距離現在很近了,任何一個市場都不可能保證一兩年之内就能賺錢。我們會更推薦他把這個穩健類的資産的配比提高,降低風險資産。

還有一個影響因素是客戶個人的特點。我個人的觀察是,中國财富人群的年齡整體都比世界偏低至少20歲。2010年我們去日本做财富管理行業調研的時候,他們說他們主要服務的客戶在60歲左右,我吃驚得下巴都快掉了。對方解釋說,日本的社會結構比較穩定,真正掌握财富的是退休之後的這群人。對于這些人來說,你拿到一筆很大的退休金,目标是讓這筆錢能夠保證你未來幾十年的生活質量。

在中國,我們服務的客戶以40歲左右的年齡層為主。我們還看過一些财富管理報告,中國财富人群中平均資産量10億元以上的平均年齡才能到40歲到50歲;如果是平均資産量在1億元左右的人群,平均年齡也就38歲左右;再往下降到1000萬元,平均年齡可能隻有30歲左右。這決定了整個中國客戶市場是創富型市場。

一個38歲的客戶是可以承受炒股票的風險的:今年就算我虧了30%,沒關系,我還有現金流,有工資、獎金和産業。而一個60歲的客戶,他新增的現金流就很少了,不會再願意再去承擔太多風險。過去改革開放這30多年造就了一批高淨值個人,而且這批高淨值個人的新增财富并不是來自理财,而是自己賺出來的,他們完全可以承擔更多理财風險。

“未來十年是屬于資産配置的”

資産配置這個圈子裡面有一句話:“隻有分散是唯一的免費午餐。”所有的投資都是一份風險一份收益,隻有大類資産的分散才能夠帶來收益風險比的提高。

我們經常說,資産配置是一個反人性的東西。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你有兩塊錢,要做資産配置,我給你的建議是一半資金投股票,一半投債權。這樣的好處是:股市漲的時候,你能有一定收益,股票跌的時候,你也不至于損失很多。你最初可能也同意我的說法,但是明白一個道理和真正能身體力行去踐行這個道理完全是兩碼事。過兩天,一旦股市漲得快,你很難抑制住把更多的錢投向股票的沖動。但其實這是不符合資産配置理念的。根據資産配置理念,當股市上漲讓你在股市當中的錢從1塊變成1塊5的時候,你仍然能夠理性地把這多出來五角拆成兩半,一半投入股票,一半投入債券。這樣你可能會錯過一些股市上漲的收益,但在股市下跌的時候你能夠得到非常好的保護。

過去這些年,每年我們都會發現客戶的資金集中流向一個或者兩個領域。這個現象應該分兩個方面來看。一方面,每一年的市場環境不一樣,這種流動是必然的。2013年的時候,貨币基金在風險特别低的情況下上來就5%到6%的收益率,大家都在買支付寶的餘額寶、騰訊的理财寶這些“寶寶類”産品。

幸運的是,這些産品的風險并不大。但是我們特别想引導客戶接受一個理念:不要盲目地去跟風。在2015年的時候,我們觀察資金流向,很多加倉都發生在4月到5月份之間。我印象中四五月份的新發基金量是非常大的,而緊接着從6月15日至7月8日,短短半個月,中國股市從5178點到一度跌破3500點。

最近一年人民币的彙率變化比較大,也有客戶會問要不增加海外産品的購買比重。我們一直強調的是:如果你的消費就是在國内用人民币完成的,就不要去賭人民币币值漲跌。購買海外的産品,比如QDII基金、美股、黃金是為了多元化你的資産配置——多元化的結果是你持有的各種資産之間的相關性降低了,等于分散了你的投資風險。這就相當于你在風險不變的情況下增加了收益。從去年開始,我們看到一個有非常明顯的現象:國内外的市場呈現出一個反向變動:國内市場在下跌的時候,海外的市場在上漲。所謂反向變動本質就是國内外理财産品的相關性低,這個東西就是一個免費的午餐。

從2015年初開始,我們特别強調資産配置,因為我們判斷整個資産騰挪的速度和多資産輪動的速度可能會加快。過去這些年會有經濟單邊的上行或者下行,這樣的情況下比較容易抓住财富增值的機會。但2015年以後,利率往下走,經濟處于調整期,我們可能再很難遇到一個特别大的趨勢性的機會,除非是宏觀經濟面有一個特别大的變化。當經濟就停留在一個6%到7%的GDP年增長水平上的時候,當沒有一個特别大的單邊機會出現的時候,追漲殺跌可能就更危險。所以我們覺得未來10年是屬于資産配置的:你單資産賺錢越來越難了;如果你不做配置,那你在資産輪動的過程中可能就會很受傷。

事實證明,2015年就是一個大起大落的市場。以前牛市也沒那麼短,熊市也沒這麼短。我們印象特别深的一點是,客戶在經曆了2015年的市場波動之後,風險意識大大增加了。很多客戶跟我聊,從前總是問什麼東西能賺錢,現在基本上都會這麼問:什麼東西能賺錢?它的風險在哪裡?

2017年投資建議

2016年初的時候,我們的建議是減配股票、股票類基金等權益類資産,但是今年初的時候我們的這個觀點就調整了,認為2017年應該增配權益類資産。

2016年初的時候我們的判斷出于幾個因素:一方面當時有一個熔斷政策。我們覺得這個熔斷政策具有不确定性;另外一方面我們覺得整個2016年還是會面臨流動性的不确定性。2015年底的時候因為經曆一個四季度的反彈,很多券商特别樂觀,覺得沒問題了,股災1.0、2.0都過去了,但是我們當時感覺流動性不會一直寬松下去,足以支撐這個股票市場往上走,市場有點過于樂觀了。

2017年我們把股票從原來低配調到高配也有幾個原因:我們覺得整個全球的經濟在2017年會比2016年會好一些,一個體現就是美國經濟好轉,美國現在已經進到一個加息通道。同時中國經濟也有好轉,一個迹象是走出通縮。去年開始整個商品價格止跌企穩了,而且甚至有一個反彈。基本面上有這樣的支撐,我們覺得今年的收益的來源可能股票會比較好。

從2016年的産品市場中看到,另類的投資收益其實是顯著優于傳統投資的。2016年債券私募平均獲得了2%的正回報,股票私募平均下跌了9%,但是另類投資中期貨私募平均上漲了15%,量化私募雖然受市場流動性的影響,但也實現了1個百分點的正回報。這說明,在市場比較波動的時候,另類投資具有風險分散和收益穩定器的作用。2017年着重關注的另類投資有幾塊:私募股權基金、海外對沖基金、黃金的配置,這些都能對傳統資産的風險起到分散的作用。

(以上産品數據均來自中金财富研究統計)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