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是德國品牌,但多尼克球闆的風格卻顯得“很中東”——既沒有歐洲流派進攻到底的架勢,又不似日本裝備般的細膩柔和,但多尼克球闆的特點,卻恰好介于兩者之間:穩健、紮實。但是,以前三闆打法啟蒙的國内市場對于四平八穩的裝備并不感冒,且多尼克球闆偏小的形變效果搭配硬質國産套膠也不甚理想,即便在早期有瓦爾德内爾這樣的超級球星坐鎮,多尼克的球闆似乎也很難成為國人的首選。
然而,較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多尼克套膠卻刷新了國人對于彈性的認知,出衆的噴射力以及動聽的金屬聲,折服了一代又一代發燒友,多尼克也幾乎成為了德套的代名詞。多尼克套膠也不負衆望,多年來也一直代表着德系最高水平之一,甚至大有引領德系走向的風範。
所以,要在多尼克的裝備中挑選Top10,似乎說膠皮會顯得更有意思。
Desto系列
光說Desto系列,可能還會有一些新手感到陌生,但如果說F1,相信就是衆人皆知了。倘若讓老鳥推薦入門級外套,估計十個有九個會讓你先試試F1。在進口膠皮席卷中國市場的初期,多尼克F1、尼塔谷Moristo2000、挺拔Rapid以及岸度RevoFire曾被譽為“德系四小龍”,如今依舊沖在銷售一線的,還當屬多尼克F1。
沒錯,F1在中國球迷眼中就是這種“标配”的地位,由于進入國内市場較早,靠着出色的彈性迷倒了一代又一代球迷,F1已經成為進口套膠的一個标杆,每回别人讨論套膠新品,難免會說一句“比起F1......”
為什麼多尼克F1要顯得這麼拔尖?首先,F1具有較好的性價比,并且後期工藝改良大大增加了套膠的耐用性,初期F1“一碰即碎”的現象已經基本消失;其次,因為F1系列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其歸屬的“Desto”系列還有F2、F3等衆多硬度選擇,受衆面更廣泛。F1雖然走的是軟彈風格,但實際硬度還是不低,F2、F3進一步弱化了F1的硬度,容錯性更好,自然能夠獲得不少新手的喜愛。
如今Desto系列早已不再是老三員大将打天下的時代了,硬度更高的F1HS、F1Plus以及專為入門級設定的F4為Desto家族再度擴軍,Desto系列俨然已經成為多尼克套膠中的一個招牌。
JO系列
最讓多尼克公司感到榮耀的事情,肯定是簽下了當初瑞典的“三駕馬車”,瓦爾德内爾、佩爾森以及阿佩依倫共同創造了如今依舊故事滿滿的瑞典黃金時代,而JO,便是為世界上第一名大滿貫瓦爾德内爾(Jan-OveWaldner,簡稱JO)打造的私人專屬。
老司機們肯定都知道現在的JO系列全名叫CoppaJO,包裝上不僅有老瓦頭像,還有銀JO、金JO、鉑金JO三個版本。早期的Coppa為日本制造的全能型套膠,當時的JO系列也為日本制造,然而JO畢竟有老瓦的明星光環,知名度要比Coppa高了不止一星半點。後來JO轉為德系,Coppa與JO就這麼走到一起了。而如今發燒友們所說的JO,多半是指多尼克全新研發的内能“CoppaJO”系列,由于銀JO年代較早,如今仍然活躍的,當屬金JO與鉑金JO。
老日系JO絕對稱不上是一塊暴力型膠皮,它的主人瓦爾德内爾也并非靠強烈前沖的弧圈制勝,卻能将弧圈球拐到對方的正手之外,這便是JO系列的真谛——以控制為主,更講究落點的精準性,而并非一擊斃敵。金JO将這一特征非常好的繼承了下來,經過内能強化後,金JO除了速度稍快,更多還是老JO穩紮穩打的影子,控制力十分突出,因此頗受控制型打法的青睐。
到鉑金JO的誕生,已經是德系相當成熟的年代,鉑金JO身上已經幾乎沒有老德套虛彈的弱點,“一觸即發”的現象沒有了,更能經得起發力,反手彈擊效果也更為穩健。鉑金JO相比金JO硬度稍低,風格不變,穩紮穩打的套路,很“JO”。
CoppaX系列
大家亦較為熟悉的X系列,實際上X系列的全名叫CoppaX系列,Coppa與JO“結盟”的故事,相信老司機們都知道。
當JO轉為德系,開始由全面轉型為高速風格,是多尼克非常成熟的高密度内能套膠的代表了。無機時代引發了德蛋風暴,多尼克自然也迅速跟進,CoppaX系列就這麼誕生了。
或許是因為定位為輕靈速度型套膠,十分符合老瓦的技術風格,所以CoppaX系列在包裝上也使用了老瓦的肖像,隻是沒有CoppaJO系列那麼顯眼,CoppaX系列推出之時,老瓦已然是昔日之王,頭像也僅存在于封套的右上角。
CoppaX系列也是有金有銀有鉑金,共有鉑金X1、金X1、鉑金X2、銀X3(從左到右硬度逐漸降低)四款套膠,金X1在硬度上介于鉑金X1與鉑金X2之間,“鉑金”相對更偏重摩擦,“金”則偏向撞擊,倘若反手常用敲擊技術,金X1會比鉑金X1、X2更合适。
X3非常有意思,既不是“金”也不是“鉑金”,是闊别多年的“銀”,還有多少球迷記得多尼克曾經的銀JO?銀X3的硬度較軟(低于F3),極易打透極好上手,但是面對高強度的對抗會稍微顯得力不從心,因此更推薦給初學者使用。
CoppaX系列的最大優勢,在于輕透、易摩擦、好上手,屬于手感型套膠。另外,CoppaX系列還有一個“神奇”之處:倘若你正手使用的正是國産硬質粘套,反手貼上CoppaX系列會讓正手變得更通透。
BaxsterF-1A
Baxster在國内有個非常霸氣的名字——“正膠王”,它是國人接觸較多的德系顆粒之一,相比我們常見的國産顆粒膠,以及以旋轉見長的日系顆粒膠,Baxster速度迅猛,具備超強反彈力,獲得這一霸氣的綽号也在情理之中。
不過,Baxster小顆粒密緻橫排,顆粒頂端花紋非常細膩,摩擦感十足,發球、摩擦所制造的旋轉雖然不如反膠,但已經完全夠用。罕見的倒梯形(上寬下窄)顆粒,使得出球怪異,性能更接近于生膠。是以怪制勝、但又诟病生膠控制不足的發燒友的絕佳選擇,有衆多業餘高手使用。或者說,能用好F-1A的幾乎一定是高手。
多尼克的彈性自然毋庸置疑,Baxster系列最大的亮點,就是高彈的軟質海綿所創造的強悍突擊效果,較易打透特性也讓手感來的更為實在,撞擊效果響而不虛,若能完美駕馭,也堪稱顆粒膠中的絕世好劍。
Baracuda
Baracuda剛問世時頗受追捧,由于“巴拉庫達”的中文名可以諧音為“扒了褲子打”,甚至有球迷戲言稱:用了巴拉庫達(以下簡稱巴庫),就能把對手扒了褲子打!一方面是風趣的調侃,另一方面,則是對巴庫進攻效果的肯定。
還别說,巴庫确實不簡單,曾經一度征服過衆多女線國手的反手,例如文佳等一線國手,都曾将巴庫作為自己的反手套膠。作為較早的德蛋代表之一,巴拉庫達(以下簡稱巴庫)還是很有特色的。
如果你之前都是在用德系的高密度套膠,初試巴庫一定會覺得很驚豔,這家夥的手感竟如此富有親和力,讓人感覺球不是打出去的,而是扔出去的。面膠具備充沛的咬球感,控制力相比傳統德套有非常顯著地提升,衆位國手用來作為自己的主力膠皮也完全在情理之中了。穩定的摩擦力、恰到好處的擊球速度、通透的手感以及悅耳的金屬聲樣樣兼備,絕對稱得上是德蛋前輩中的佼佼者。
巴庫作為由傳統高密度向蛋糕過渡的産品,速度沒有傳統德套那麼驚豔,旋轉也不如如今德蛋那麼頂級,但是它的各項指标都在中上遊水準。簡而言之,就是買的放心,用的舒心的實戰利器,倘若想購買一片性價比較高的全能型德蛋,那不妨試試看。
Acuda系列
同樣作為德蛋的開路先鋒之一,Acuda系列刷新了不少球迷對于德套“咬球、摩擦”的認知,如今玩起來依然很有味道:正因為誕生于德套由高密度向蛋糕轉型的過渡期,因此AcudaS系列兼備了高密度的速度優勢,以及蛋糕的旋轉效果。況且,AcudaS系列家族成員衆多,S1、S1Turbo、S2、S3四款膠皮幾乎涵蓋了所有打法的需求。
S1屬于全能型正手,S1Turbo由于硬度更高,更是暴力正手的典型代表,兩者都不太容易被打透,因此控制效果理想。不過,S1與S1Turbo并不太适配硬度相對極端的球闆(過軟、過硬),搭配中性球闆的正手效果甚好,當然,倘若反手力大無窮,将S1用作反手也未嘗不可。
S2與S3由于硬度不高,相對更适配反手,不過前者更針對摩擦型反手,而後者更注重速度,亦可以理解為S2需要發力創造弧線,自身力量為雄厚,在中等力量與巴庫較為相似,但S2的面膠略微偏硬,沒有巴庫對于旋轉那麼敏銳,當然偏硬的面膠也并非壞事,S2在彈擊上便顯得幹脆利落,頗有老德系的風味。S3硬度最低,最易打透,更能借上球闆的力道,撞擊自然要比摩擦來的更爽快。
AcudaP系列
AcudaP系列是多尼克在近兩年推出的針對新球的40+套膠,首先升級了面膠以及海綿的工藝,強化了套膠的壽命,多尼克官方宣稱AcudaP系列相比老款在壽命上提升了50%。并且,AcudaP系列還使用了誘人的藍海綿哦。
AcudaP系列在底皮的厚度上有所減薄,降低擊球厚重感的同時更容易被打透,并且對小力量也更敏感,面膠齒粒屬于略帶塔狀的細長風格,因此AcudaP系列的擊球手感十分柔和。同時,AcudaP系列使用的蛋糕海綿也屬于小孔徑,呈現出一種柔彈風格,且擊球弧線偏長,用作遊擊戰十分适合。
多尼克的重磅産品向來都是3字打頭,出就要出3款,AcudaP系列也有P1、P2、P3三名成員,套膠結構基本一樣,主要差别在于海綿的硬度(多尼克的傳統,數字越大硬度越低)。
硬度最高的P1更适合正手、以及暴力選手的反手;P2硬度适中,正反皆宜,但還是更偏向于反手;P3硬度最低,用作正手稍顯過軟,反手拿來玩玩彈擊還是很爽的。
Bluefire系列
藍火一名直譯于“BlueFire”,是多尼克公司在無機時代推出的超大孔徑海綿套膠,于Acuda系列推出之後上市,藍色的“奶酪海綿”騷氣誘人,許多人在未見到實物之前看到“藍海綿”已經忍不住要買買買的沖動。
當然,純靠顔值是無法成為“經典”的,藍火系列的性能在多尼克的套膠中也是出類拔萃的。實際測量藍火的整體硬度并不算高,要軟于AcudaS系列以及DestoF系列,但是藍火的擊球感卻要比另外兩者來的更紮實,這其中“奶酪海綿”貢獻了不少功勞。
奶酪海綿能讓海綿充分持球,并且提供柔和且強勁的回彈力。另外,藍火的面膠質感也是十分出色的,超密緻的磨砂感也創造了相當出色的摩擦手感,小弧圈提拉的效果絕對可以媲美以“旋轉”為特色的日本套膠。
另外,多尼克的老套路大家都懂的,M1Turbo、M1、M2、M3四款套膠硬度依次遞減,在搭配上,推薦M1Turbo、M1用作正手、M2正反皆宜,力量一般的打正手、力量小點的打反手,M3用作反手。
BluefireJP系列
說到JP你首先會想到什麼?Japan?非也,藍火JP的“JP”并非“日本”之意,JP實際上是多尼克另一名簽約運動員佩爾森(JorgenPersson)的縮寫,正如多尼克的另一王牌——JO。
根據簽約運動員的技術特點,象征着老瓦的JO系列推崇穩定與均衡,以及一闆暢快的彈擊,而球風大開大合的佩爾森,也隐晦的表示了JP系列的内涵:力量。
前面說了,想從國套過渡到外套,藍火系列可以完美過渡,而藍火JP則是“更完美”,紮實不發虛的擊球感給人一種穩定踏實的感覺,雖然是一款澀性套膠,卻可以像粘性套膠一樣玩一玩薄摩擦,一闆爆沖更有厚實的底勁。
但由于在設計時,JP系列就更針對力量強化,因此在純粹的手感上相比基礎款藍火要略遜,不過也完全夠用。
關于藍火JP型号的選擇,倘若已經嘗試過基礎版藍火,想強化力量,那麼直接使用同款的藍火JP型号即可,如果你還未嘗試過藍火系列,想直接感受一下藍火JP的力量,那麼國球彙君推薦将藍火JPTurbo/JP01用作正手、藍火JP02/03用作反手。使用手法基本不用改變,卻能感覺到一股新的力量。
Bluestorm系列
應對40+的改革,多尼克先針對經典的高密度套膠F1推出了F1Plus,之後又針對Aucda系列推出了AcudaBlue系列,而如今推出的Bluestorm系列,是多尼克在藍海綿領域的第三款,以續寫多尼克在40+時代的藍色傳奇。
不過,Bluestorm到底在哪些方面加強了呢?
都說40+出球力量減弱了,套膠需要力量強化,那麼力量從哪來呢?熟悉多尼克的朋友可能知道,多尼克反膠常見的海綿厚度為1.8mm、2.0mm、MAX(約2.1mm+),而這次Bluestorm的海綿厚度為1.9mm、2.1mm、Max+(厚度約2.2mm+),整體高了一檔,不難看出這是為40+球做的優化。
加厚之後的海綿能提供更強的支撐以及力量,能夠有效平衡40+帶來的速度衰減,以保證高質量的進攻。老司機都知道多尼克一般都是一口氣出三款的,Bluestorm自然也按照硬度分為了Z1、Z2、Z3三款,不過畢竟人人都愛“暴力”,硬度最高的Z1肯定要更受國人追捧。
Z1采用了孔徑較小的蛋糕海綿,顆粒排布較為密集,采用了短而粗的顆粒結構。用邵氏硬度計實際測量時,Z1的整體硬度要高于BluefireM1,高硬度的海綿是一方面原因,另外還得歸功于密集排布的粗短齒粒。
獨特的齒粒形狀,造就了Z1“發力才見效”的特性,如此一來,小力量的“虛彈”的效果似乎被巧妙的中和掉了,隻留下紮實敏銳的摩擦感,利于台内的搓、擺等需要更精确手感反饋的操作;
發力後則擁有較為穩定的弧線,充沛的噴射力也使得弧圈球更具侵略性,同時能夠兼顧擊打的精準性,俨然一副“進攻為王”的既視感。如果Z1定位為正手套膠,可以說是調校的比較完美了,隻是需要較強的發力才能夠打透,若是作為反手,或許就隻有專業選手的發力才能發揮出其特色了。
一般來說國内大部分球迷的正手使用率都略高于反手,而早期的德套給人留下了一個容易碎邊、不耐用的印象,作為正手口糧難免有些“肉疼”,而多尼克新一代工藝進一步提升了套膠壽命。Bluestorm系列甚至大膽的在封套背面注明了使用壽命提升50%,畢竟業餘球迷更追求套膠長期服役的效果,耐用,才是更好的正手。
多尼克作為德系套膠中的一個重要分支,不僅有衆多經典型号,更有較高的性價比,加上自身較高的知名度,多尼克不愧為德系套膠的招牌。
正所謂“德套不玩多尼克,玩遍天下也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