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對“百花齊放,各有芳香”的思考(上)

對“百花齊放,各有芳香”的思考(上)

時間:2024-11-03 01:53:56

1890年乒乓球運動誕生于英國,從上個世紀初乒乓球從歐洲興起,到上世紀中期日本對單面弧圈球打法的突破和中國創造的近台快攻和積極主動的打法意識,到上世紀80-90年代歐洲開創的兩面弧圈球打法和旋轉、力量與實力的結合,再到90年代中期中國隊打翻身仗延續輝煌至今天,乒乓球運動已經曆了百年以上的曆程。

乒乓球的打法在握拍上有直握與橫握,還有一些特殊握法;從膠皮上有:正膠、反膠、生膠、長膠和防弧之分;在打法類型上有:進攻型、弧圈型、快攻型、防守型和削球等;其中還有各種不同的打法流派,以及各種器材的不同組合,再加各種打法的風格與特點,從而形成了乒乓球運動項目百花齊放的獨特魅力。

乒乓球運動在中國占據着特殊的曆史地位,誕生了我國體育的第一個世界冠軍,而運動成績也是幾十年長盛不衰,我們拿到的不僅僅是數不清的世界冠軍,更是推動了乒乓球運動的發展,代表着世界上最先進的打法和技術風格。但是随着運動的迅猛發展,以及競賽規則的不斷變革,中國乒乓也遇到了空前的挑戰,我們的優勢一點點地消失,以往的傳承已經跟不上形勢的發展,我們在不知不覺中發現,自己的後備力量已經沒有了任何優勢,似乎沒有太多的尖子與苗子供教練們挑選,我們的後備力量像一個流水線生産的面孔相同的标配産品,而各種打法以及不同的個性風格與流派已經很難看到。

一、打法單一比例失調

2017—2018年全國青少年大區集訓剛剛結束,這個集訓代表了我國13--17歲年齡段的最高水平,我對參加集訓的男運動員的打法進行了統計,其中橫闆兩面反膠打法67人,直闆反膠打法16人,削球打法6人,顆粒打法3人。在92人的集訓隊伍中,橫闆兩面反膠的主流打法約占總數的72%;而顆粒打法隻有不到3%;直闆反膠打法的16人風格單一,清一色的直闆橫拉,反手技術已經沒人會使用推擋;削球打法反手幾乎清一色的長膠,甚至已經沒有了倒闆變化,在單調的旋轉和節奏裡,現代的削球已經擔不起“魔術師”的稱号;而正膠、生膠和長膠打法,更是鳳毛麟角,在比賽成績中,隻有一名生膠打法名次靠前;我們當初提出的打法“百花齊放”,如今隻有橫闆兩面反膠獨占鳌頭。我們的管理中心早年意識到了打法出現的不平衡,進而提出了國内比賽團體必須上直闆的硬性要求,但是這并沒有打破失衡,在比賽中扶持直闆打法,隻是一種手段,目的是改變隻有一種打法才能成功的錯誤傾向,這一點在啟蒙和基礎訓練中已經走偏,在省市隊配備其它打法,已經是為了豐富訓練對手,而到了國家隊更是沒有了選擇的餘地。

我認為上述弊端的産生原因在于:基層教練員普遍對各類打法的研究不夠,信心不足,總是找理由和講客觀,放大打法短闆,忽視打法特點,球加大了就逼死了顆粒?發球無遮擋了就降低了發球質量?規則的改變是外因,決定勝負的決定因素,不在武器而是在人!在打法風格上一人成功全面跟風,一個失敗全盤否定,這是一種錯誤的思維慣性!

二、風格相似個性不足

同一類型的打法不能形成同一類型的風格,每一名運動員都是一個個體,我們要針對他們不同的性格、特點和天賦,來确立他們的打法風格,要針對他們的身體條件、秉性習慣和個性優勢,來培養和提煉他們的打法特點。

分析以往國家隊的成功經驗,在直闆打法上:有以速度、旋轉和變化為主的馬琳;有以實力和反手見長的王皓;還有以正手和糾纏能力突出的許昕。在橫闆打法上:有以速度、變化和實力為主的馬龍;有以兇狠、力量和旋轉相結合的張繼科;還有更加均衡和強勢的樊振東;從而充分體現了各種打法與不同流派鮮明的特色和豐富的内涵。

目前,我們的橫闆兩面反膠在強調反手發動體系和上旋球為主要對抗矛盾的今天,從意識和站位上都發生了改變,凡事均有利弊,過于追求和突出擊球質量與反手的優勢,相反也會受到很大的負面影響:眼下我們的正手進攻能力在下降;下旋球和連續拉的能力出現不足;削球打法的馬特全運會單打進入前8,在超級聯賽上也有不俗的戰績;直闆正膠打法的王林堃、介建偉和嚴升,在全運會的比賽中先後戰勝了林高遠、尚坤和張超等新老國手;這都表明我們對下旋球和顆粒打法的能力在退化,可以想象随着以正手為主的馬龍和許昕的退役,我們隻有一個樊振東和所有與他打法、風格雷同的運動員時,我們的堡壘還會堅不可摧嗎?

目前我們的運動員打法風格過于追求兇狠和力量,而且是單闆的質量高于連續的質量,以速度、靈巧結合旋轉與落點為主的風格幾乎沒有了,人們過分地強調速度和力量的最大化,從而忽略了節奏、旋轉、線路的變化和使用意識。将速度、力量和旋轉三大動力要素相結合是我們的追求方向,但也要區分個體是以力量為主,還是以速度為先,否則一旦國外的主要對手适應了我們一名運動員的打法風格,就等于過了我們一片同類型的運動員,這一點是最為可怕的,也是我們必須重視的。

眼下年輕運動員的專項素質和球商與技術能力不成正比,他們依靠的隻是肌肉記憶和訓練的熟練性,而自身的創造力不足,對顆粒、削球和其它打法從思想上就有所排斥;教練缺乏信心,新一代的教練員自身都是以培養“主流打法”為主,對其他打法缺乏認識和研究,已經忘卻了教傳統技術打法的特點與精髓,如:推擋、擠切和刮敲等等,試想如果我們的新一代運動員打法單一,風格類似,這對于乒乓球的觀賞性和藝術性則是一種倒退和傷害,如果項目失去了對于觀衆的吸引力,就喪失了發展的基礎和空間。

三、基層培養,急功近利

在現在全民健身的大環境下,各地的俱樂部如雨後春筍般的發芽,尤其在南方的經濟發達地區,已有代替區市體校的趨勢,新的政策也給了各個學校和俱樂部隊伍更多的機會,其中包括業餘運動員的評級系統也在這一大趨勢下應運而生。從大方向來說,這對乒乓球項目的發展和推廣是一件好事,但是我們從中也看到了一些不足,一是教練要迫于家長的壓力,讓隊員早上球台打的好看;二是評級要求都是在闆數上達标,而沒有指定動作的規範等;所以現在的基層教練已經大大縮短了最基礎的徒手訓練時間,甚至第一堂課就上球台打正手攻了,有的運動員到了兩三年球齡還沒有接觸過托球和颠球的練習,試想象這樣的基礎訓練怎麼培養運動員的手感?

随着我們的小隊員年齡越來越小的開始訓練,我們現在的隊員成型也越來越早,而拔苗助長和急功近利,則是基層教練的心态,在運動員應該打牢基本功的階段,我們過早的挖掘完了他們的潛力,在打法的确定中也忽略了運動員的天性和個性,是真右手還是假左手都分辨不清,是力量還是靈巧型也全然不顧,培養直闆或防守型打法全都是為了隊伍訓練或比賽需要,選材也是在主流打法發展無望的人群中去改弦更張,所以我們的所謂“非主流打法”從根上就是個備胎。到了每年的幾個杯賽在各大微信群,随處可見借用直闆的隊伍,現改打法的也有,甚至有的在這個組就無法參賽。

目前,我們的基層訓練面對新時代的乒乓球參與者,在訓練的目标上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大部分的小孩目的不一定是要當一名專業運動員,他們有的隻是想鍛煉身體,有的想擁有一技之長,有的一心想打專業而自身的條件也不具備,我們能做的就是讓他們感受到乒乓球帶給他們的樂趣和改變,讓他們愛上乒乓球,讓他們在乒乓球上大膽的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然後我們再根據他們的特點和條件,從中挑選尖子和苗子,向專業運動員的方向推進。如果我們的基層教練每人都拿着一個模具,把每一個小孩都按标準:捏成一個樣子、一種打法和同類風格,那我們的國球就真的失去了它的靈魂!

(注:本文内容源自作者,不代表本刊觀點)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