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樓
13年愛恨交加冤冤相報終得休
早在2003年,馬雲就曾拜訪銀聯,意在尋求為淘寶開辟支付通道,然而當時的馬雲遭到銀聯拒絕。本着“處處不留爺,爺當個體戶”的心,2004年,馬雲一家一家銀行地談合作,創建支付寶模式。在當時,這一模式談不上創新,實際上就是“中介擔保”:你買了一樣商品,不相信賣家,不敢直接彙款,就把錢放在支付寶。收到商品後,滿意了就告訴支付寶這個中介,錢可以過去了,不滿意就通知支付寶要求退款。支付寶,這一“中國特色”的交易與支付方式成功解決了網購時的信任問題,并由此推動了中國電商行業進程。13年後,馬雲帶着支付寶再次站在銀聯面前,真正做到了“曾經的我你愛理不理,如今的我你高攀不起”。
在當時,相較于光鮮的銀聯,2004年才模型初現的支付寶,更像是馬雲受挫于銀聯後的不得已之作,頗有幾分無奈。支付寶不構成銀行清算網絡的一部分,隻是一個中轉環節。所以支付寶的本質不是支付,而是信用中介。
一個在線下,一個在線上;一個是國有組織,一個是私營企業;一個政策性壟斷,一個市場化壟斷。看似生存空間不同的兩者,卻明争暗鬥多年。銀聯國字當頭,享受“躺着也賺錢”的待遇多年。但時過境遷,由于便捷等因素,如今越來越多的用戶選擇抛棄銀聯投入支付寶的懷抱。
最初,支付寶并未受到銀聯方面的重視,可随着支付寶越來越完善,各大銀行開始着急了,聯合起來為支付寶出了一道又一道難題—2013年支付寶線下業務被關,2014年四大銀行對支付寶的支付額度進行限制,緊接着二維碼掃碼支付被央行叫停……
銀聯與支付寶像兩個較真的孩子般你追我趕好多年,這一路競争與合作并存,也許是雙方都意識到未來出路在于強強聯合,這才會再次坐上了談判桌。
同分一塊蛋糕,共擁一個夢想
如果支付寶攜手銀聯的傳言為真,那麼銀聯也将分食第三方支付這塊蛋糕,而一旦銀聯起勢,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境遇可不會太好。
許多人費解,阿裡巴巴牽手強敵,幫助銀聯在線拓展絕佳的線上支付場景,把“親生兒子”支付寶置于何地?要知道,馬雲可從來不是吃虧的主,這一盤棋下得可謂老謀深算。
線上領域,支付寶是行業龍頭;線下領域,銀聯占據絕對優勢。在互聯網覆蓋不到的地方,銀聯支付卻已經基本實現了完全覆蓋。阿裡巴巴接入銀聯在線,也就具有了拓展銀聯卡背後農村客戶的支付手段,其農村電商業務自然會事半功倍。
當然,也有行業内人士的分析認為,支付寶急需銀聯的國字号背景背書,目的可能是為拿到一塊清算牌照。畢竟支付行業太容易受到政策的影響了,支付寶與銀聯的強強聯合,是“與人方便自己方便”。
而一旦銀聯入駐淘寶平台,通過銀聯在線完成的支付将清晰完整地呈現在陽光下。同時銀聯還可占據絕佳的線上消費場景,其線上支付業務必然會有大幅的增長,于各大銀行而言,将會帶來更多的談判空間,不失為美事一樁。
此外支付寶如果能得到銀聯的大額支付渠道和客戶,也有助他們更好地對抗微信支付的威脅。淘寶用戶也會有了更多的支付方式選擇,這也是對用戶支付通道的一個補充,在遇到類似雙十一等大促活動時,交易将會更加穩定。
凡事講究“先來後到”,銀聯也不例外
在創建初期,銀聯曾享受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但是随着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銀行卡收單業務管理辦法》以及批準了大量第三方支付機構入局,銀聯承受的壓力也空前巨大,相信這也是銀聯開始接洽支付寶的主要原因。
盡管在一些金融界人士看來,淘寶支付通道走向開放是一個必然結局,從銀行角度也會更鼓勵持卡人走銀聯通道,不過可以料想的是,銀聯插足第三方支付渠道後,其地位也不容樂觀。
有業内人士分析,支付寶的使用者們大多數都已在支付寶裡綁定了銀行卡,或者直接把錢存進了支付寶裡,也習慣用支付寶來進行支付,想要用戶重新開始使用銀聯支付,難度可見一斑,而銀聯支付在其中的存在感也相當雞肋。
退一步說,就算到時候政策大力扶持銀聯支付在第三方支付行業中的地位,用戶的習慣也不是那麼容易改變的。
這樣分析來看,支付寶和銀聯聯手唱的這一出,多少有些戲劇性了。表面上看是銀聯借助支付寶平台能撈到不少好處,實則支付寶暗中早有打算,誰玩誰還不一定呢!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當年拒絕馬雲的銀聯,不知如今想起來可曾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