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孔德學校女生比賽時休息金耐先攝民國時期的女攝影家金耐先在杭州成名,到北平發展後,又加入了北平光社,成為光社唯一的女性社員,由于她勤于攝影創作,攝影作品經常刊發在報紙及雜志上,其大名先在南方傳開,後來又傳到了北方;更讓人們印象深刻的是那段遲到的婚姻,既短暫又悲壯。
1929年4月10日,第一屆全國美展在上海舉辦,《婦女雜志》為配合美展出版了一期特刊,雜志上有一段文字特别引人注目:“金耐先女士,為金啟靜女士之妹,生于浙之西湖,挹湖山之俊秀,得天氣之鐘靈,美于姿而深于藝,性沉默溫和,勤學不倦,擅長中西畫,複工攝影。會中所陳作品,俱得當代藝人之推崇。任浙江省立一中西畫教師,精教學,為師生所共仰。該校之成績,冠全浙,藝才輩出,往年李叔同、姜敬廬、周天初均曾任該校藝術教職,極盛之際而處之裕如,更益近之,是難能而可貴者。”金耐先雖是中西畫老師,美展也有作品入選,但她更愛的還是攝影,課餘時間拍一些風光及人文照片,其攝影作品經常刊登在《攝影畫報》《中華攝影雜志》《天鵬》等攝影刊物上。
1930年4月1日,第四屆全國運動會在杭州舉行,号稱我國第一份攝影報刊的《圖畫時報》,全程報道這屆運動會。時報駐杭州代表蔡仁抱先生看到金耐先老師拿着相機穿梭于運動會,為女運動員拍照片,便主動與她搭讪,希望她能為時報提供女學生的運動照片,從此,金耐先手中的相機便更多的關注校園運動會,并把照片投寄給圖畫時報館。
1931年夏天,深愛着故都風物的金耐先來到北平,住頤和園、溫泉,後又居于香山,經好友推薦,受聘于孔德學校,任西畫教師。在留日同學北平美術學校校長王悅之的引薦下,金耐先與北平光社的劉半農、鄭穎孫相識,南北攝影家聚在一起,話題自然而然圍繞着南方與北方的攝影動态。在劉半農的日記中有這樣一段記載:“下午到王悅之家畫像,六時畢工,即邀悅之及金耐先、鄭穎孫、王青芳并悅之校中一胡姓教授同往天保城晚飯。悅之喜鬧酒,而耐先酒量實勝于悅之,是蓋女子而具男性美者。餘以此語耐先,耐先頗得意也。”為了幫北平光社招賢納士,劉半農主動介紹金耐先加入了北平光社,她也成為光社唯一的女性社員。1932年6月,北平光社在中山公園“來今雨軒”舉辦影展,社員金耐先有20幅攝影作品參展,均得到了參觀者的好評。《世界畫報》還選登了金耐先的兩幅影展作品,并對她本人有這樣的描述:“多才多藝,更複多姿”。
女攝影家金耐先性情溫婉、待人熱情,然而一般的男性卻很難走入她的内心世界,因此,個人的婚姻大事一直拖到抗戰爆發,經友人介紹,她嫁給了國民黨甯波防守司令兼鎮海要塞司令王皥南。1939年秋,47歲的王皥南為續弦,擅自動用專輪把36歲新娘金耐先從上海接到甯波完婚,王皥南的舉動既違反封鎖禁令,又違反了非常時期“凡屬軍人不得結婚”的通令,蔣介石被迫“揮淚斬馬谡”将他處決,“專輪迎婦”案盛傳一時。結婚僅三天就喪夫的金耐先,悲痛欲絕自然不必多說,就說她的閨中密友“杭州第一美人”王映霞。郁達夫的夫人王映霞在重慶出版的《婦女月刊》上,發表了冠題為“憶浙江金耐先女士”的七絕詩計六首1,其中第二首的尾聯為“深鎖瑯瑯燕子樓”,人去樓空,夫君猝然辭世,棄下前妻女兒和新娘金耐先。在詩的第三段:“盛筵難再事多磨,後果前因問夢婆,莫記春閨三宿恨,且留遺愛撫籠鵝。”王映霞既寬慰閨密,又寄語她善待遺孤,重情重義的金耐先與閨密王映霞内心世界是相通的,她也在想,既然你王皥南為我而亡,我金耐先就為你而扛!八年抗戰艱難的歲月,金耐先與王皥南的女兒相依為命,一直盼到了抗戰的勝利。
金耐先創作的題材,主要圍繞着校園女性群體,在她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照相機總是放在身邊,随時随地都可以拍到周圍女教師及女學生的影像。日本帝國主義侵華,導緻金耐先的婚姻既短暫又悲壯,國破家亡,她再也無心創作,人們所看到的作品,全是她在“淞滬會戰”之前拍攝的。抗戰勝利之後,人們再也見不到金耐先的作品了……
責任編輯/楊夢嬌
燕京大學女學生許玉珍金耐先攝
燕京大學女學生錢建才金耐先攝
中國公學商學士餘儒珍女士金耐先攝
南京中華女校陳敬良女士與上海中西女塾李月梅女士金耐先攝
棠、戴亨、吳慧英三位同學合影金耐先攝
靜物金耐先攝1《憶浙江金耐先女士》發表于抗戰時期重慶的《婦女月刊》,計六首,每一首未再另拟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