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攝影師的親情日記

攝影師的親情日記

時間:2024-10-31 01:30:22

春節将至,不知現在還有多少家庭保留着在這樣的團圓節拍攝一張“全家福”的傳統。對普通人來說,給家人拍照主要是為了聯絡感情或寄托思念;而對于一些攝影師來說,拍攝,就意味着用鏡頭在思考,為家人拍照,是在用這“另外一隻眼睛”觀察那些因為太過熟悉反而常常會忽略的人與事,探索人與人之間最親密的關系。這些看上去十分“另類”的家庭照,除了讓人感覺到親情的柔軟,更會引發關于生命本質的長久思考。

平凡的生活就像融化了的奶糖森友治1973年生于日本福岡縣,畢業于北裡大學畜牧獸醫系畜牧系,主修“豬行為科學”,畢業後卻陰差陽錯做了一名家具設計師。他是一個典型的“技術宅”,攝影完全是自學的。

森友治2002年開始拍攝《達卡日記》(DakafeDiary),記錄自己和家人——妻子、兒子、女兒還有寵物小狗——的日常生活,并将照片發布在博客上,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雖然更新頻率不高,但最多時每天有近3萬人訪問他的博客。

森友治會用鏡頭捕捉生活中的每一個小細節,他拍攝的照片沒有強烈的對比和色彩,也沒有複雜的構圖,卻充滿着快樂、幸福的力量。有人說,森友治的作品就像融化了的奶糖,不僅有奶糖化開時的柔和色彩,更有一種四溢的淡淡的甜蜜。森友治的表達方式看似樸素、清淡,卻恰到好處地襯托出了家人之間濃郁的情感,一家人的瑣碎日常,卻讓旁觀者看得心生向往。能看見并捕捉這樣的人間風景,想必是擁有一顆溫暖而歡喜的心。

《達卡日記》曾被選為2006年度博客大獎攝影門類的最佳博客,2013年之後,森友治接連幾年都沒有發布新作,最近才又開始恢複更新。之前博客的内容已經被編輯成書,在世界各地出版。1991

1993

1996

1998

2001

2004

2007

2010

2013

見證27年間的生命循環澤德·尼爾森(ZedNelson)1965年出生在東非的烏幹達,在倫敦威斯敏斯特大學獲得攝影和電影學位,現在倫敦工作和生活。

作為攝影師,尼爾森經常會在世界上某些最為險惡的地帶工作,他常常把工作的重點放在反思當代的社會問題上,比如整容、槍支泛濫等社會熱點,都屬于他拍攝的範疇。他的足迹曾經遍布五大洲,拍攝過形形色色的人物,比如巴西的拳擊手、威爾士的礦工、法國的外國軍團、現代三K黨……他認為自己的職業是“試圖理解什麼使我們成為人類”。

1991年,尼爾森一個朋友的妻子懷孕了,尼爾森計劃等寶寶出生後,每年在同一天、在相同的背景和燈光下,為這一家三口拍攝一張全家福,畫面中不帶任何多餘的元素,隻能看到時間給人帶來的變化。這一拍,就是27年。

尼爾森為照片中一家三口的肢體語言而着迷,特别是那個成長中的男孩。起初,男孩會與母親更親近,然後開始變得獨立,之後越來越向父親靠近,甚至會模仿父親。生命的循環,在照片中被清晰地展現出來。

别等了,打電話給你所愛的人菲利普·托勒達諾(PhillipToledano)是一名出色的攝影師,常年為美國各大雜志和商業公司拍攝照片。2006年,他開始用相機記錄母親去世後,96歲高齡的父親生命中最後的時光。

菲利普·托勒達諾的父親愛德華·托勒達諾(EdwardToledano)1910年出生于紐約,20世紀30年代,外表英俊帥氣的他作為一名影星在好萊塢脫穎而出,曾在電影《陳查理的秘密》中扮演一個很酷的殺手。後來他離開了演藝圈,并在“二戰”時期前往北非,在那裡結識了一個美麗的摩洛哥姑娘,她就是菲利普的母親。菲利普是獨子,他降生的時候,愛德華·托勒達諾已經58歲了。

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度過了幾十年,直到2006年9月的一天,菲利普的母親意外死亡。此時他才發現,父親的老年癡呆症遠比他想象中嚴重,他帶父親去參加母親的葬禮,回家後,父親每15分鐘就會問他一次媽媽在哪裡,他不得不一遍遍地解釋說她已經去世了,父親卻震驚地問為什麼沒有人告訴他、為什麼不帶他去參加葬禮。菲利普意識到,母親的死,是他們父子倆無法提及的傷痛,于是告訴父親,母親去了巴黎,照顧生病的哥哥。

菲利普用相機記錄下與父親相處的最後3年時光,并由此重新認識了自己的父親——父親的年輕時代,父親作為一個人而不是家庭角色的魅力,以及父親對他和母親的愛。同時,他也重新審視了自己的生活,反思自己以前對“愛”的認識是多麼貧乏。他将這段經曆視為上帝賜予他的一份厚禮。

2008年夏末,菲利普·托勒達諾在DaysWithMyFather網站上發布了自己的這一攝影項目,并沒指望有人會關心。令他驚訝的是,網站每天的訪問量有數千次,而且這一數字還在不斷攀升,迄今為止,已有超過120萬人訪問過這個網站。菲利普收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數以千計的電子郵件,發件人中,有經過多年沉默、想要重新與父親聯系的兒子,也有父母去世卻沒有機會和他們說再見的孩子。人們告訴菲利普,他發布的那些照片是如何改變了他們與自己父母的關系。菲利普則回複他們說:打電話給你所愛的人,把他們對你的意義告訴他們,包括你的父母、祖父母或是兄弟姐妹,别等,我保證,你不會後悔的。

不可回避的黑暗與禁忌美國攝影師莎莉·曼(SallyMann)1951年出生在弗吉尼亞州的列克星敦,父親在她16歲時便開始教她使用大畫幅相機,她在大學期間開始徹底沉迷于攝影,但從來沒有接受過任何正式的攝影培訓。

莎莉·曼最為人熟知的作品,是一系列兒童的親密肖像。這些充滿抒情味道的黑白照片是從1984年開始拍攝的,用的是8×10英寸的古董相機,照片中的孩子是莎莉·曼的兒子和兩個女兒。在一些照片中,孩子們擺出了與實際年齡不相符的成人姿态。

莎莉·曼說:“我們正在講述關于什麼是成長的故事,這是一個複雜的故事,有時我們試圖接受盛大的主題——憤怒、愛情、死亡、感性和美麗。”她并不回避童年時代黑暗或禁忌的一面,在許多作品中,她承認兒童時代已經存在性行為,并通過捕捉孩子赤裸的身體來暗示成人的知識。

莎莉·曼1988年出版的《少女肖像》引起了一些争議。這些圖像“捕捉到青春期女孩的混亂情緒和成長階段不經修飾的表情,賦予它們一種戲劇性,讓讀者沉思”。有評論家認為莎莉·曼拍攝的一些裸體兒童照是兒童色情照片,莎莉·曼則認為,這些照片表現的内容,是通過一個母親的眼睛真實看到的,是自然的,她從鏡頭裡看到了孩子們赤裸裸的快樂、傷心和憤怒。

一位父親的象征意義瑪莎·弗萊明-艾夫斯(MarthaFleming-Ives)2010年畢業于紐約視覺藝術學院攝影專業,目前在母校任教。她的攝影作品一直緻力于呈現那些支撐我們生活的情感與信念,以及一些發生重要轉變的瞬間。

艾夫斯的作品《覺醒時刻》(TheWakingHours),反映了她的父親2010—2013年間“介于自然流露與人為修飾之間”的生活場景。她父親做了35年的教會牧師,在即将退休時陷入了情緒的漩渦,感覺喪失了自我,變得像孩子般脆弱,行為也難以捉摸。人内心的沮喪不會輕易表露,也不容易被他人感知,我們最熟悉的人,可能會因為情緒問題而變得陌生。艾夫斯決定,用相機觀察、拍攝父親這種脆弱的情感狀态。

艾夫斯從小就看慣了父親坐在桌前研讀《聖經》,長大後,她意識到,教會在很多方面都類似一個舞台,父親則是表演的中心。艾夫斯拍攝的照片中,有時父親是站在空曠的教堂前,表情摻雜着驕傲與恐懼,也有時父親是在洗浴、打盹、獨處,明明都是平靜的日常活動,卻讓人感覺到他内心的紛亂與掙紮。《覺醒時刻》表現了一個父親的兩面,也反思了家庭和宗教在當代美國文化中的重要意義。

艾夫斯說,“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十分複雜,尤其是家人之間——我們在對最親近的家人感到愛與自豪的同時,也會感到憤怒和沮喪。我希望這些作品能展現出日常生活中的複雜情感。”盡管帶有一些晦暗的情緒,但艾夫斯的這組作品真實表達了她對父親真摯的愛,以及她為了了解父親所做的努力。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