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一條山脈如同太行山一般,和中國數千年的曆史緊密聯系在一起。“太”者,大也,“行”者,行列也,太行山東西兩側遍布古都、重鎮,交通要道和戰略要沖散落其中。著名的太行八陉,見證了中華民族發展進程中許多重要的曆史事件,留有不少遺迹,行走其間,如同一腳踏入曆史的幽幽隧道。
峽谷幽長,古道滄桑
太行山脈綿延400多公裡,橫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是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中國地形的第二階梯由此過渡到第三階梯。山脈中有很多受河流切割而自然形成的橫谷,稱為“陉”,著名的太行八陉,是太行山系中八條東西橫貫的峽谷,作為古時交往與征戰的咽喉要道,這八陉每一條都滿載着曆史。
太行八陉的基本位置是:第一陉:轵關陉,位于河南濟源縣西;第二陉:太行陉,位于河南沁陽縣西北;第三陉:白陉,位于河南輝縣以西;第四陉:滏口陉,位于河北省武安縣之南和磁縣之間的滏山;第五陉:井陉,位于河北井陉縣的井陉山上;第六陉:飛狐陉,位于河北涞源縣北和蔚縣之南;第七陉:蒲陰陉,位于河北易縣西紫荊嶺上;第八陉:軍都陉,位于北京昌平區和延慶區。
如今,太行八陉的大部分已經變成公路、鐵路等,成為國家經濟建設的動脈,但也有一些位于偏遠山區的古道段落難得地保持了原狀,它們或盤桓于山腰,或委身于公路旁,我曾經花了很多年的時間去尋找。其中,白陉、飛狐陉、蒲陰陉和軍都陉的遺存相對更為豐富,保存狀況較好。白陉輕度徒步的人文體驗
白陉,即孟門陉,位于河南輝縣以西,與山西陵川縣馬圪當大峽谷相連,全程百餘公裡。在山西陵川縣馬圪當鄉雙底村與河南輝縣薄壁鄉之間,留存有一段保存較為完整的古道。
白陉之南的晉豫邊界處有一雄關,名孟門關,也稱紫霞關,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存在,《左傳》中記載的“齊侯伐晉,入孟門,登太行”,指的就是這裡。白陉的古道位置非常重要,南可渡黃河,攻汴、鄭,東可至山東菏澤、大名府,北窺安陽、邯鄲,進可攻、退可守。這條古道的使用期長達3000多年,在1962年簡易公路開通之前,一直發揮着作用。
白陉是八陉中保存最為完好的,留存着明清時期的古老民居、店鋪,以及昔日來往于晉豫兩地的商人居住的驿站等遺址。磢(音chuǎng)底村(也稱雙底村)附近保留了一段古道,不少古道愛好者會沿着“磢底村—七十二拐—古山道—黑毛溝—磢底村”的小循環線路徒步走上一程。
“磢”意為兩山夾縫之處,作為地名,在這一帶的群山中高頻出現。磢底村附近都是高山絕壁,古人便在兩山的岈豁鑿出一條“之”字形盤山道路,即七十二拐,是白陉古道中的一段。過了七十二拐,便是懸天古道,古道峰回路轉,柏油公路随之時隐時現,一直到新修的白陉關門交彙。出了白陉關門,就上了陵薄公路,從這條公路穿過黑毛大峽谷,可回到磢底村。
飛狐陉通向北方的商賈大道
飛狐陉又名蜚狐陉,現在稱飛狐峪、飛狐古道。它起于河北涞源,止于河北蔚縣,曆史上是河北平原與北方邊地之間的交通要道,也是中原通往塞北大漠的軍事孔道,屬于北方茶葉之路的一部分。自古以來,晉商用驢和騾馬馱運武夷山出産的茶葉及絲綢、百貨等北上蒙古高原,穿過戈壁沙漠,運抵當時的邊境恰克圖,再銷往俄羅斯,北方的毛皮、肉、奶制品等也通過這條古道銷往南方。
這條古道山路曲曲彎彎,兩側崖壁峭立,當地人描繪說:“四十裡飛狐七十二道彎,彎彎有洞天,處處含勝景。”古道周邊有翠屏山、七姑娘峰、一柱香、一線天、箭眼、八仙洞等數十處景點,在河道間徒步,可以邊行走邊欣賞太行山區的風景。
飛狐陉終點所在的河北蔚縣,古稱蔚州,是著名的曆史文化名城,有大量人文景觀,以古城堡、古寺廟、古戲樓、古民居為主。蔚縣有一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打樹花”,以往每逢年節,當地富人燃放煙花慶祝,貧窮的鐵匠們便将數百公斤生鐵用煉鐵爐化成鐵汁,潑向古堡城門上方的磚牆,撞擊出火樹銀花般的壯觀景象,和普通百姓一起歡慶節日。如今這項特色民俗已經搬上舞台,成為表演項目,門票限量銷售,觀衆可在室内一睹“火樹銀花不夜天”的奇景。
蒲陰陉古道遺迹終難覓
蒲陰陉起于河北易縣,到涞源後與飛狐陉銜接在一起,從山西靈丘往北可以直抵大同,就是蒙古高原的邊緣了。
這條通道古時是一條進攻的路線,蒙古攻金時,攻不下軍都陉,就南下轉戰到此,直逼中原腹地,赫赫有名的紫荊關,就扼守在蒲陰陉。
在這條古道邊上,靈丘縣東南15公裡處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靈丘覺山寺,寺内遼代的寺塔、古井,以及西南的小山,合稱“覺山寺三齊”。覺山寺保護得不錯,古色古香,很容易将人帶回那個古老的年代。但據說是北魏時代開鑿的靈丘古道,以及蒲陰徑上的其他遺迹,已經很難找到了。
軍都陉被時代改變的古道
太行八陉中,我最熟悉的是現在被叫做關溝古道的軍都陉,前後走過很多次。關溝是太行山脈與燕山山脈的交彙處,也是這兩條山脈的分界線,以東屬燕山山脈,以西屬太行山脈。關溝古道東南起自北京昌平區南口鎮,西北至延慶縣的八達嶺長城,全長大約20公裡。
軍都陉是八陉中随時代變遷變化最大的一條。這條道路古時是兵家必争之地,在清末民初京張鐵路通車之前,一直是北京與口外乃至西北高原很多地區來往的交通要道。京張鐵路施工難度最大的地方就是關溝段,鐵路從這裡要實現60米的爬坡。1905年,詹天佑在關溝一帶選址時,采用了一條“人”字形的鐵路來克服這個高度差。現在關溝内鋪設有京張鐵路、京藏高速、216市道三條主要交通幹線,還有正在動工修建的北京到張家口的高鐵。
徒步軍都陉,必須要走大段的公路,但沿途可看的地方非常多:幾段長城,如八達嶺、水關、上關和居庸關;詹天佑紀念館和元代的國寶級文物——雲台;還可以欣賞到關溝七十二景,如烏龜石、點将台、五郎像、六郎影、彈琴峽、金魚池、石佛寺、笑彌勒、小天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