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
曆史上,世界各地的農牧民以多樣化的自然資源為基礎,通過因地制宜的生産實踐活動,創造、發展、管理着許多獨具特色的農業系統和景觀。2002年,聯合國糧農組織、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和全球環境基金啟動了一個遺産項目,将“農村與其所處環境長期協同進化和動态适應下所形成的獨特的土地利用系統和農業景觀”評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這種系統與景觀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而且可以滿足當地社會經濟與文化發展的需要,有利于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
GIAHS在概念上等同于世界文化遺産,是一種具有全球意義的重要資源,關乎人類的未來。農業文化遺産保護的目的在于提高農業、生态與傳統社會的可持續性,目前也有一些農業文化遺産成為熱門旅遊地,比如中國的哈尼梯田和興化垛田。開發此類景區時需要尤為謹慎,它們不僅是一處景觀,更是一個活着的、不可再生的農業生态系統。
中國入選項目
截至2017年11月,中國共有13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
青田稻田養魚已有1200餘年曆史,是一處複合農業生态系統。當地農民用溪水灌溉稻田,并在稻田中放養田魚,水稻為魚類提供庇蔭和有機食物,魚則可以吞食害蟲,使系統得到循環。當地還形成了田魚文化,春節、元宵節有魚燈表演等民俗活動。
20世紀,在萬年縣一個被稱為“仙人洞”的溶洞裡出土了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植矽石标本,将中國稻作曆史提前了5000年,這一地區至今仍種植着世界上分布最北的普通野生稻和一種質地獨特的稻米。
哈尼稻作梯田系統一直延續至今,已有1300多年曆史,養育着世世代代哈尼族人。哈尼族是山地農業民族,先民巧妙利用地勢,打造出最高垂直跨度1500米的梯田,最大田塊2828平方米,最小田塊僅1平方米。在雲南紅河州的元陽、紅河、綠春、金平都可以看到壯麗的哈尼梯田景觀。
位于貴州省從江縣。每年谷雨季節的前後,秧苗插進稻田時,也将魚苗一同放入,待魚苗長到兩三指,再放入鴨苗,稻田為魚、鴨的生長提供了生存環境和豐富的餌料,魚、鴨在覓食的過程中清除稻田中的蟲害和雜草,并且通過來回遊動攪動土壤,進行松土。普洱市是茶樹的原産地之一,有“世界茶源”之稱,境内擁有完整的古木蘭化石和茶樹的垂直演化系統,分布有40餘處、117.8萬畝野生茶樹群落,以及樹齡2700年的野生古茶樹,居住在普洱市周圍的少數民族都有種茶、制茶的曆史。
敖漢旗位于内蒙古高原與松遼平原過渡帶,也是農耕和遊牧的過渡帶,在敖漢旗的興隆窪文化遺址出土了1400餘粒黍和粟的炭化顆粒,經鑒定距今已有8000多年曆史,被認為是人工栽培形态最早的谷物,這一地區也被認為是中國古代旱作農業的起源地。
香榧樹是會稽山特有樹種,會稽山方圓400平方公裡範圍内種植了10.5萬株香榧樹,其中百年樹齡以上的古樹有7.2萬株,千年以上的有4500株。
宣化有1300多年的葡萄栽培曆史,是牛奶葡萄的主産區,也是傳統漏鬥架式葡萄種植區,每年9月會舉辦葡萄采摘節。
佳縣朱家坬鎮泥河溝村有世界現存面積最大的千年棗樹群,總面積36畝,現存活古棗樹1100餘株。棗已經充分融入當地人的生活,逢年過節,當地人都會做棗糕、棗馍、棗焖飯等食品。
興化地勢低窪,湖泊縱橫,當地先民在湖中的沼澤地帶用河泥堆成垛,垛上種植油菜花,形成一種獨特的土地利用方式,這種種植方式已有600餘年曆史。如今興化垛田已成為著名的農業觀光地,每年4月,可以坐在小船上賞油菜花。
茉莉花在漢朝時從印度傳入福州,在中國已有2000多年栽培曆史。1000多年前,福州人将茉莉花與茶融合在一起,制成了茉莉花茶。
甘肅疊部地處長江與黃河分水嶺的上遊,是漢地農耕文化和藏區遊牧文化的交界地帶,由此造就了紮尕那的農林牧複合系統。紮尕那的秋天有着不輸川西的迷人色彩,是新晉的賞秋勝地。
湖州桑基魚塘系統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當地先民發展出了塘基上種植桑樹、桑葉用來養蠶、蠶沙養魚的生産模式。
了解更多小衆世界遺産
除了廣為人知的世界文化遺産、世界自然遺産,一些世界組織也陸續啟動了很多具有獨特意義的小衆世界遺産項目。
世界記憶遺産MemoryoftheWorld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92年啟動的文獻保護項目,旨在通過技術手段搶救損壞、老化的文獻。中國有10份文獻入選:中國傳統音樂錄音檔案、清朝内閣秘本檔、清代大金榜、納西東巴古籍文獻、“樣式雷”建築圖檔、《本草綱目》《黃帝内經》、僑批檔案、元代西藏官方檔案、南京大屠殺檔案。
世界灌溉工程遺産WorldIrrigationEngineeringHeritage
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2014年啟動的世界遺産項目,旨在更好地保護和利用古代灌溉工程。中國入選該項目的是:樂山東風堰、麗水通濟堰、莆田木蘭陂、新化紫鵲界梯田、諸暨桔槔井灌工程、壽縣芍陂、甯波它山堰、泾陽鄭國渠、吉安槎灘陂、湖州溇港、引黃古灌區、漢中三堰、黃鞠灌溉工程。
世界文化景觀遺産CulturalLandscapeInheritance
1992年世界遺産委員會提出的一個全新的遺産類型,與人們熟知的“世界文化遺産”相比,更加強調“自然和人類的共同作品”。中國有5處入選:廬山、五台山、杭州西湖文化景觀、紅河哈尼梯田、花山岩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