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他們講述當年學攝影的熱情與付出,我不由想到了之前參加的一個關于攝影教育的論壇。在那個論壇上,大家讨論的話題聚焦于在攝影教育中,網絡對雜志與圖書的沖擊。而我今天卻想與大家聊聊網絡、雜志、圖書在一個人學習攝影的過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學習與吃飯、睡覺一樣,都是人類的剛需。攝影是其中之一。在沒有網絡,攝影書籍相對較少,國外資訊相對匮乏的階段,雜志成為大多數攝影人獲取信息、學習攝影技法的唯一渠道,這不足為奇,沒有什麼可驕傲的。
如今,國内外的各種影像資訊天天推送到大家的面前,都不需費時費力地去查找時,為什麼還要花時間花錢去看攝影雜志呢?對于這點兒我其實是竊喜偷笑的,答案明擺着,隻是一層窗戶紙而已。
既然是學習,就是一個不斷進取的過程,也會有不停變化的階段,這個無需贅言,每個人都深有體會。網絡、雜志與圖書,是一個人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升級打怪所需要的裝備包。網絡提供的是便利、便宜的攝影基礎知識的普及。雜志從深度與廣度上予以延展,多角度多維度多層級的拓寬提升你的攝影技法與審美品位。而圖書則在深度上繼續深挖,幫助我們搭建知識結構的系統性。所有這些改變,隻是對雜志以及編輯的要求會更高,這沒有什麼可怕的,有誰不希望自己不斷進步更新升級呢?
當然人們對于網絡、雜志、圖書的需求,并非線性的。學習需要調劑,在不同的時段,我們也需要不同的内容,完全可以并存,何必你死我活。在這期的專題中,我們網羅了不同攝影領域的自媒體,他們借助于網絡,将自己的能量在持續不斷地努力中發酵。《攝影之友》雜志将他們從數以千萬計的公衆号中精選出來,深挖他們的故事,推薦給大家。說不定可以促成什麼,我們樂見于此。
陸川的新電影《我們誕生在中國》上映了,我是奔着那5支100多人的英美野生動物攝影團隊去的。他們在極為艱苦的自然環境下,拍出了350個小時的野生動物素材。從電影院出來後,一路都在想着“我們為何攝影”這個話題。這部影片給出了答案——其實并不高深,它與其他愛好與職業一樣,也是做自己愛做的事,讓自己過得開心,有成就感。電影不也是一個攝影人學習攝影的渠道嘛!我不禁啞然失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