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對話馬延琨、龍丹妮:生産偶像并不完全取決于工業化流程

對話馬延琨、龍丹妮:生産偶像并不完全取決于工業化流程

時間:2024-10-30 07:39:06

馬延琨企鵝影視高級副總裁

龍丹妮哇唧唧哇娛樂文化總裁《綜藝報》:《明日之子2》是“新偶像戰略”的一環,目前這項戰略中單人和團體的運營思路分别是什麼?

馬延琨:其實目前的狀态大家是能看得到的。我們對《明日之子》的定位是做個人偶像,《創造101》則是做團體偶像,我們一直堅持的一點是,把做一個節目延伸到持續進行偶像運營。基于平台的扶持,我們做了“點”再做“線”,第二季節目再有一個“點”再去做“線”,我們嘗試在線上開辟音樂、影視等不同品類市場,基本是按這個思路,隻是這個戰略從公布到現在隻有1年的時間,有些作品大家還沒有看到。

《綜藝報》:去年朋友圈都在讨論毛不易,他的出現讓《明日之子》成功打破了圈層。相對來說,今年選手的讨論度較少,你們是否反思過原因?

馬延琨:毛不易之所以成為去年的最強廠牌,就是因為他的獨一無二,今年我們有區别于毛不易的選手,他們也成為了2018年特别的音樂偶像,他們的音樂及他們的精神、個人能力都很符合《明日之子》第二季的價值觀,即“帶領、沖撞、正流行”。

龍丹妮:選人這個事情很有意思,能否選出具有偶像潛力的人,有時候并不完全取決于工業化流程。2013年,華晨宇橫空出世,之前沒有,現在也沒有像他那樣的人。也許節目可以用工業化流程和标準的定制方式使明星走到一定的高度,但能否再往上走,就和很多因素相關,很多時候需要具備天時地利人和。對于内容生産者來說,隻有持續不斷做節目,才有誕生偶像的可能。從李宇春、華晨宇到毛不易,每隔幾年才能出現那麼一個人,有偶然性,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綜藝報》:中國的選秀可以從2005年算起,你是一路跟着音樂偶像節目走過來的。過去大家說打造偶像需要10年時間,現在,這個時間是否縮短了?

龍丹妮:拿李宇春來說,她沒有等10年,2005年就紅了。但是李宇春曾在接受采訪時說,登上2005年《時代》雜志封面的不是她,隻是一個節目的符号。她的認知非常清醒。為什麼她能在那個節點出來,不光是李宇春個人的音樂能力,還有太多社會、人文元素在發揮作用。所謂超級巨星,可遇不可求。我們預期未來3年,中國互聯網會出現一個超級巨星,但這個人現在在哪兒、是誰、通過什麼節目出來,我們真的不知道。超級巨星不是我們可以預計的,但是通過工業化流水線去做偶像節目,我們可以預期一個明星能夠做到什麼點位。

《綜藝報》:選秀綜藝發展十幾年來,偶像背後的市場有哪些變化?

龍丹妮:一切都變了,但偶像産品本身從未變過。不管是五千年前還是現在,偶像都是被粉絲崇拜的對象,隻是從市場角度來說,粉絲關注明星的模式變了,産生偶像的平台變了。

偶像背後面臨的是産業專業度的問題,我們的偶像産業在專業度上還有可提升的空間,來自音樂制作的專業度、服裝造型的專業度、偶像本身實力的專業度等。

市場格局、競争格局的發展會促使所有産品專業化,包括偶像專業提升,培養體系專業度提升,藝人出道以後包裝、推廣團隊專業度提升,最終還決定于市場對他的需求。市場的需求越大,競争格局越激烈,對他的專業度要求越高。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