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戶外競技真人秀,到去年流行開來的“慢綜藝”,及至這撥觀察類真人秀的熱度又将持續多久?這種新的節目類型是否也預示着國内真人秀正在向下一階段演變?這些問題都頗受業界關注。
切入社會話題
《我家那小子》聚焦母親與獨居兒子的關系,《妻子的浪漫旅行》探讨夫妻關系,《心動的信号》則從當下年輕人的戀愛社交關系切入……多檔當紅觀察類真人秀都選擇将某一社會話題與人際關系作為節目的立意方向。
《我家那小子》的創意來自導演陳歆宇和團隊的一次旅行。去年,他們制作完成《親愛的·客棧》之後一同赴日旅遊,在旅途中大家閑聊起當下年輕人特别是獨居年輕人的生活狀态,該話題引發了團隊成員頗多共鳴,陳歆宇遂決定将其綜藝化。
《心動的信号》監制、企鵝影視天相工作室副總經理邱越表示,希望該節目能夠呈現出男女生之間最真實的交往方式,展現現代青年人愛情觀的豐富多樣。8位素人嘉賓的合宿生活為觀察當下年輕人的社交提供了一面鏡子。
“《妻子的浪漫旅行》和《爸爸去哪兒》受到觀衆的喜愛,得益于節目背後的強大題材,它們既涵蓋了社會痛點和廣譜情緒,也切中了新時代的審美和語境。”《妻子的浪漫旅行》導演吳夢知公開表示。
無論聚焦的是“獨居青年”“夫妻關系”,還是“年輕人的社交戀愛方式”,觀察類真人秀更多是“當下”的産物,觀照的是時代話題。節目呈現的“真實感”,讓熒屏前的觀衆得以反觀自身、自然代入,也讓這些節目一開播就掀起頗多話題讨論。
另一種觀察視角所謂觀察類真人秀,觀察什麼?誰在觀察?這是該類型節目涉及的兩個關鍵問題。如果說,節目的真人秀部分是基于時代議題下呈現的微觀生活模本,演播室錄制部分則為節目加入了另一視角,成為“第二觀察現場”。
縱觀當下湧現的觀察類真人秀,整體可以分為兩種觀察視角與關系。《我家那小子》和《妻子的浪漫旅行》是“熟人觀察”,兩檔節目分别請到真人秀嘉賓的母親和丈夫,到演播室觀察兒子、妻子在真人秀中呈現的狀态。他們在觀察親近人生活的同時,也會分享一些嘉賓不為人知的趣事。
《心動的信号》則屬于“陌生人觀察”,朱亞文、張雨绮、姜思達、官鴻、楊超越和心理學專家姜振宇進駐演播室,對素人嘉賓的表現進行反向觀察。芒果TV推出的《真心大冒險》的第二觀察現場邀請應采兒、歐弟對素人嘉賓關系演變進行分析推理。這些明星嘉賓組成的“陌生人”觀察團,除了根據真人秀部分給出反應,還會潛心觀察人物之間的微妙關系,判斷未來走向,并帶動觀衆參與其中。
“這種視角轉換可以讓觀衆更有現場感及代入感。”樂正傳媒聯合創始人、副總裁彭侃告訴《綜藝報》。在他看來,觀察類真人秀滿足了人們窺探他人生活的一種心理,帶着觀衆“明目張膽地窺伺”。第二觀察現場的嘉賓視角不僅與觀衆視角趨同,嘉賓的觀察行為也成為觀衆觀察的内容。彭侃表示,這類節目在屬性上算是一種混合形态,外拍部分依舊是前些年流行的旅行真人秀、戀愛真人秀,增加的演播室觀察部分,則讓節目的模式感更強,結構更趨穩定。
選角是關鍵在彭侃看來,觀察類真人秀制作上的最大難點在于選角。“這類節目要帶着觀衆去觀察他人的生活,嘉賓本身的表現力成為節目的最大看點。”一個典型案例便是韓國版《HeartSignal》第一、二季不同的市場反饋:前者反響平平,後者收視率卻連續走高,不僅成為話題綜藝,其熱度也蔓延至中國。在彭侃看來,《HeartSignal》第二季的成功得益于更具個性和辨識度的素人選擇。
素人嘉賓的選擇也成為中國版《心動的信号》制作上的一大難點。邱越介紹,“我們從4300多位報名者中遴選了8位素人嘉賓,他們各自具備相當的典型性。節目組選人的一大線索是分行業找人,以保證嘉賓階層和背景的多樣性。”
邱越告訴《綜藝報》,節目的女嘉賓之一胡金銘是導演組在咖啡館發現的。“她當時在玩桌遊,有兩位男生對她表現出了明顯好感,她都能非常自如地和他們在不同的狀态下進行交流,彼此都不覺得尴尬,這說明她的社交能力很強。”而另外一位女嘉賓向天歌則是節目組偶然在被pass掉的一位男嘉賓的朋友圈發現的。
“這類節目要營造真實感,就要捕捉嘉賓身上真實、質樸的一面。但素人嘉賓又不能太‘素’,否則會缺乏節目效果,這當中的平衡點很難把握。”彭侃分析。除了真人秀嘉賓,演播室嘉賓的選擇同樣關鍵。“觀察類真人秀是‘真人秀+脫口秀’的形态,演播室嘉賓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表現力也很重要。”
邱越介紹,《心動的信号》在演播室嘉賓的選擇上也突出了多樣性。“我們需要一兩個特别有經驗的嘉賓,由他們的經驗來指導判斷。目前的嘉賓構成中,朱亞文和張雨绮稱得上是經驗擔當,他們二人私底下也會讨論很多類似話題,洞察力非常強,也非常默契;楊超越講話直接,第六感準确;官鴻非常關注細節,現場錄制時他一直使用紙筆記錄,所有的判斷都依據理性分析得出;心理學家姜振宇則會提供很多理論支撐,專業度最高;姜思達則一定程度上承擔了主持人的角色,适當推進節目進程,把控整體節奏。”
在國内競争激烈的市場環境下,觀衆對于内容的豐富程度要求越來越高。“觀察類真人秀所要面臨的一大問題是節目的續航能力。如果說隻是在相對固定的場景中去觀察這些嘉賓的生活,那節目本身到底能延展多少内容?這是存疑的。”彭侃說道。當下觀察類真人秀的紮堆,隻是一種暫時現象。“就像潮汐,一波浪潮過後還會有新的一波,不同浪潮之間可能還會交叉融合形成新的浪潮,電視節目就是在這樣的循環往複中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