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軍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副會長。
2017、2018僅僅2年,廣東的電影創作便風起雲湧,一批在各個領域洗亮人們目光的新片帶着滿滿的抱負登上了銀幕。本文簡介四部廣東電影,試析廣東電影能否于改革開放40周年的偉大時刻,厚積薄發成為中國電影創作的新生力量。
這四部影片是:《南哥》《柳毅傳奇》《爸,我一定行的》和《中學時代》。
這幾部影片在廣東影壇内外的熱度遠遠超過近10年其他也曾努力過的本土電影。四部片子的風格并不一樣,唯一相同的是奮力表達着同一塊土地上的精神風貌,同一個空間當中的時代激情和藝術進取。
《南哥》描述的是廣東本地真實的扶貧英雄,真名實姓的“郭建南”。南哥的舍身故事,實際上讴歌的是廣東人的實幹和與時俱進。影片并無山呼海嘯的落墨,唯有逐件事情的渲染,更無追随時代傳聲筒般的宣言,留下的都是實實在在的啟發,其與廣東的改革開放實踐同一風格,即便高歌猛進,卻是腳踏實地。
《柳毅傳奇》同樣閃耀着廣東藝術的光芒。粵劇傳統節目很多,《柳毅傳奇》借用大衆耳熟能詳的超現實主義故事,既講了人物柳毅的善良,又講述了柳毅的聰明機智。你隻要對照南哥的故事,就會發現二者在這兩點上頗為相似。
《爸,我一定行的》再次引發集體回憶,一種不可多得的美的情懷。它幾乎是潮汕鄉土文化在當下的原生态呈現,而且是唯一以潮汕青年人的奮鬥和焦慮為創作聚焦的電影作品。這種鄉土化的創作有意想不到的現實主義力量,全片浸透着對家鄉的苦思,甚至過多的一份鄉愁。當然更打動人心的是那位小年輕的個人奮鬥,以及他與父親的相濡以沫。
至于《中學時代》,故事場景是全省最優秀的一所學校,刻畫的是一群天之驕子,未來的社會精英。同個時代,不同的兩類青年,當這兩部影片放在前後兩個檔期上映時,關于現實主義的認識和藝術思考,會是一次嚴肅又昂揚的體驗。
毫無疑問,《中學時代》寫的是我們對于中學時代乃至中國教育的一種希冀(希望更是一次拷問)。在世界已經進入超算和AI時代,進入探測外星球時代,進入人類的全新時代之際,年輕人的精神世界應該有着怎樣的夢想,應該有着怎樣的技術天縱,應該如何處理他們與學校、社會、老師之間的關系,應該怎樣規劃自己的未來,他們的行為邏輯是什麼?讀過《未來簡史》這部書的當代人今天也許還不太多,但是一定會越來越多。
廣東電影要走出不一樣的路,就要拍出渲染人類未來夢想和創新思維的故事,成為從題材到劇本,從場景、細節到人物性格都立足于未來的新藝術風格。廣東乃至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電影創作應該立足大灣區的世界視野,走出一條迥異于内地的現實主義形式,而擁抱未來,包括科學、金融、現代管理、國際貿易、移民及旅遊、世界體壇和互聯網産業等金光大道,讓這些視角反哺于這塊熱土——廣東電影天然具備這樣的創作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