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民生新聞大有可為

民生新聞大有可為

時間:2024-10-30 01:30:05

口周玲陳湘

近年來,地面頻道将目光瞄準民生新聞市場,以人文視角觀照社會,憑借本土化優勢,在激烈的市場競争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民生新聞的興起是中國社會發展、公衆話語權釋放的必然。綜觀全國電視市場,民生類欄目數不勝數,僅以湖南省台為例,涉及民生新聞的欄目就有湖南都市頻道的《都市1時間》、《都市晚間》,湖南經視頻道的《經視焦點》、《鐘山說事》,湖南公共頻道的《幫女郎幫你忙》等。它們通過區分定位、優化内容、豐富品類等方式,分割了收視市場。

不過,即使是品牌民生新聞節目,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過負面消息集中、内容碎片同質等諸多問題,部分媒體紛紛通過拓展内容、調整編排的方式以規避風險。本文基于2015年收視調查數據,以及對民生欄目的跟蹤觀察,對民生新聞的共性、發展現狀與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對未來民生新聞欄目應如何突破窘境尋求發展進行探讨。

一、民生電視新聞共性分析

民生新聞憑借本土化地域特點,在“民生”内容上大做文章,各展所長。

首先,品類豐富,收視表現搶眼。電視民生新聞欄目,始終貫徹立足本地、服務民生的宗旨。從品類上來看,有以主持人命名的節目如湖南經視頻道的《鐘山說事》、浙江教育科技頻道的《小強熱線》,有幫忙服務類節目如濟南新聞綜合頻道的《今晚我幫你》、山東生活頻道的《生活幫》,有強化互動類的節目如廣東公共頻道的《DV現場》等。從收視來看,它們大多位列當地電視新聞節目收視前十,市場表現搶眼。根據央視索福瑞收視數據顯示,2015年1到12月,全國有數十檔民生新聞節目在當地市場份額超過了14%,如上海的《新聞坊》、南京的《零距離》、合肥的《第一時間》、昆明的《街頭巷尾》、深圳的《第1現場》、湖南的《都市1時間》等。部分欄目摘取了所屬頻道全天收視最高的王冠。

其次,定位區分,時長基本在90分鐘内。各地面民生新聞頻道的播出比重雖然逐年提升,但在定位與特色上各有區分,都在盡量避免同質化。如在濟南新聞綜合頻道播出的《今晚20分》和《今夜我幫你》,前者追求的是“第一時間絕對現場”,後者凸顯的是幫助、幫忙類報道。二者的時長基本都控制在90分鐘以内,在有限的時間突出重點,避免了編排紊亂的問題。

再者,老少皆宜,釋放觀衆收視熱情。民生新聞因貼近百姓生活,關注百姓所想,收獲了一批忠實觀衆。除受到中老年觀衆青睐外,也有一定比例的年輕、高學曆、高收入觀衆。以湖南省台兩檔民生欄目《都市1時間》、《經視焦點》為例,前者在4-23歲階段、大學以上學曆、5000元以上收入的觀衆市場份額分别為12.6%、13.2%、16.4%;後者則分别為12.5%、14%、23.8%,部分高于平均份額。再來看浙江省台的民生欄目《1818黃金眼》與《範大姐幫忙》,從年齡來看,各年齡層觀衆比例基本持平,其中4-23歲年輕觀衆比例分别為11.46%、11.39%;另外,兩檔節目同樣吸引了高學曆的觀衆,擁有大學以上學曆者的觀衆比例分别為25.99%、40.28%,在各學曆層中占比最高。

二、民生新聞現狀與問題分析

長期以來,由于媒體間的激烈競争,使得警務案件、突發事件、家長裡短等民生内容成為提升收視率的“看家法寶”。民生新聞中屢屢爆出負面、媚俗、碎片、表象、同質化等問題。盡管部分媒體采取過一些措施,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通過對民生新聞欄目的持續觀察我們發現,在市場需求與導向要求的雙重壓力下,民生新聞尚存在幾大問題,未得到根本性解決。

一是選題負面集中,新聞理性缺失。民生新聞欄目中,負面選題集中的情況幾乎普遍存在。報道涉及火災、詐騙、糾紛等負面内容比重較大,給觀衆以生活周圍事故頻發之感。

同時,由于過多記錄百姓的情感糾葛、生活矛盾,民生新聞理性缺失的現象也日趨明顯。都市類媒體在探索真正的“民生”新聞道路上,任重道遠。

二是碎片化存在,新聞價值待提高。民生新聞大多堆砌生活瑣事,出現“泛平民化”趨勢,新聞價值不高。同時,内容碎片化、表面化現象普遍存在,新聞對事件缺乏深度與縱向的分析,話講半截不徹底,結尾部分雖有引導但不深入。部分報道連事故原因、處理結果也沒有給出答案。

此外,有的欄目内容構架與闆塊設置重複交叉,區分不大。闆塊間未形成有機的整體,編排比較随意。

三是同質化報道情況明顯。不少欄目從報道選題、闆塊設計再到欄目風格,同質化現象明顯。報道選題涉及事故、案件、政法等類别,處理方式也大緻相同。另外,報道風格呈現短平快節奏;欄目包裝也是大同小異,陷入同質化窠臼。

四是主流融入感不強,橋梁作用有待強化。筆者認為,媒體應積極搭建政府與民衆之間對話的橋梁,主動反映政府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原因和應對措施,讓政務透明化。而目前,民生類新聞的橋梁作用有限,對政策中的民生内容解讀不夠,主流融入感不強。

三、如何突破窘境求發展

目前,民生欄目數量衆多,資源有限,加之新媒體的無孔不入,做真正的獨家新聞幾乎不可能。那麼,如何在現有資源基礎上做出特色,實現差異化競争,值得我們思考。未來的民生新聞欄目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挖掘深度,追求精品力作

目前,電視民生新聞似乎陷入“求多”的誤區,不少欄目每天的報道量有數十條之多,内容不可避免地停留在事件表面。民生新聞應挖掘事件的前因後果,探尋引導,形成大闆塊。2015年以來,湖南都市頻道《都市晚間》欄目經過多輪改版升級,報道量減少了一半以上,大闆塊内容增多,報道故事性、可看性增強,在長沙市場份額持續數月上漲。

深度提升了,民生新聞的信息量、服務性與指導性會随之增強,而碎片化、表象化的情況也會得以改觀。

第二,優化編排,形成闆塊特色

編排結構不合理,缺乏整體科學的統一籌劃,是目前民生新聞普遍存在的問題。央視索福瑞通過對觀衆收視行為的長期觀察表明,觀衆每天人均收視段數為15段,每段時長15分鐘,15分鐘後便進入疲倦期,如果沒有新的刺激,容易做出調台、棄台選擇。因此,民生新聞亟待掌握節奏,優化編排,改變碎片化狀态,有效将新聞服務落實到衣食住行各個方面。

當然,優化編排,讓各闆塊之間有機關聯,需要長期摸索。江蘇廣播電視總台城市頻道的《南京零距離》,就是經過了多年的改版實踐,才形成了現在的“焦點”、“角色”、“觀點”、“追蹤”與“記錄”五大闆塊,主題區分,特色不同,收視率也一路走高。

第三,加大創新,凸顯欄目個性

民生類欄目可嘗試各種突破。首先,研發不同的節目品類,或增加“調查”、“評論”的分量,或挖掘有血性有智慧的民生節目主持人,提升品牌的影響力與競争力。湖南廣播電視台《鐘山說事》的主持人點評犀利、收放自如,欄目因主持人的魅力而增色不少。

其次,創新多種表現形式,嘗試多種傳播途徑與手段,如充分運用SNG直播車,實現直播常态化;通過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台直播節目,充分發揮觀衆的參與積極性。

再者,加大其它民生内容的擴展,聚焦帶有公衆性、普遍性的事件,賦予一定的情感、意義和判斷,倡導社會理智和風尚。

第四,擺脫淺表,融入宣傳主流

媒體要建立“國計”與“民生”融合的思維習慣,将政府意志和百姓意願有機統一①。結合社會熱點,回應百姓關注的話題,承擔媒體應有的責任與擔當。從政策中選取事關民生的重要信息,以百姓視角進行解讀,體現記者的業務素養與功底。

未來媒體的競争一定是品牌的競争,而品牌又需要内容來支撐。因此,民生新聞一定要有開闊的大視野,擺脫淺薄、挖掘深度、凝聚共識,培養觀衆的收視習慣,讓人們得到精神層面的滿足。隻有主動向主流媒體靠攏,堅持内容為王,做到有溫度、有感染力,不斷打造權威性和公信力,才能讓民生新聞升華成具有旗幟意義的主流新聞,獲得整體水平與品質的提升。

多年來,地方民生新聞始終關注百姓冷暖、記錄時代變遷,在新聞傳播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而未來,媒體要樹立品牌形象,赢取公信力,必須完成由表象到内涵、由情緒到理性的轉質升級,最終完成由通俗到雅俗共賞的驚豔轉型。②也隻有樹立業務标高,在整個行業激發鲶魚效應,地面頻道民生新聞方可笑傲民生新聞的江湖。

注釋:

①李遠君:電視民生新聞的問題及對策,《青年記者》,2012年8月。

②朱皓峰:中國電視民生新聞:倔強生長的二十年,《中國廣播影視》,2012年12月。

(作者單位:湖南廣播電視台/責編:倪嘯)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