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音樂選秀電視節目的發展及出路探析

音樂選秀電視節目的發展及出路探析

時間:2024-10-30 01:29:35

口段成瑤

從《超級女聲》開啟我國電視音樂選秀節目的序幕,到2012年《中國好聲音》掀起我國電視熒屏的音樂選秀節目制作和收視的第二次熱潮,電視觀衆對舊有音樂選秀節目的審美疲勞漸漸形成,對新音樂選秀節目水平的期待值不斷提高。當前的音樂選秀節目無論在形式還是内容上,都已不能滿足觀衆日益提高的觀視需求,電視音樂選秀節目的收視率和好評度都呈現下滑的态勢。那麼,如何發展我國音樂電視節目,為音樂選秀節目尋找更寬闊的發展出路,是每一個音樂電視選秀節目制作人必須面對的課題。

一、音樂電視節目制作的核心問題

在《超級女聲》熱播後,我國衆多電視台意識到音樂選秀節目在國内樂觀的發展前景,一時間音樂選秀節目遍地開花。然而,雷同的節目内容和識别度不高的節目形式使音樂選秀節目僅僅在我國電視熒屏火熱了兩年後便進入了“冰凍期”。直至2012年浙江衛視的《中國好聲音》獲得極大成功,音樂選秀節目才重新燃起電視觀衆的熱情。然而,《中國好聲音》至今已經開播了四個年頭,其引人入勝的節目環節和吸引觀衆的制作方式被全面模仿甚至照搬照抄,與其内容和制作方式都極為相似的音樂選秀節目廣泛地出現在各大電視台中,使觀衆再次産生審美疲勞。我國音樂電視節目會不會又一次陷入“冰凍期”?如何避免重蹈《超級女聲》後優秀音樂電視節目匮乏的覆轍,這是所有音樂電視節目制作者必須思考和面對的問題。

我國音樂電視選秀節目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存在如部分節目誤導觀衆、制作粗糙、銅臭味過重、利用噱頭吸睛等諸多問題,但是從整體來看,我國從來都不缺乏制作優良、質量上乘的音樂電視選秀節目。

很多相關研究在分析《中國好聲音》時,都認為“具有勵志精神”、“為音樂愛好者提供夢想”是其獲得巨大成功的最主要原因,認為《中國好聲音》是通過極強的創新意識開啟了音樂電視選秀節目新的篇章①。與《中國好聲音》相比,很多音樂電視節目要麼以娛樂大衆為宗旨、缺乏獨立精神追求,要麼模仿痕迹過于濃重、缺乏自主創新和探索精神。這樣的節目隻是簡單地複制和仿造成功節目的模式和内容,不能在衆多的音樂選秀節目中脫穎而出,也不能為中國音樂電視選秀的發展貢獻原創性的力量,更無助于中國音樂電視節目在品味和精神追求上的飛躍。可見,是否有原創精神,決定了一個節目能否吸引電視觀衆,決定了其在我國音樂電視節目發展中的地位。《超級女聲》、《中國好聲音》分别開創了各自的時代,正是因為這兩個節目在形式、内容、細節等諸多方面都充分展現了自身的原創性,為觀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視聽體驗和觀視享受。

除原創性外,音樂電視節目還必須要有自己獨立的精神追求,例如《中國好聲音》明确地提出“與國際接軌,拒絕世俗炒作,重塑‘聲音’本位”的要求。節目針對之前很多選秀節目使選手一夜成名、追求短期效益的現象,提出“堅決不迎合低俗、不進行話題炒作、不故意煽情”的“三不”原則,鼓勵年輕人堅持理想,歌頌努力奮鬥的主流價值觀,凸顯凝聚百姓力量,傳播國人聲音,弘揚民族精神。《中國好聲音》提出的這些宗旨都是之前音樂電視節目中很少提及的,卻是電視觀衆心中一直盼望的高品位、高素質的精神追求。可見,從創新和精神追求這兩個方面入手,《中國好聲音》已經超越了同期和之前的衆多同類節目②。通過對比,本文認為影響我國音樂電視選秀節目的核心因素包含兩點:第一,節目是否有獨立的精神追求;第二,節目制作是否有強烈的創新意識。我國音樂電視節目是否能夠保持快速發展的态勢,避免《超女》後的節目發展“冰凍期”,關鍵還是要看音樂電視節目制作者能否把握住這兩個核心要素。

二、《中國之星》為音樂選秀節目的發展帶來的啟示

《中國之星》的出現讓我們看到中國音樂電視節目持續發展的新契機。在精神追求方面,《中國之星》以向格萊美音樂獎輸送華語音樂人為目标,宣傳“純音樂”的節目理念,用國際性的規格來要求自己。将格萊美音樂獎作為節目的精神追求,需要付出很大程度的努力。《中國之星》将達到這個目标作為節目的精神追求,體現了中國音樂界問鼎世界的抱負和自信,而這種精神追求恰恰形成了《中國之星》的獨特之處。以往并沒有任何一個國産音樂電視節目以國際性大獎為節目目标,以國際性規格要求自己,也沒有任何一個國産音樂電視節目将視野放諸全球。同時,《中國之星》刻意規避商業功利性,提出并大力推崇“純音樂”的音樂電視概念,這種節目理念也體現出《中國之星》在精神追求上的卓而不群。《中國之星》不追求任何與音樂不相幹的元素,隻為音樂而節目的宗旨使觀衆感動于它的純粹,繼而喜愛上這檔節目。

除了分享音樂情懷的宗旨外,《中國之星》還緻力于選出最能代表華語樂壇的歌手。節目對自身定位為“一場真正意義的音樂探讨,而不僅僅是一場真人秀”。這樣的節目定位使《中國之星》脫離出一般真人秀的藩籬,以更包容的胸懷接納更多樣的音樂形式。如華陰老腔搖滾這種音樂形式是幾乎不可能出現在《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等舞台上的,但是在《中國之星》節目中的出現卻顯得那麼震撼,體現了《中國之星》對民族音樂挖掘工作的努力和良苦用心。

在創新性方面,《中國之星》第一次提出了“大師推薦”的模式。劉歡、崔健、林憶蓮等資深音樂人根據自己對音樂的認識和理解推薦心中可以代表華語樂壇的歌手。由推薦人自由推薦,尊重推薦人的意見。這種做法不僅在中國真人秀節目中史無前例,在世界範圍内的音樂真人秀節目中也是絕無僅有。《中國之星》最大程度地發揮了推薦制的特點,從演唱曲目的選擇到風格的表現都由推薦人和歌手決定,給予他們最大的自由,節目組完全不進行幹預。這種創新模式使《中國之星》充分體現了“純音樂”的節目精神,更深層次地挖掘出歌手以往未被發現的潛在能量。如譚維維也曾參加過《我是歌手》、《蒙面歌王》等音樂真人秀節目,一直以時尚的、流行的、實力的歌手形象示人。但是隻有《中國之星》中的崔健才能完全将其内心深處中的搖滾熱血發掘出來,展現出一個衆人意想不到的“狂野版”譚維維,挖掘出一個譚維維自己都未曾知道的自己,節目成功地為歌手開拓了一個新的音樂領域,為樂壇奉獻了一個更上一層樓的歌手。

除了獨創的大師推薦制外,《中國之星》在賽制上完全模拟格萊美音樂獎的評選方式,采用多輪投票制,這種投票方式也是我國音樂選秀節目從未運用過的。為了提高比賽的權威性,《中國之星》引入中國音協錄音藝術與唱片協會,并為最終優勝的歌手頒發CRA(中國音協錄音藝術與唱片協會)錄音學會獎。該獎項是實實在在的國家級獎項,而不是電視節目組虛拟出的一個頭銜,其規格之高和所代表的權威性使大多數音樂真人秀節目都難以望其項背。

《中國之星》從節目精神和獨創性兩個方面帶給觀衆不一樣的體驗,雖然尚不能斷言《中國之星》引領了我國音樂電視節目的發展方向,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這檔節目為我國音樂電視節目的發展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新思路。

三、音樂電視節目的出路

從《超級女聲》到《中國好聲音》,再到《中國之星》,中國音樂電視選秀節目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以“秀”為重心逐步向注重精神内核、注重原創性的方向發展。《超級女聲》更注重人氣的烘托,哪怕唱功不濟,觀衆也能相對容忍甚至喜愛某一位選手,在這一時期節目“秀”的成分占很大比重。從《中國好聲音》開始,音樂成為節目的絕對核心,并開始挖掘選手對音樂的夢想和追求,推出一批具有較高音樂素養的選手。《我為歌狂》、《全民星戰》等音樂電視節目都帶有這一階段強烈的烙印,即電視觀衆對這些選手的認知更多的是選秀歌手,而非歌者,更非音樂人。《中國之星》的出現,則完完全全地為參賽選手摘掉了選秀歌手的标簽,從單純的音樂角度對歌者進行全新的審視。我國音樂電視節目之所以具有這樣的發展趨勢,首先是因為我國國民素質的整體提高使電視觀衆不滿足于膚淺的“秀”,而是更關注作為藝術本身的音樂。音樂電視節目的内容和形式必然要緊跟觀衆的審美需求,觀衆的審美在提高,音樂電視節目自然要随之提高,甚至還要提供比觀衆的預想更好的節目内容。隻有這樣,才能吸引和引領電視觀衆,在收視率和社會效益這兩個層面都獲取成功。其次,近些年來音樂電視節目在“秀”的方面已經甄于極緻,觀衆們在觀賞了幾年音樂秀以後,也已經對這種電視節目表現形式逐步産生了審美疲勞甚至是厭倦感。降低“秀”的成分,還電視熒幕一個更“真”的表現空間,成為觀衆和電視制作者共同的心聲,也成為音樂選秀“後時代”下電視觀衆對音樂電視節目的潛在需求。因此,如何巧妙地表現“秀”的内涵,同時又能樹立節目的精神追求,以特立獨行的節目創新性吸引觀衆,将是未來幾年我國音樂電視節目發展的方向和出路。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3年湖北省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湖北單弦拉戲的藝術特點及審美價值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号:[13q112]

注釋:

①張豔豔:《中國好聲音》成功原因分析,《内蒙古大學》,2014年。

②申璐瑩:我國音樂電視選秀節目發展30年分析,《當代電視》,2015年第11期。

(作者單位:湖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責編:丁磊)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