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從《美麗中國鄉村行》看鄉村旅遊形象的呈現方式

從《美麗中國鄉村行》看鄉村旅遊形象的呈現方式

時間:2024-10-30 10:42:06

《美麗中國鄉村行》是央視唯一一檔鄉村旅遊節目,其将鏡頭對準我國秀美的鄉村,通過多樣化的電視呈現方式,将鄉村之美、生态之美淋漓盡緻地展現出來;同時,也勾畫出我國文化厚重、精神昂揚的大國形象。2018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科學制定規劃,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依靠改革創新壯大鄉村發展新動能,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在此背景下,《美麗中國鄉村行》所倡導的全新鄉村生态旅遊模式,對于促進農村産業結構升級乃至實現鄉村振興戰略,勢必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以自然資源禀賦為呈現起點

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優越的區位優勢、豐富的自然資源、獨特的民族文化,為打造鄉村旅遊提供了良好的基礎。《美麗中國鄉村行》正是以各農村的自然資源禀賦為起點進行呈現,在展示中國農村生态之美的同時,也展現了其自然資源的豐裕。

在“怪遊銅鼓竹海”這期節目中,記錄了江西省宜春市銅鼓縣依托竹林自然資源,開展旅遊業以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相關舉措。節目首先介紹了銅鼓縣的自然情況,其處于江西省西北部,境内森林覆蓋率高達87.4%,其中竹林分布高達204萬畝,有5000多萬棵竹子,居江西省之首,是“中國竹木建材之鄉”、“中國百家深呼吸小城”。即便是在秋冬季節,銅鼓縣依然生機勃勃、綠意盎然,生态環境絕佳。随後,節目在銅鼓縣豐富的竹林資源基礎上,展示了其自然資源優勢,即“銅鼓三怪”。第一怪為“銅鼓竹筍瘦如柴”。銅鼓縣海拔在1500米以上,因其地理位置相對較高,導緻土壤水分較少,所以銅鼓竹筍體積相對較小。但其雖小卻甘,相比一般的竹筍更加甜脆可口,深受當地居民和外來遊客的喜愛。第二怪為“竈上烤竹不烤菜”。在銅鼓縣的竹子中蘊含着一種獨特的“竹油”,名為竹瀝,其上火烤時會從竹内流出,可入菜,可藥用,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第三怪為“竹内流出美酒來”。在銅鼓,村民們在每年三月将自釀糧食酒放入還未完全長熟的幼竹内,随着竹子的生長,兩三年後再将酒取出,酒内就會有種獨屬于銅鼓竹子的清香。在節目中,對銅鼓縣獨特的美酒制作方法的呈現,不僅體現出銅鼓自然資源的禀賦,更展現出當地人獨具特色的創造力。銅鼓的村民們因地制宜,将自身辛勤的勞動與自然資源相結合,為銅鼓創造出更多的财富。最後,節目通過銅鼓竹宴向我們展示了銅鼓“以竹為本”的綠色美食。竹宴中著名的“藥膳羊肉炖冬筍”正是以冬筍和羊肉為主料,加入竹油制作而成的。

觀竹林、品竹酒、吃竹宴,在這期節目中,《美麗中國鄉村行》正是以銅鼓的自然資源禀賦為起點,将自然、人文景觀和現代旅遊業有機結合起來,向我們呈現出一個以田園旅遊資源開發為重點的新型生态旅遊業。銅鼓的要素禀賦決定了其旅遊産業的發展以自然資源要素為主導,而若要實現産業結構的升級,則需吸引高級要素流入以實現規模經濟。正因如此,銅鼓在發展農村旅遊業的同時,也大量吸引外資開發竹林,生産工業附加值高的工業産品,如竹制音箱、鍵盤等,從而促進當地經濟的蓬勃發展。

二、以深度體驗方式彰顯特色優勢

深度體驗的節目呈現方式不僅能夠提升節目的真實性和帶入感,更能在體驗的形式和環節上引起觀者強烈的共鳴。《美麗中國鄉村行》借助主持人與遊客的深度體驗,将鄉村的特色産業與優勢生動地展現出來。

在“鄉村振興看長興—産業升級”這期節目中,長興縣農旅結合的優勢就以深度體驗的方式呈現出來。節目首先介紹了浙江省長興縣優越的地理位置,其地處長江三角洲中心位置,位于太湖西南岸。近年來,長興的現代農業發展開始與旅遊業相融合,休閑觀光的體驗式農業已初具規模,全國範圍内極具影響力的鄉村休閑旅遊勝地正在打造之中。作為太湖邊上的“魚米之鄉”,長興在湖産品資源上特别是大閘蟹的生産養殖方面具有天然優勢。節目首先通過主持人及遊客體驗“釣螃蟹”的過程來展示當地第一特色優勢。長興冬天較為寒冷,當地農民用手捕撈螃蟹極其不便,因此便自主發明了釣具。節目中,當地農民為主持人和遊客講解完釣法後,主持人和遊客便與他們進行釣螃蟹比賽。在衆人深度體驗釣螃蟹的過程中,獨特的農家樂趣與親身參與的感受便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随後,節目呈現出當地的第二特色優勢—湖羊。通過與長興“湖羊”的親密接觸,主持人了解到外來遊客可以領養自己喜歡的湖羊,而長興又會為其提供湖羊24小時的實時遠程監控服務。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的“湖羊親子遊”活動,進一步拉動了當地鄉村旅遊産業的發展。緊接着,節目以主持人體驗“挖藕”的過程展現了當地在雪藕生産上的第三特色優勢。主持人身着防水服于水中挖藕,挖出的雪藕相比正常的藕不僅長出一截,而且更白、更脆,可直接食用,香甜可口。節目中,主持人在親自體驗長興上述特色産業旅遊項目之後,又品嘗了以湖産品、湖羊以及雪藕為食材的美食,展現了長興的民俗風情文化。

以深度體驗方式推介當地特色産品、産業,不僅展現出了當地的特色資源優勢,也讓觀者體會到了中華民族燦爛的農耕文化。農業文明是中華民族之根,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同樣需要我們不忘初心,将傳統的農耕文化傳承下去。

三、借助市長講解形成品牌效應

“以農促旅,以旅興農,調整結構,農民增收”是河南省商丘市農旅結合發展的思想。在“鄉村振興看商丘”這期節目中,對商丘市農旅結合發展狀況進行呈現之時,特别邀請到全國人大代表、商丘市市長張建慧進行講解。張建慧市長全面細微的講解,對于形成品牌效應、打造商丘市的品質旅遊形象具有良好的推動作用。

節目中,張市長首先介紹了商丘所承載的厚重曆史文化。通過他深入淺出的講解,觀衆了解到商丘是一個古都,燧人取火就發生在此,商丘也是中國火文化的發祥地;同時,商丘擁有古城池“天然博物館”的美譽。介紹完古城後,張市長又講述了古城中發生的一些著名曆史故事,例如小小歸德四尚書、八大家七大戶、李香君的故事等,再次強調這裡是一個非常值得大家來遊玩和觀賞的地方。在講解完商丘的曆史後,張市長又為我們呈現了商丘農村發展的新思路,即以古城為龍頭發展商丘的全域旅遊。在展示全域旅遊帶動下的各鄉村村容村貌明顯變化後,張市長又生動講解了商丘的自然生态優勢:因其大部分為平原地區,所以商丘整體上形成了一個由很多河湖水系連成的平原地區的自然生态景觀,是一個湖林相映成趣的優美的生态區域。正是因為這種自然優勢,商丘的糧食産量每年高達100億斤以上,是全國20大産糧大市之一。節目最後,張市長暢想了商丘鄉村發展的未來之路,他說道:“未來,我們是美麗的鄉村、美麗的田野與美麗的城市渾然一體,我們要以厚重的曆史文化助推我們的脫貧攻堅,助推我們的鄉村振興。”

《美麗中國鄉村行》通過邀請市長進行講解,将節目的效用推向一個全新的高度。通過市長對本市産業政策的解讀,有利于破除當地農村要素市場化配置的障礙,進而促進當地農村産業結構的升級。同時,市長全面而富有活力的講解也有助于品牌效應的形成,對于促進當地農村旅遊業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四、典範呈現擴散正外部性影響

南京作為六朝古都與十朝都會,曆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而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南京的城鄉融合一體化發展也是我國衆多城市之典範。《美麗中國鄉村行》中的“鄉村振興看南京—城鄉融合”特别節目便以南京市作為鄉村振興的典範進行呈現,以此擴散正外部性影響,促進其他地區在鄉村振興道路上更好更快地發展。

節目一開始便指出,伴随着南京城市日新月異的發展,其所帶動的鄉村旅遊已成為新時代南京的一張名片。在全方位的美麗鄉村建設下,如今南京的鄉村改換新顔,湧現出一大批極具特色的田園鄉村。随後,節目通過南京市江甯區幾個具有代表性的農家樂,展現出南京市鄉村旅遊産業的發展情況。首先,節目介紹了江甯區黃龍縣村完善的鄉村農家樂經營模式,其不僅提高了當地村民的生活水平,也改善了當地的村容村貌,同時吸引了大批大學生返鄉創業。村内還設立了創客空間,為返鄉創業的大學生提供資金支持。随後,節目又介紹了江甯區湯家家溫泉民宿村,其以特色溫泉民宿吸引大量遊客入住。随着民宿的不斷發展,這種獨具一格的形式已成為南京鄉村旅遊産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最後,節目通過對江甯區特色産業的介紹,将南京市城鄉融合發展的思路與行動展現出來。市區内的金箔工藝品融入鄉村,鄉村中的生态美食也融入市區,城鄉産業的相互滲透、融合帶動了南京的城鄉協同發展,促進了南京市城鄉二元結構向現代經濟結構的轉型。

《美麗中國鄉村行》通過對鄉村振興的成功案例—南京進行典範呈現,将對觀衆産生正外部性影響。其他城市通過借鑒南京城鄉融合的發展思路,更易于帶動本市鄉村旅遊産業結構的升級,更好地實現鄉村振興發展戰略。

本文為2017年度“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學科)和特色發展引導專項資金”理論經濟學科項目成果

(作者單位:中央民族大學經濟學院/責編:莎莎)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