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從摩拜單車看兩個實體經濟

從摩拜單車看兩個實體經濟

時間:2024-10-29 03:46:54

金融無實體則不存實體無金融則不旺中國政法大學資本金融研究院基礎理論部主任、上海交通大學海外學院金融所所長金岩石忽如一夜桃花開,滿城摩拜春風來!

一個風險投資家的創意,一個财經女記者的傳奇,一群機構投資人的追捧,一個傳統産業鍊的崩潰——摩拜單車,讓人們看到了一個新實體企業的誕生,也看到了傳統自行車産業的瞬間崩潰。摩拜單車的成功,直接驗證了兩種實體企業的交替。

金融走在了實體前面

長期以來,先有實體,後有金融,金融僅僅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這是關于金融與實體經濟的主流觀點。在這裡,我先對金融做一個界定: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特指貨币銀行金融,或傳統金融業。

伴随着現代金融業的升級,新金融浮出水面,我再對金融做一個界定:證券投資金融的使命之一是驅動創新,創造新實體經濟。在摩拜單車的成功案例中,人們可以看到新實體企業的成長路徑:先有創意,後有投資,再有企業,又有投資,于是銀行跟進。所有這一切迅雷不及掩耳,發生在短短兩年内。傳統自行車産業鍊的經營者至今還有人嘲諷地預言摩拜單車的末日。就像當年龐貝城的貴族一樣,一邊享受着天塌地陷的強烈刺激,一邊觀賞着角鬥場上的血腥搏殺。

兩個實體經濟的背後是兩類金融業:其一是貨币銀行金融,先有實體,追求利潤最大化,後有金融服務;其二是證券投資金融,先有金融,追求市值最大化,後有實體企業。金融與實體之間的關系就有了雙重定義:其一是銀行家為實體企業提供信貸服務,其二是投資家發現和培育新生代企業家,特别是有企業家精神的“外行人”。

新實體經濟的燒錢模式

在産業創新的時代,引領颠覆性創新的人幾乎都是“外行人”。比如馬雲,一個數學曾經考零分的差等生居然做成了阿裡巴巴;再比如程維,一個隻有打的經驗的出租車颠覆者居然做成了滴滴;還有“摩拜女”胡玮炜,兩年前還是一個奮鬥十年月薪剛過萬元的财經女記者。原因很簡單,“内行人”通常不願意砸自家的飯碗,敢砸自家飯碗的“内行人”,可謂人中之龍。比如馬化騰,騰訊的偉大就在于不斷颠覆自己,公司市值上漲一騎絕塵。

新金融源于美國,華爾街創造了兩個東西:其一是企業商品化,其二是投資産業化。股權投資也是一條産業鍊,從早期的天使投資人到風險投資人,再到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最後還有臨門一腳的上市前融資(Pre-IPO)。迄今為止,投資産業鍊形成不過半個世紀,還經常被誤解為是一群“野蠻人”。

在投資産業化的時代,偉大的創意就像女人的卵子,一旦被“精蟲”俘獲,就在子宮裡孕育到出生,還要被母親呵護多年才能長大成人。這就是投資人群體與新實體企業的關系,所以新實體企業幾乎都要經曆一個“燒錢模式”,或是證券投資業“燒錢”,或是創新型企業本身“燒錢”。

不禁想起老子的名言: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金融與實體的關系,恰如老子哲學之“有無相生”,不可隻看一面。在馬王堆漢墓出土的老子帛書中寫的更明确:無為萬物之始,有為萬物之母。由此看金融與實體的關系,正确的理解應該是:金融無實體則不存,實體無金融則不旺!

特約編輯:馬小琳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